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浦區

編輯 鎖定
青浦區,上海市市轄區,地處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西連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崑山市,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善縣接壤,北與嘉定區相接,總面積668.54平方公里。 [11]  2021年,青浦區常住人口129.27萬人,户籍人口51.61萬人。 [1]  截至2021年10月,青浦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 [10]  區政府駐公園路100號。
青浦區,地形東西兩翼寬闊,中心區域狹長。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8米-3.5米之間。 [11]  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5]  、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21]  、全國文明城市 [20]  、國家衞生城市 [33] 
2021年,青浦區地區生產總值1317.2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5.1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53.4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0.7:34.5:64.8。 [1] 
中文名
青浦區
外文名
Qingpu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10118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上海市
地理位置
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
面    積
668.54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8個鎮
政府駐地
公園路100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17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9.27 萬(2021年)
著名景點
上海朱家角景區
澱山湖
東方綠舟
大觀園
車牌代碼
滬A-滬N
地區生產總值
1317.25 億元(2021年)

青浦區歷史沿革

編輯
青浦在上海市的位置圖區 青浦在上海市的位置圖區
距今6000多年前,在青浦縣城東面的趙巷鄉崧澤村和東北的重固鄉福泉山,已經有新石器時代村落。距今4000年以前,在古岡身以西的寺前、金山墳、劉夏、凌家角等地,分佈着更多的聚居村落。根據《禹貢》、《爾雅》等古籍記載,本縣地域在上古時為九州的古揚州之域。
西周時,按《史記·吳太伯世家》所記,約公元前12世紀周太王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立國於江南,稱勾吳。周武王克殷後,封仲雍曾孫周章於勾吳,國號吳。青浦縣境屬吳。周敬王六年(前514年)置長水縣,縣境屬之。戰國時,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諸侯爭霸,越兼併吳國,縣境遂屬越。周顯王十四年(前355年),楚又滅越,縣境隨之屬楚。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用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徙封於吳,縣境為黃歇封地。
秦時,廢分封,置郡縣。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以吳越地置會稽郡。青浦縣境屬會稽郡。《漢書·地理志上》載:會稽郡,縣二十六,由拳其一。今青浦縣域為由拳縣東境。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劉賈為荊王,領有會稽郡。十二年,改封劉濞為吳王,原荊國領地改屬吳王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劉濞謀叛被誅,封地撤,青浦縣境屬會稽郡婁縣,隸揚州。東漢時,定州郡縣三級。順帝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劃分為二,錢塘江東為會稽郡,錢塘江西為吳郡。本縣地域仍屬婁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於縣境東北建造青龍戰艦。同年,陸遜以破荊州關羽有功,封華亭侯,後進封婁侯,縣境為其封地的一部分。
三國吳黃龍初(229年),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年),又改禾興為嘉興。本縣地域屬嘉興縣,隸揚州吳郡。
晉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弟嶽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至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罷吳國,仍為吳郡,屬揚州。齊時承宋制,郡縣不改,縣境隸屬如故。梁天監六年(507年),由吳郡分置信義郡,以婁縣地改置信義縣,本縣地域屬信義郡,為信義縣南境地。大同元年(535年)析信義縣置崑山縣,本縣地域屬之。
陳禎明元年(587年),改吳郡置吳州,縣境隸屬如前。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後改吳州為蘇州,屬揚州行台。信義郡併入蘇州,信義、崑山均改入常熟縣。十八年復置崑山縣,隸蘇州,本縣地域屬崑山縣。
青浦區
青浦區(3張)
唐天寶五年(746年)設青龍鎮。十年,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地置華亭縣,屬蘇州,蘇州隸江南東道。本縣地域在華亭縣西北境。唐時蘇州屢次更名,或稱吳郡,或稱蘇州。隸屬屢變,或屬潤州,或屬江南道、江南東道,或屬浙西道。唐末藩鎮割據,國內大亂。乾符四年(877年),僖宗逃離長安至西蜀,縣境為王騰所佔領。乾寧四年(897年),錢鏐遣顧全武攻拔之,地域屬吳越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封錢鏐為吳越王,貞明三年(917年),錢自稱蘇州為中吳府。後唐同光二年(924年)於嘉興置開元府,華亭縣屬開元府。後唐長興三年(932年),罷開元府,華亭屬中吳軍。後晉天福四年(939年),改嘉興為秀州,本縣地域仍屬華亭縣,隸吳越秀州。
宋至道三年(997年),原吳越地為兩浙路。熙寧七年(1074年),分兩浙路為浙東路和浙西路,本縣地域屬浙西路嘉興府華亭縣。景祐中(1034-1038年),置文臣理青龍鎮事,以右職副之。大觀元年(1107年),置監鎮理財官於青龍,治水利兼領市舶。政和四年(1114年),改秀州為嘉禾郡,改青龍鎮為通惠。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復青龍鎮,縣境歸屬如舊。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嘉興為路,置華亭府,翌年改為松江府,屬江浙行省。二十九年,從華亭縣分出東北五鄉置上海縣。至正十六年(1356年)後,罷青龍鎮市舶司。本縣境域半為上海縣西部地,半為華亭縣北境地。元末張士誠佔領縣境。至正二十七年,松江知府王立中歸附朱元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廢江南行省,松江府直隸中書省。十三年廢中書省,直隸六部。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祖遷都北京,以江南為南直隸省。本縣地域仍屬松江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華亭縣西北修竹、華亭二鄉,上海縣西新江、北亭、海隅三鄉,置青浦縣,縣治青龍鎮(今舊青浦鎮)。三十二年廢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為江南省,設承宣佈政司。十三年松江府屬江南布政使司,十八年分右布政使司駐蘇州;康熙六年(1667年),更屬江蘇布政使司。青浦縣屬松江府,隸江蘇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析縣境北亭、新江二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裁福泉,仍歸青浦管理。
1999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青浦縣建制,建立青浦區,以原青浦縣的行政區域為青浦區的行政區域。2000年1月12日,青浦區人民政府機構正式掛牌。

