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鎖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意見的通知》是2004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的文件,主要內容是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意見。
為積極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拓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空間,構建新型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宏觀調控、應急購銷中的主渠道作用和重要載體作用,保障全省糧食流通安全,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現就促進我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
三、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扶持力度
中文名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發佈單位
省政府辦公廳
發佈日期
2007/11/28
發佈文號
青政辦[2007]179號
服務對象
企業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積極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拓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空間,構建新型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宏觀調控、應急購銷中的主渠道作用和重要載體作用,保障全省糧食流通安全,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現就促進我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省經委、省國税局、省地税局、省農牧廳、農業發展銀行省分行《關於促進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充分認識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經過改革,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佈局和結構逐步得到調整,“三老”問題基本解決,綜合經營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有所增強。但由於企業資產結構單一,規模小而分散,經營機制不活,缺乏再發展資金,依然沒能走向扭虧增盈、發展壯大的良性循環路子。如果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停滯不前、不加快發展,企業近年來改革的成果也將付之東流。因此,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使之成為承擔政府宏觀調控、應急購銷的重要載體和主渠道,既是確保全省糧食安全、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的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奮鬥目標的具體體現。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
(一)總體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協調,分類指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立足糧食求生存,跳出糧食求發展”的原則,指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依託自身優勢和當地特色產業整合各種資源,統籌謀劃,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外引內聯,在延長糧食產業鏈條建設上下功夫,在拓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空間上見成效,在企業創新發展、拓展經營、實現減虧、扭虧增盈上使實招,在保障糧食安全體系建設上求突破,努力使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路子,更好地發揮糧食宏觀調控、應急購銷、保障安全的主渠道作用。
(二)具體內容。按照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建設新型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工程、糧油質量安全工程、項目合作發展工程、糧食信息儲備與應急工程為切入點,搭建企業發展平台,通過對企業加大政策、資金的引導和扶持,推動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實現健康良性的發展。
1、建設新型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工程
建設新型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工程就是要構建高效運轉的糧食物流鏈條,解決糧食流通的“通道”和“節點”問題,確保糧食物流高效、順暢,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在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建設過程中要認真做好全省糧油市場物流建設規劃,形成以專業糧食批發市場為龍頭,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為基礎,糧食集貿市場為補充,完善的交易、結算、信息、檢測、儲藏、服務為支撐的全省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具體實施中,有條件的地區要充分利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原有的倉庫、場地等資源,將其改造成區域性糧食市場或綜合農貿市場糧食專營區,提供糧食交易場所,推動糧食高效流通,成為聯結糧食流通資源的結點,帶動糧食產業的聚集。同時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輻射能力、交易量大的糧食市場,在逐步完善運輸、配送、儲存、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適時規劃建設我省現代糧食市場物流園區,培養既有產業優勢又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羣。
2、建設糧油質量安全工程
建設糧油質量安全工程就是以推進“放心糧油”、“百姓廚房”為先導,以連鎖經營的方式,把“放心糧油”產品送到軍營、學校、社區和農村,在維護市場環境、保障人民羣眾身心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使其成為糧油應急保障的基層網點。
“百姓廚房”作為“放心糧油”向百姓生活延伸的重要渠道,主要以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的西寧市及周邊地區為主,鼓勵當地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引進省外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名優品牌,經營百姓日常餐飲,提供衞生健康方便的餐飲產品,讓放心食品上百姓餐桌,進千家萬户。
3、建設項目合作發展工程
建設項目合作發展工程就是要整合省內外相關資源,推進糧食產業升級,逐步向關聯產業、特色產業橫向延伸,形成以傳統糧油產業為基礎,特色、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糧食產業集羣,取得規模效益,成為企業發展的放大器。一要充分利用油菜、青稞等優勢農產品資源,集聚各種經營要素,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糧食產業,將我省特色糧食資源優勢轉化成市場競爭優勢。青稞主產區的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開展青稞經貿合作,擴大青稞向西藏、四川等市場的營銷;油料生產大縣的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利用油菜籽品質好、出油率高的優勢,與省內外油脂加工企業聯合,發展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和品牌,做好青海的青稞和油菜籽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二要強化糧食產業鏈連接意識,以技術、資本、品牌和市場為紐帶,鼓勵和支持已有加工設施企業通過外引內聯修復和完善全省麪粉加工營銷鏈條這一重要環節。
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也要按照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統籌兼顧,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當地特色經濟協調發展。要採取多種形式的合作,積極參與當地高原特色旅遊業的建設,大力發展旅遊後續服務產業,多渠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4、建設糧食信息儲備與應急體系工程
