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雲巖

鎖定
青雲巖風景區位於濠江區東南的大瞭望山,那裏林木茂密, 山徑幽深,巖洞奇特,泉水淙淙,風景清靜優美,摩崖題刻琳琅滿目,廟宇寺觀建在雲巖之間,歷來有“海國風光第一山”的美稱。
自明代中葉起,佛教和道教相繼在山上建築殿堂,山上的雲巖禪林,雖為佛殿卻又與道家的玄武廟相對。
山腳的道觀裏也供奉着佛祖塑像,體現了潮汕地區佛道不分的特點。
山下山樓閣巖洞,迴環宛轉,有飛泉濺石成聲,鏗鏘有致,故命為“龍泉琴韻”,此地有茶室可供遊人休憩。
中文名
青雲巖
外文名
Qing Yun Yan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青雲巖景區環境

青雲巖
青雲巖(5張)
青雲巖風景區十八石洞羣古榕茂盛,山洞迂迴曲折、曲徑通幽。惟妙惟肖的假山小景、古代傳奇故事壁畫、千姿百態的先人墨跡等隨處可見。
有:“龍泉礪劍”,即傳説中取該處泉水淬劍,礪劍則鋒利無比;“渭水垂竿”刻畫的是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江渚浴牛” 則是清代舉人張兆昆借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之詩意揮毫,還有“松齡鶴壽”、“祗園石刻”等各式小景。
風景區半山腰上有一巨石,上書“五指峯”三字,這是達濠晚清貢爺張國棟所題。
相傳,張貢爺在此架梯題字,至“峯”字尾筆時,令工匠抽去梯子,他筆不離石,凌空而下,寫成了“峯”字尾筆長九尺之奇書。
青雲巖創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是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壯麗堂皇的禪寺建築羣,隱於山林巨石之間,甚為壯觀。
近年,濠江區以實施雙泉公園、青雲巖森林公園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擴大綠化面積,已籌資150萬元,委託規劃設計部門對雙泉公園進行規劃設計,分步投入建設;並着手對青雲巖風景區進行規劃設計,增加綠化面積,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青雲巖森林公園。
遊青雲巖景區有兩條道路:過去從山下入口,遊大峯祖師廟、祗園石刻,循山徑繞上,遊雲巖禪林寺廟,在山巔眺望遠處風光;公路修到了山頂寺廟之後,是從上往下的遊覽了,在山頂就能望見眾多的寺廟建築羣和遮天蔽日的古木和松林,如有興趣還可循山徑往下游覽,欣賞路旁的亭台閣榭和山間的摩崖石刻。

青雲巖雲巖禪林

“雲巖禪林”是指眾多的廟宇和寺觀建築羣。這些建築羣中最著名的是“青雲禪寺”。
禪寺初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由於寺廟地處山岩之間,環境清靜肅穆,前人又稱此地為“丹丘”。
60年代的“文革”期間,廟寺曾遭受破壞,於1985年重修。
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了匾額“青雲禪寺”,著名畫家潮陽人陳大羽、著名書法家商承祚、秦萼生等分別為寺廟題詞或撰聯。
這幾年又分別增建和擴建了大雄寶殿和佛堂,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佛宇寺羣。
佛寺的左側還有真武廟和關帝廟。真武廟奉祀的是道教的神主玄天上帝。
這廟建築年代也很早,現廟中仍保存着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鑄造的重150公斤的大銅鑼和大銅鼓,這正是道教專用的廟堂樂器;殿堂正中,還掛有雍正七年(1722年)湯寬題獻的牌匾。
關帝廟供奉着代表忠勇仁義的關帝塑像,這是儒家道德風貌的代表。
這一大片禪林寺院,既有供奉釋迦牟尼的佛教,又有玄天上帝和關帝廟,在這圍牆和圓門內,真正是釋儒道三教共處。
來這裏瞻仰和朝拜的有各種各樣的民眾,這裏也反映了潮汕人信仰的非宗教性,在心理上只有“教神”而儒釋道不分。這一點也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很有趣的社會現象。

青雲巖巖洞介紹

是一處天然的巖洞。洞內面積20多平方米。始闢於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是僧人信騰開闢的。他利用洞頂巨石表面凹凸不平的形狀,刻繪出雲龍圖案,形態生動逼真。
洞內靠東面突出的岩石,雕了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巖洞有前後門,正門門額仍保留有“青雲巖”三字的門匾。這就是“青雲巖”的始創舊址。
巖洞周圍保存有清代著名學者姚翰、張國棟、俞旭照、黃潤沛 等的書法墨寶的摩崖石刻。
這裏環境幽靜,從洞口俯瞰,可見青翠成片的松林,傾聽陣陣的林木濤聲,令人心境分外清爽。

青雲巖石佛古洞

過青雲禪寺沿石徑上行,可見一天然石洞,洞口上題青雲巖三字,這就是石佛古洞。
洞內有彌勒佛石雕像,笑對遊人。
自洞後門出去,可一覽海天空溟景色,但見穹廬下,萬頃海波渺渺茫茫,在海風中夢一般搖曳。