青浦區行政區劃

編輯
青浦區共有朱家角鎮趙巷鎮徐涇鎮華新鎮重固鎮白鶴鎮練塘鎮金澤鎮8個鎮和夏陽、盈浦、香花橋3個街道。 [4]  區政府駐地上海市青浦區公園路100號。
(參考資料來源:青浦區人民政府 [5] 

青浦區地理環境

編輯

青浦區位置境域

青浦區,地處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位於東經120°53′~121°17′、北緯30°59′~31°16′之間,東與閔行區毗鄰,西連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崑山市,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善縣接壤,北與嘉定區相接,總面積668.54平方公里。 [11] 

青浦區地形地貌

青浦區,地形東西兩翼寬闊,中心區域狹長。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8米-3.5米之間。 [11] 

青浦區氣候

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
青浦地處長江三角洲,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為東南風,氣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056毫米,無霜期247天,平均温度15.5°C。日照:年平均1960.7小時;相對濕度:年平均82%;氣壓:年平均氣壓1015.4hpa;風速:年平均風速3.0m/s;水文:高潮平均水位:2.71米,低潮平均水位2.58米。

青浦區地區

街道數3,鎮數8,居委數157,村委數184。 [31] 

青浦區自然資源

編輯

青浦區水資源

青浦區水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22.1%,位於西北部的澱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澱山湖跨青浦區和崑山市,面積約62平方公里,在青浦區境內為46.84平方公里,約佔75.5%。區境淡水資源豐富,擁有水總量為116.63億立方米,人均擁有2.65萬立方米,比全國人均高出10多倍。全年僅用總水量的百分之五左右。

青浦區土地資源

青浦區現有耕地面積29078.3公頃,適宜種植稻、麥、蔬菜和水生作物等。

青浦區生物資源

青浦區水產資源豐富,可養魚水面有1.1萬餘公頃,養殖魚類達59種,有青、草、鱖、鯿、鯉、鯽、銀魚、鰻、鱔等上等魚類;軟殼爬行類有甲魚、河蟹、河蝦等珍貴水產。

青浦區人口

編輯
2021年,青浦區常住人口129.27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73.16萬人。户籍人口51.6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9.74萬人。户籍人口出生2605人,死亡4133人,户籍人口出生率5.11%,户籍人口自然增長率-3.00%。登記來滬人員82.25萬人,比上年增加3.24萬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4.98歲,其中男性82.53歲,女性87.45歲。 [1] 
截至2010年末,青浦區少數民族人口涉及户籍人數1700多人,少數民族成分發展到30多個,其中人數相對較多的有壯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滿族和朝鮮族等。少數民族的羣眾團體為青浦區少數民族聯合會。

