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藤香

鎖定
青藤香(別名馬兜鈴根、兜鈴根、土青木香、土木香、青木香、蛇參根、鐵扁擔、痧藥、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草質藤本;根圓柱形,外皮黃褐色;莖柔弱,無毛,暗紫色或綠色,有腐肉味。葉卵狀三角形,長圓狀卵形或戟形,花單生或2朵聚生於葉腋;花梗長開花後期近頂端常稍彎,花被基部膨大呈球形,與子房連接處具關節,花葯卵形,子房圓柱形,蒴果近球形,頂端圓形而微凹,種子扁平,鈍三角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拉丁學名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別    名
青木香
變色馬兜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馬兜鈴目
馬兜鈴科
馬兜鈴屬
馬兜鈴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馬兜鈴亞科
馬兜鈴族
亞    屬
馬兜鈴亞屬
中文學名
馬兜鈴

青藤香形態特徵

青藤香
青藤香(4張)
木質藤本;塊根圓錐形或長圓形,直徑10-20釐米或更大,常數個相連,外表黃褐色,粗糙,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嫩枝纖細,具縱稜,被短柔毛,後毛漸脱落,老莖有不規則縱裂、增厚的木栓層。葉革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4-25釐米,寬4-6.5釐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收狹,狹耳形,兩側裂片常稍內彎或下垂,灣缺深5-7毫米,寬1-3毫米,邊全緣,上面無毛,有針孔狀小點,下面葉脈上疏被長柔毛,後毛漸脱落,粉綠色;基出脈3條,側脈每邊8-12條,斜出或稍彎拱向上至邊緣互相連接,網脈下面明顯凸起,末級網脈樹枝狀連接;葉柄長1-2釐米,粗壯,常彎扭,稍被毛。花單生或2花聚生,稀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梗長2-3釐米,柔弱,密被褐色長柔毛,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鑽形,密被褐色長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3-4釐米,直徑6-8毫米,從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短而彼此互相貼生,黃綠色,有縱脈紋,外面密被絲質長柔毛,內面無毛;檐部盤狀,近圓形,直徑4-6釐米,花蕾時黃色,開花後紫紅色,無斑紋,有網狀脈紋,內面無毛,外面密被棕色絲質長柔毛,邊緣淺3裂,裂片近等大或下面一片稍大;喉部半圓形,直徑約5毫米,稍具領狀突起;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釐米,6稜,密被棕色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鈍,邊緣向下延伸,並有乳頭狀突起。蒴果橢圓狀,長5-8釐米,直徑1.5-2釐米,淡綠色,6稜,成熟時暗褐色,自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背面平凸狀,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1] 

青藤香分佈範圍

分佈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大瑤山、扶綏)和廣東(陽山、博羅)。生於海拔500-1500米山坡灌叢、山谷石礫間和林緣較蔭濕地方。 [1] 

青藤香主要價值

塊根藥用,味苦、性寒,有祛風利尿、清熱解毒、止痛之效,可治喉炎、腸炎、腹瀉等。 [1] 

青藤香藥用知識

【性味】
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
②《日華子本草》:“無毒。” [2]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本經逢原》:“入足少陰。”
②《本草求真》:“專入肺。” [2] 
【功用主治】
行氣,解毒,消腫。治胸腹脹痛,痧症,腸下痢,高血壓,疝氣,蛇咬毒,癰腫,疔瘡,皮膚瘙癢或濕爛。
①《唐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蛇毒,水摩為泥封之日三、四;療疔腫大效。”
②《日華子本草》:“洽血氣。”
③《本草圖經》:“治氣下膈,止刺痛。”
④《綱目》:“利大腸。治頭風、瘙癢、禿瘡。”
⑤《本經逢原》:“治癰腫,瘀結、氣凝諸痛。”
⑥《醫林纂要》:“治擊傷,解毒。”
⑦《會約醫鏡》:“能散氣,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實圖考》:“清火毒,通滯氣。”
⑨《草木便方》:“發表,除風。(治)風濕癱瘓,腰腳疼痛,跌打損傷
⑩《分類草藥性》:“消飽脹,塗瘡毒。” [2]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或磨汁塗。 [2] 
【宜忌】虛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經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虛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竄也。” [2] 
【選方】
①洽腸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錢,檳榔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五分。共研細末。每次三至六分,開水沖服。(《現代實用中藥》)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鮮)三至五錢。搗汁,温開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錢,研末,温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③治高血壓:青木香根(鮮)二兩。水煎服,紅糖為引。(《江西草藥》)
④洽毒蛇咬傷:土青木香一兩,香白芷二兩。共研末,每用三錢,甜酒或温開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調敷傷口處。(《中醫藥實驗研究》)
⑤洽蛇咬及糞毒:青木香、雄黃。共研末。調酒擦局部。(《四川中藥志》)
⑧洽疔腫復發:馬兜鈴根搗爛,用蜘蛛網裹敷。(《肘後方》)
⑦治指疔:鮮青木香,切碎,同適量的蜂蜜搗爛,敷於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⑧治皮膚濕爛瘡:青木香,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搽。(《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⑨洽蜘蛛瘡(單純皰疹):土青木香,研極細末,柿漆(即柿油)調塗。(《中醫藥實驗研究》)
⑩洽牙痛:青木香鮮品一塊,放牙痛處咬之。(《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2] 
【各家論述】
《本草求真》:“青木香,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而致胸膈不快,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熱也。” [2] 

青藤香禁用藥材

青木香又稱青藤香,是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及中國台灣地區均對馬兜鈴酸採取限用、禁用措施。中國自2003年以來,也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及中成藥採取了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馬兜鈴酸含量高的關木通、廣防己和青木香(青藤香),並明確安全警示,對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口服中成藥品種嚴格按處方藥管理。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