建設糧食信息儲備與應急體系工程就是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成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穩壓器。一方面保障應急和波動時期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提高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運行質量,夯實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基礎。在具體實施中一要加快完善全省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體系,加強對全省信息監測點糧油主要品種的監測分析,及時、準確掌握糧食市場行情變化,做到第一時間掌握糧食市場變化趨勢,為糧食購銷企業搞好經營提供可靠、快捷、真實的信息,為各級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二要創新儲備糧管理模式,建立儲備糧輪入輪出新機制。加快推進儲備糧管理與科學保糧、與“品質化、精細化”管理結合的步伐。通過研究和開展期貨交易、市場化競拍、異地代儲等多種方式,使儲備糧輪換走向手段多元化,方式多樣化、約束與激勵並舉、成本費用逐步降低的新機制。三要進一步加強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的建設工作。一是在完善出台《糧食應急預案實施細則》的基礎上,組織糧食應急定點加工、銷售、運輸企業加強對預案的學習、培訓和演練。二是要加快建設糧食應急指揮調動平台,保證糧食應急供應反應迅速、指揮暢通、應對及時、實施順利。
三、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扶持力度
加快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是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把“四項工程”建設提到重要日程,並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工作之中。通過專項扶持資金、貸款貼息、税收優惠等政策,切實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發展空間,推動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一)加大引導資金投入。
一要支持糧食市場物流體系工程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等部門要認真做好全省糧食市場物流建設規劃,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建設的要求,做好專業糧油批發市場和綜合性農貿市場的糧油專營區基礎設施改造工作。通過多元化融資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和提升市場信息、檢測功能。對納入規劃中的市場建設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要給予必要的引導資金支持。二要優先扶持糧食質量安全工程建設。對發展糧食質量安全工程項目,省糧食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起步階段,省財政要安排必要的啓動資金,專項用於“放心糧油”、“百姓廚房”門店、設備等設施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要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三要着力支持項目合作工程建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利用各種渠道積極進行外引內聯,加強省內、省外的聯合與合作,充分利用全省招商引資的各種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延長糧食購、銷、儲、加等產業鏈,爭取在青稞、油菜籽等特色產業開發經營上,加強區域內外企業的聯合,形成龍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帶動農牧民增收。各有關部門要為企業開展合作項目拓渠開道,搭建平台,吸引和促進合作項目的發展。省財政廳、省經委等部門在資金的分配使用上要優先扶持糧食特色產業,修復產業鏈條。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擴大有效的信貸支持。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是農業發展銀行的主體客户,農業發展銀行對“四項工程”建設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持。其他金融機構也要給予一定的信貸支持,切實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其發揮實施糧食宏觀調控的主渠道作用,發展成為支持“三農”的重要力量。
(三)妥善解決遺留的“老賬”問題。
對政府確認但仍未剝離的政策性財務掛賬,應區分情況積極進行處理,佔用商業銀行的政策性財務掛賬由省財政廳牽頭,省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省分行配合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儘快解決。對政策性掛賬佔用企業資金未實施剝離的部分,各地要分清責任,由省財政統籌考慮分別負擔的原則予以解決。
(四)繼續完善管理體制,創新企業機制。
要進一步落實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實行人、財、物直接管理,完善出資人職責,形成責、權統一,運轉高效、有效制衡、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強產權界定,加快產權多元化改革,使企業產權制度與內部管理機制相結合,適應市場發展變化要求。優勢明顯的企業要先行一步,把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探索逐步實行股權、期權獎勵制度,努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經營活力,夯實企業基礎,創建企業管理新格局。
(五)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糧油品牌的創建。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外引內聯積極尋求戰略合作伙伴。要聯合國內和省內知名企業引進資金、管理、技術和名優產品,培育省內糧油品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協調工商、質檢、衞生等部門積極做好糧油品牌的評審、宣傳和推薦工作,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省農牧廳、省糧食局要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評定方面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給予引導和扶持,使其在農業產業化方面更進一步,形成龍頭企業。
(六)合理減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部分税費。
按照《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部分國家儲備商品有關税收政策的通知》(財税〔2006〕105號)文件精神,承擔省、州(地、市)、縣級儲備糧油的企業取得的財政補貼收入免徵營業税、企業所得税;對企業資金賬簿免徵印花税;對經營省、州(地、市)、縣級儲備糧(油)業務過程中書立的購銷合同免徵印花税;對企業開展業務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税、城鎮土地使用税;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新開辦的糧食收購、加工、銷售、運輸等業務和項目涉及的相關税收政策,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青政〔2003〕35號)執行。
(七)加快人才培養。
各級管理部門要結合我省實際支持企業建立創新型人才培訓制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重點對企業管理人員和急需實用型人員進行培訓,積極建立與省外優勢企業的人才交流培訓機制;同時,糧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要加強對企業員工實用技術、崗位技能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大力促進員工上崗資格管理制度,擇績擇能用人,按照企業現階段的產業需要加大調整力度,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各級財政部門也要加大對人才培養方面的必要投入和支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