青浦區政治

編輯
區委書記:徐建
區長:楊小菁
截至2022年7月 [6-7] 

青浦區經濟

編輯

青浦區綜述

2021年,青浦區地區生產總值1317.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455.14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853.41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結構比0.7:34.5:64.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0.19萬元/人。 [1] 
人民生活
2021年,青浦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88元,比上年增長9.2%。每百户主要汽車擁有量61輛、空調擁有量248台、計算機擁有量58台、移動電話擁有量244部其中接入互聯網221部。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青浦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25.41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4.7億元;第二產業投資66.56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投資554.16億元,增長4.0%。工業投資66.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佔比下降0.4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87.42億元,比上年下降26.1%,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4.0%。
2021年,青浦區房地產投資397.96億元,比上年增長6.5%,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3.6%。其中,住宅投資263.20億元,增長12.7%;辦公樓投資45.93億元,下降17.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8.23億元,下降11.7%;其他類型房地產投資40.61億元,增長35.4%。 [1] 
財政
2021年,青浦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1.10億元,增長10.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4.97億元,比上年增長5.4%。財政部門繼續保障民生重點支出,其中:教育支出32.34億元,增長3.9%;科學技術支出6.51億元,增長3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10億元,增長11.4%;衞生健康支出18.84億元,增長18.6%;農林水支出37.52億元,增長8.1%;住房保障支出5.07億元,增長8.8%;交通運輸支出16.68億元,增長68.9%;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47.47億元,增長6.5%。
2021年,青浦區税收收入59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區級税收收入195.61億元,增長10.0%。 [1] 

青浦區第一產業

2021年,青浦區農業總產值2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種植業產值15.52億元,增長9.6%;林業產值0.98億元,下降56.7%;畜牧業產值0.04億元,增長13.7%;漁業產值3.38億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05億元,增長9.7%。
2021年,青浦區糧食總產量6.97萬噸,比上年增長2.9%。糧食生產以秋糧為單一品種,水稻種植面積12.5萬畝,增長1.8%。秋糧單產較住年有所增長,平均單產為557公斤/畝,增長1.1%。蔬菜在田面積保持在4.1萬畝,蔬菜上市量38.81萬噸;其中綠葉菜種植面積2.1萬畝,綠葉菜上市量24.08萬噸。 [1] 

青浦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青浦區工業增加值433.90億元,比上年增長6.6%。規模工業總產值1771.51億元,增長9.4%。其中青浦工業園區1136.68億元,佔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64.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4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3.8%;私營企業總產值624.11億元,增長9.6%;三資企業總產值911.97億元,增長8.1%;其他類型企業總產值195.11億元,增長14.7%。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總產值166.94億元,增長1.3%;中型企業總產值753.21億元,增長10.7%;小微型企業總產值851.36億元,增長10.0%。
十大行業工業總產值136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0%,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6.9%。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總產值257.10億元,增長6.7%,佔比14.5%。
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部分)企業143户,總產值429.42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11.8%,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24.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產值37.63億元,可比增長20.5%;高端裝備產業完成總產值153.39億元,可比增長10.5%。
2021年,青浦區874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利潤總額134.69億元,下降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21.3%。
2021年,青浦區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84.7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1.1%,為控制量的98.5%,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產值能耗0.0478噸標準煤/萬元,增長1.5%。六大國家高載能行業綜合能耗10.74萬噸標準煤,增長11.9%,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耗的12.7%,上升0.1個百分點;產值能耗下降1.4%,降幅少於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1] 
建築業
2021年,青浦區建築業總產值148.6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31.62億元,增長18.0%,佔總產值比重88.5%;安裝工程和其他產值為9.15億元和7.91億元,分別下降6.1%和46.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5.53萬平方米,增長6.5%。新開工面積68.87萬平方米,下降26.3%。 [1] 