青雲巖大峯古廟

大峯祖師廟位於山下入口處。大峯祖師是宋代一位樂於行善助人的和尚,一生倡導慈善事業,潮汕地區有300多處善堂就是以他為號召設立的,很得老百姓的支持。
這座大峯祖師廟建於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924年再度重修。廟後左側有佛堂,供奉釋迦牟尼諸佛。
廟堂依山構築,奇石峋嶙,清泉流淌,洞穴相通,構成了許多清幽美麗的小景觀,如龍泉琴韻、別有洞天、小桃源等等。
那曲徑蜿蜒,把多姿跌宕的石室聯在一起,形成了清幽的洞穴,後人稱之為“十八洞”景觀,遠近聞名。“牛渚西江”、“山高水長”等更是巖洞間奇特美景。
山石、巖洞、流泉,構成了一處處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青雲巖祗園石刻

“祗園石刻”和山間亭台閣榭及摩崖石刻,在大峯祖師廟左側山下。在巨大岩石縫隙之間,有清泉淙淙流出,泉水迂迴曲折,形成了遊覽的天然勝景。
早在1921年,旅居越南的華僑及在上海經商的潮人,曾集資在這裏修建了山房屋舍,名為“南山南”、“北山北”。崖刻《南山南序》稱讚這裏的山水説:“瀛之東背山面水, 一天然勝地,三界頻九巖諸名勝,鹹是以供士大夫之遊賞。……” 可見當時人們對這裏的天然景色就十分欣賞。
山澗流泉周圍,怪石曲徑旁邊,山野石壁之上,留有很多情景相配的文人墨客遊覽的即興題詞題詩,象“香遠益清”、“山高水清”、“深水垂釣、“閒趣”等等,後來有人為這裏命名為“祗園”,“祗園石刻”於是遠近聞名。這裏仍然是欣賞書法墨寶和清泉怪石的好地方。
從“祗園石刻”的山崖間循山徑而上,至“青雲禪寺”的園門,登山“步梯”約有700多級,迂迴曲折,石級整齊,在樹木青藤的蔭翳下,空氣格外清新。在山徑道旁建有小亭或閣榭,供遊人小憩,亭台的命名,如“臨塘賞綠”、“半山閒趣”等等,為遊人在登山中又 平添了興致。
公路修到山頂後,這條小徑少有人攀登了,但是如果有體力願意登山者,循山徑而登,當可領略幽深的自然山色之美,呼吸那山野草木獨有的芳香,又別有一番情趣。

青雲巖景區發展

青雲巖景區有100多題摩崖石刻,是一處豐富的文化寶庫。這些石刻,有詩詞,有撰文題句,多種多樣;書法字體上,行草隸楷篆兼備;在內容上,是青雲巖清美環境的寫照,很值得品味觀賞。
能辨認的最早的石刻,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世緒題刻的七言律詩和道光 二十年(1840年)安徽省貴池縣姚瀚題刻的《題詩》。(姚詩云:“青雲巖可比丹丘,歲歲登高到上頭,鞠有黃華才是節, 樹無紅葉不成秋。盡傾元亮千瓢酒,難破樊川萬古愁,放眼峯頭望不囗,海天空闊兩悠悠。”)。
青雲巖景區的石刻與鳴泉、怪石稱為三絕,由十八洞到石佛洞,鐫石達百處。而大峯祖師廟側洞中的龍泉琴韻之景,也讓人驚奇難忘。
巖上還有“牛渚西江”、“古榕綠蔭”、“五指峯”、“半山亭”等石刻與多處景點,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地方。
未來 記者採訪獲悉:濠江區《青雲巖山地休閒公園規劃》已完成,並於日前獲得評審專家的好評。
按照該《規劃》,素有“海國風光第一山”之美譽的濠江區青雲巖,擬擴大景區範圍並建成一個包含8大主題園的山地休閒公園。
記者採訪瞭解到,按照該《規劃》,“青雲巖山地休閒公園”規劃範圍包括深汕高速公路、濠州路、府前路、磊廣公路和東湖路五條交通線所圍成的區域,規劃面積約為724.1公頃,即10861畝。
景區規劃建設成為以佛教文化為主題,集自然觀光、文化遊覽、山地休閒、高端度假為一體的開放式城市中央公園。
景區功能結構確定為2箇中心,3大片區,8個主題園,即:信仰文化遊覽中心、濱海山地度假中心;青雲廣場片區、雙泉廣場片區、户外山地營地片區;翠薇園、竹園、濕地園、芳香園、果園、杜鵑坡、相思谷、五彩棧道等8個主題園。評審專家組認為,“青雲巖山地休閒公園”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寺廟、森林、水庫、山地營地等,獨具魅力,該《規劃》符合濠江旅遊發展主題定位,可行性強,擴建之後,將成為汕頭及周邊廣大市民休閒、度假、康體、娛樂的好去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