青浦區第三產業

2021年,青浦區經工商登記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23619户,比上年增長7.3%。其中,新設企業20229户,增長10.7%;新設個體工商户3361户,減少9.7%;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29户,增長20.8%。日均新設企業55户,增長10.0%。
截至2021年,青浦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85109户,增長4.1%。其中,企業153714户,增長4.6%;個體工商户30386户,增長1.9%;農民專業合作社1009户,增長1.0%。 [1] 
國內貿易
2021年,青浦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3.50億元,比上年增長8.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12億元,增長15.1%。推出10個板塊主題活動,貫穿5個重點節日的各類活動。5-6月份共開展各類主題活動148場次,涉及商家(櫃枱)1660個,發放購物券434.7萬元。商品銷售總額15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2021年,青浦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315.05億元,增長9.3%。各街鎮、公司均實現正向增長,趙巷鎮銷售135.10億元,增長19.4%。 [1] 
旅遊業
2021年,青浦區接待遊客838.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3.6%,恢復至2019年的69.4%。旅遊收入87.16億元,增長99.2%,恢復至2019年的76.9%。平均客房出租率43.4%,增長21.7%。區內13家文創園區共入駐註冊企業4892家,營業收入407.97億元,上繳税收27.95億元。 [1] 
郵電業
2021年,青浦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77.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8%。173家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營業收入2284.32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三通一達”和極兔5家企業營業收入1684.78億元,增長25.1%,佔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的73.8%。
2021年,青浦區有1家快遞企業入選上海市貿易型總部,4家企業入選上海市民營總部。圍繞上海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共投資16.5億元,其中產業項目投資11.72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投資4.78億元。快遞業務量14.7億件,增長24.3%。
2021年,青浦區國際及港澳函件6230件,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國際掛函1714件,增長18.4%,快遞包裹587.13萬件,增長46.3%,代理郵儲平均餘額394841萬元,增長6.6%,機要郵件8228件,增長15.6%。
2021年,青浦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55.46億元,比上年下降12.1%。46家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單位營業收入366.85億元,下降14.8%。 [1] 
金融業
2021年,青浦區金融業增加值54.83億元,比上年增長6.7%。新增場外市場掛牌企業13家,其中上海股交中心12家,E板掛牌1家。區內五家保理公司共放款58.78億元。
2021年,青浦區29家銀行各項存款餘額2522.37億元,比年初增長14.6%,其中單位存款餘額1287.74億元,增長12.1%,個人存款餘額1153.37億元,增長13.0%。各項貸款餘額1440.48億元,增長12.0%,其中單位貸款750.07億元,增長8.5%,個人住房貸款425.25億元,增長13.4%。存貸比57.1%。
第四屆進博會展覽面積36.6萬平方米,接待超48萬人次,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累計現場採購超11億美元,較第三屆進博會增長36.4%。舉辦“第二屆品質生活國際論壇“長三角康復輔具創新論壇“進博會溢出效應論壇”等各類展覽及活動42場,總面積467.4萬平方米,接待超470萬人次。 [1] 
房地產業
2021年,青浦區房地產開發企業154家,開發項目197個,施工面積1052.4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竣工面積221.70萬平方米,增長0.5%。房屋銷售面積165.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7%;其中住宅銷售119.92萬平方米,增長9.7%。以房屋性質劃分,普通商品房銷售141.60萬平方米,佔85.8%;保障性住房銷售23.53萬平方米,佔14.2%。
2021年,青浦區商品房銷售額57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住宅銷售493.28億元,增長13.8%。以房屋性質劃分,普通商品房銷售555.97億元,佔97.2%;保障性住房銷售16.28億元,佔2.8%。
2021年,青浦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49865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5%。其中公寓房成交均價49765元/平方米,增長8.9%;花園住宅成交均價68345元/平方米,增長5.6%;聯列住宅成交均價45015元/平方米,下降9.1%。 [1] 
對外貿易
商貿區 商貿區
2021年,青浦區引進外資項目356個,其中新設外資企業237家(含併購38家)、遷入57家、增資62家。合同外資、實到外資分別完成27.9億美元和9.5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0.9%和5.8%。製造業企業出資12次,到位資金0.25億美元,佔比2.6%;服務業企業出資72次,到位資金9.27億美元,佔比97.4%。外貿進出口總額791.66億元,增長11.9%,其中出口432.66億元,增長10.8%,進口359.00億元,增長13.3%。
2021年,青浦區各經濟小區共有現存企業13.91萬户,比上年增長4.5%,共繳納税金總額381.3億元,增長8.1%。新增納税户數7180户,下降3.4%;新增企業納税額7.31億元,下降40.7%。 [1] 

青浦區交通運輸

編輯
2021年,青浦區公交運營公司4家,運營車輛923輛(含備車),公交線路131條。公共交通客運總量8875萬人次;區域內運營出租車輛250輛,客運總量288萬人次。更新純電動公交車輛85台。
2021年,青浦區公共停車場159家,停車泊位61064個;道路停車場109條,停車泊位2781個(其中收費道路22條,泊位數1060)。公共租賃自行車設置在青浦城區和工業園區及朱家角,共有公共租賃自行車6350輛,其中朱家角1250輛,租賃點305個其中朱家角65個,鎖車樁8100個,其中朱家角1550個,總借車量為351.2萬次,其中朱家角65.8萬次。 [1] 
青浦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的交界處,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啓西、東聯西進的樞紐作用和對華東地區的輻射作用,區內有上海市郊第一條一級公路——318國道(上海——西藏拉薩),東西方向的A9滬青平高速公路、A8滬杭高速公路、A12滬寧高速公路以及連接上海虹橋機場與蘇州的蘇虹公路貫穿全境,南北方向的同三國道、外青松公路和嘉松公路,使青浦區內及青浦連接周邊地區形成了縱橫交錯、道路密集的陸路交通體系,為加快青浦新一輪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青浦區的水運優勢也十分明顯,包括澱浦河和太浦河兩條連接黃浦江的黃金水道,還有毛河涇、上達河、西大盈江、東大盈江、油墩港等多條六級以上航道,這些航道北連蘇州河,南接澱浦河,與江、浙等省通航,可通500噸位船舶的航道有16條。
除了發達的道路交通體系外,青浦區內的公共交通也十分便捷。區內現有直達區內各鎮及跨越上海市境內多個區縣的客運專線40餘條,跨省公交線路15條。此外,為適應青浦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的需要,青浦城區內還開通四條公交環線,環線站點遍佈青浦城區各個角落。
陸運:
東西方向有:318國道(上海——西藏拉薩)
蘇虹公路(蘇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A9滬青平高速公路(上海——青浦——平望)
A8滬杭高速公路(上海——杭州)
A12滬寧高速公路(上海——南京)
滬寧鐵路(上海——南京)
320國道(上海——雲南)
南北方向有:外青松公路(嘉定外岡——青浦——松江)
A30同三高速公路(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
嘉松公路(嘉定——青浦——松江)
空運:
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僅6公里,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0公里。
海運:
上海港45公里,上海港集裝箱碼頭約50公里,貨物集裝箱可直接出口。
水運:
東西方向有澱浦河、毛河涇、太浦河、上達河。南北方向有西大盈江、東大盈江、油墩港,皆為六級以上航道。這些航道北連蘇州河,南接澱浦河,與江、浙等省通航。可通500噸位船舶的航道16條,澱山湖、太浦河是連接黃浦江的黃金水道。
軌道交通:
上海地鐵17號線東方綠舟到虹橋火車站交通樞紐,並與蘇州-崑山的地鐵對接,是一條跨省的軌道交通線路。

青浦區社會事業

編輯

青浦區教育事業

青浦區駐有:上海政法學院 [22]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27] 
2021年,青浦區教育單位(含民辦)181個,其中幼兒園9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7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2所,中職教育3所,其他教育事業單位7所。在校生95432人,其中在園幼兒29008人,義務教育在校生56362人,高中在校生6237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77人,中職在校生3348人。 [1] 

青浦區科學技術

2021年,青浦區培育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小巨人企業等科技型企業隊伍。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2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共851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126家。57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家企業入選首批“張江之星”行動。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自評估企業1979家。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23家。指導4家企業、園區科協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年,青浦區2個項目分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8個項目分獲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二、三等獎。42個項目認定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6個項目獲“2020年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百佳”榮譽,6個項目獲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相關領域項目立項。7項創新成果入選上海市“引智創新成果50佳”。69個項目獲2021年第一批張江青浦園重點項目立項。27個項目獲區科技小巨人立項,51個項目獲區產學研項目立項,11個項目獲區科研專項立項,13個項目獲區研發中心項目立項。45個項目獲區科技發展基金醫療衞生項目立項;23個項目獲區科技發展基金農業項目立項;9個項目獲區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研究項目立項。20個項目獲區專利新產品計劃項目立項。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510項,比上年增長28.8%,成交金額116.4億元,增長44.2%。
2021年,青浦區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3家。全區院士(專家)工作站44家,其中院士站3家、專家站41家。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數量932份,工作總量(含變更、註銷、補辦等)1124份,其中“不見面”審批受益量849份。3人獲“張江示範區傑出創新創業人才”稱號,1人獲2020年度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先鋒人物”稱號。 [1] 

青浦區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青浦區圖書館。 [28]  國家一級文化館:青浦區文化館。 [32] 
2021年,青浦區舉辦江南民歌大賽、青浦區放歌澱山湖青年歌唱大賽、少兒舞蹈大賽等重要賽事。其中,江南民歌大賽展演網上直播觀看人次14.6萬,放歌澱山湖青年歌唱大賽網上直播觀看人次16.1萬。
2021年,推進完成了徐涇北大居社區文化活動分中心、朱家角鎮沈巷社區文化活動分中心建設。文化劇場開展各類演出88場,惠及羣眾22800人次。文藝配送全區329個村居“一村一居一活動”的“掛圖作戰”項目順利完成,“實事工程-便民服務”文藝配送333場、公益電影放映6350場。共配送650場次,累計受眾33615人次。文藝指導員授課3070課時,截至12月,累計受眾10.5萬人次。“文化青浦雲”累計發佈活動信息6892條,“文化e站”欄目上線各類節目149個,訪問用户數11148人,視頻點擊量59585次。“線上少兒手工直播”點擊量11472次,參與活動12748人次。線下演出線上同步直播5次,線上觀賞節目11萬人次。統一“文化青浦“青浦旅遊”公眾號,改版為“青浦文旅”,公眾號發佈信息237次,累計閲讀491571次,吸引粉絲近3.5萬人。 [1] 

青浦區體育事業

2021年,青浦區組織舞龍舞獅、花樣跳繩、高智爾球、新能源汽車、跆拳道、健身氣功、門球、帆板等8項總決賽。組織開展各級各類羣眾體育賽事活動達387項次16萬餘人次參與。累計開放4700餘小時,累計接待健身羣眾52萬餘人次,其中免費接待30萬餘人次。累計開放4700餘小時,累計接待健身羣眾52萬餘人次,其中免費接待30萬餘人次。完成市政府實事工程5條健身步道、5片市民球場和30處益智健身苑點,協助完成智慧健康小屋年度建設任務。
2021年,青浦區開展科學健身活動200餘期,參與1萬餘人次。提供健身諮詢4500餘人次、體質監測14198人次.舉辦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11期,培訓440名學員,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1期,培訓49名學員,組織參加一級指導員培訓班9人,國家級培訓班5人,全區指導員再註冊”人數1887人。
新增註冊運動員117人,共計註冊運動員1649人。向上輸送運動員16人,8個項目6名運動員入圍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運動員獎學金獲獎名單,開展二、三級運動員審批17人次。2023人次參加市青少年體育精英系列賽等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共獲82金64銀579銅。 [1] 

青浦區醫療衞生

2021年,青浦區各級各類衞生機構437所,衞生技術人員7010人。各級各類衞生機構門急診人次數614.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3%;出院病人次61570人次,增長15.2%;手術人次數45097人次,增長21.2%;牀位使用率77.2%,上升1.7個百分點。全區4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20.28億元,增長23.4%,其中門急診費用增長22.4%,住院費用增長24.5%。全區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33.3%,增長0.3%,其中門急診藥佔比37.2%,住院藥佔比28.8%。百元醫療收入中耗材佔比(不含藥品收入)41.04元,增加2.00元。孕產婦死亡率0、嬰兒死亡率1.26%。
2021年,青浦區中山醫院、五官科醫院、兒童醫院、皮膚病醫院、兒科醫院、市中醫院以及12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2個村衞生室入駐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平台。慢病專病互聯網診療30000人次以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成功創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新城院區項目已奠基,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青浦分院完成室外總體施工,上海市兒童醫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醫學中心完成簽約。社會辦醫統籌推進,德達醫院、冬雷腦科醫院形成專科優勢,上海醫大醫院正式運行。 [1] 

青浦區社會保障

2021年,青浦區新增就業崗位22791個,其中新增農村富餘勞動力非農就業崗位5959個;新增就業人數32059人。年內累計收集發佈就業崗位信息95742個,開展各類招聘活動258場,幫扶引領創業606人,其中幫扶引領大學生創業494人;幫助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創業256人,職業技能培訓人數31137人,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1489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9.6%,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始終控制在市下達指標之內。
2021年,青浦區共有養老機構21家,養老牀位7954張,建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7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132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92家、老年助餐場所53家。發放重殘無業人員生活補助金44196人次,累計金額6278.06萬元;發放糧油幫困供應卡券56366人次,累計金額397.13萬元;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308人次,累計金額5335.81萬元。
2021年,藍天下的至愛慈善募捐活動共募集善款1.27億元。共發放慈善救助資金1.21億元,受益32.14萬人次,其中春節期間發放各類慈善救助資金5648.5萬元,受益7.7萬人次。銷售福利彩票1.92億元。招募1260名低齡健康老年志願者,其中有核心志願者60名,為6000名高齡老人提供結對關愛服務。投保人數57460人,投保金額1237640元。為60週歲以上本區户籍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父母購置一份“銀髮無憂”意外傷害綜合險,特扶人員1880人,投保金額37600元。 [1] 

青浦區歷史文化

編輯
青浦區歷史悠久,7000年前這裏已經成陸,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在崧澤、福泉山等10處古文化遺址發掘的大量生活和生產遺物經考古界鑑定,青浦地區是上海迄今為止發現人類最早的聚居地。

青浦區方言

青浦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青浦區民俗

青浦區 青浦區
因典型的水網地理環境和水鄉氣候條件,青浦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種植水稻,系典型的水稻耕作區域。當地民眾祖祖輩輩以稻作生產為主要經濟方式,因此產生出各種適應稻作勞動或以田間勞作為載體的非遺項目,如:田山歌、阿婆茶等;並依託江南特有的“水文化”,搖快船、船拳等項目應運而生。青浦區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的特色,結合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愛憎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個項目的保護名錄,其中田山歌列入國家級名錄項目;“阿婆茶”、“搖快船”、“宣卷”列入上海市級名錄項目。

青浦區名勝古蹟

編輯
朱家角鎮
泖塔 泖塔
朱家角鎮,素有“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之譽,又名珠街閣,雅稱珠溪,俗稱“角里”,原名朱家村。坐落於青浦縣, “金色玉帶”318國道橫貫全鎮,黃金水道槽港河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風景優美,物產豐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
泖塔
泖塔,為三泖地區的古塔,位於泖河中的一個小洲上,地屬沈巷鎮張馬村。古時,此處原為“斷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泖塔為磚木結構,五級四面,高29米,邊長8.63米。平面方形,五層,建築手法工整簡潔,具有唐塔特色和風格。
普濟橋
普濟橋
普濟橋(3張)
普濟橋,在金澤鎮南首,是金澤最古老的右橋之一,因橋畔有聖堂廟,故俗稱聖堂橋。建於南宋,即公元1267年,明清兩代作過重修,加置石欄,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6.7米,橋高5米。古時橋頂處,有木框架子,裝置木門,晚間關閉木門,為使兩岸鎮民的安全。
普濟橋的建橋設計,很有講究,它的拱圈砌置,與河北省著名的趙州橋相同,它的石料,與上海松江縣方塔公園內的望仙橋相同,都用珍貴的紫石,有紫色的光彩。每當雨過天晴,陽光照射橋上,紫石發光,晶瑩光澤,宛如一座用珠寶相嵌的寶石橋。橋下的石砌拱圈上,在中間的一塊拱石上,鐫刻“鹹淳三年”四個大字,莊重有力,證明此橋是宋代建築物。
放生橋
放生橋
放生橋(4張)
放生橋,在朱家角鎮,橫跨於漕港之上。明隆慶五年(1571年),慈門寺僧性潮募款修建。清乾隆末年,橋傾圮。嘉慶十七年(1812年),圓津禪院僧覺銘募款重建。
放生橋全長72米,高7.4米,寬5米,為五孔石橋,中孔徑距13米,二孔徑距各為8.8米,三孔徑距各為6.2米。橋上龍門石,鐫有盤龍八條,環繞明珠,形象逼真,橋頂四角有迎客石獅四隻,仰頭張嘴,呆態可掬。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整座石橋造型精巧,氣勢宏偉,堅固省料,易於泄洪,為上海地區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橋。 [11] 
萬壽塔
萬壽塔
萬壽塔(3張)
位於青浦鎮南,俗稱南門塔。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為方形,七級四面,磚木結構, 塔成之後,附近又建殿、堂、廡等,佔地30餘畝,稱萬壽塔院。院有三殿,氣勢雄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擊,損壞較重。四十六至四十七年(1781-1782年),清學者王昶於塔院修纂《青浦縣誌》。嘉慶五年(1800年)塔院右建青溪書院 。光緒九年(1883年),有一銅匠上塔偷錫,於熔錫時失火,木結構大部焚燬,今塔項、腰檐俱無。
1959年列為縣首批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在塔基臨河築石駁岸,四周建龍背花窗圍牆。1993年,又對塔身予以維修加固。2009年,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萬壽塔進行了修復,並安裝了景觀照明。 [11] 
曲水園
曲水園
曲水園(4張)
位於青浦鎮公園路東端,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 初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據説為了建此園,曾向城中每個居民徵募一文錢,故又有“一園”之稱。園內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改園名為曲水園。因園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之意。咸豐年間毀於炮火。光緒年間費時20年相繼修復廟、園,增建放生池、花神堂。 [12] 
建國後,不斷修葺擴建,構成一組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羣。全園有迎仙閣、迎曦亭、鏡心廬、天光雲影、恍對飛來、小濠梁、坡仙亭、二橋、濯錦磯、虯龍洞、玉字亭、米拜石、環碧樓、花神祠、冰壺、清虛靜泰、喜雨橋、舟居非水、夕陽紅半樓、得月軒、有覺堂、清簌山房、白雲塢、凝和堂等24景。1980年,恢復曲水園舊名。
1983-1986年,市園林管理處撥款80萬元對全園重新修整,新疊假山兩處,在空曠處,斷以粉牆,通以遊廊,蜿蜒起伏,精緻含蓄。曲水園是上海市的五大古園林之一。1959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澱山湖
澱山湖有“東方日內瓦湖”之譽,湖光山色,環境幽雅,方圓約1600畝。東半部是自然景點,還有一條380多米長的人工堤“柳堤春曉”,堤上柳綠花紅,橋堤相對,堤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澱山湖全景盡收眼底。西半部是一條名為“石城古風”的仿古街道,是為遊客提供生活服務的中心區。
大觀園
大觀園,是大型仿古建築羣和現代園林。東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園、桂花園為主要景觀。西部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筆意,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築羣體,再現了《紅樓夢》的優美意境。
福泉山
福泉山 福泉山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於重固鎮中心地段。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泉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曆史的各時期文化疊壓遺存,內含有新石器時代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與戰國時代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青浦區著名人物

編輯
董建華
董建華,中醫內科學專家。上海市青浦縣人。1935年至1942年隨嚴二陵學醫。1955-1956年江蘇省中醫師資進修學校進修。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4] 
顧復生
顧復生,1900年11月生於江蘇省青浦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五軍一〇五師政委,三十五軍後勤部部長兼政委、蘇南行政公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科院院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26] 
張紹梁
張紹梁,1932年生,華新人,同濟大學畢業。曾任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局長、政協上海市第六、第七屆委員、市政協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34] 
陳棣
陳棣,1940年7月生,朱家角人,正司級大使。北京外國語學院俄語系畢業,原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隨員、研究室主任、駐拉脱維亞共和國大使館臨時代辦、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駐波蘭共和國大使。 [29] 
陳雲
陳雲,1905年生,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青浦縣練塘鎮)人,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常委。 [25] 
夏瑞芳
夏瑞芳(1871-1914),字粹方,江蘇青浦人。清心書院畢業後,與好友鮑鹹恩、鮑鹹昌和高鳳池等共同集資,創辦了商務印書館,被公推為經理。在任17年,勤懇工作,知人善用,有膽識有魄力。在他的經營管理下,商務從一個小作坊逐步發展為一個大型出版企業。

青浦區榮譽稱號

編輯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3] 
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8] 
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 [9] 
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 [13] 
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14]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5] 
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16] 
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17] 
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18]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9]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 
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21]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3] 
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30] 
國家衞生城市 [33]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