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春雷鋒

鎖定
《青春雷鋒》是由譚仲池 、彭海燕編劇,劉一君導演的傳記類電影,該劇由胡家華孫健淇、種丹妮、張江詩琴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該劇講述了雷鋒從小學畢業到犧牲的成長經歷,影片着力描寫雷鋒平凡的生活經歷,用生動的影像和鮮活的細節展示其“感恩社會、熱愛生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精神。
該片於2013年3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中文名
青春雷鋒
外文名
Youthful Days [1] 
其他譯名
雷鋒的美麗年華
類    型
劇情/傳記
出品公司
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
導    演
劉一君
編    劇
譚仲池
彭海燕
製片人
周琦
製片人
劉惠東
主    演
胡家華
孫健淇
種丹妮
張江詩琴
顏世魁 [1]  展開
片    長
101 分鐘 [1] 
上映時間
2013-03-04(中國大陸)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5331912 [1] 
在線播放平台
1905電影網評分 7.2

青春雷鋒劇情簡介

宣傳海報
宣傳海報(7張)
1956年,長沙望城縣招工現場來了一位青年,“我叫雷鋒,生於1940年,出身貧農,是團員。我要去鞍鋼,當鍊鋼工人。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雷鋒將黨和政府給予的巨大恩澤,在心裏化成不竭的動力,當戰士以保家衞國,務農務工以建設新中國,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國人為家人,以國家為自家,以毛主席和共產黨為再生父母是逐漸走向成熟的他自我歷練的人生信條。
脱穎而出的他備受關注,縣委書記、鞍鋼的廠領導、兵役局的政委、部隊的首長、都被他的執着追求所打動,讓他那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得以實現,最後成長為全軍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而他的品質、才華與英俊也同樣吸引着他的女同學與女同事,她們以自己的方式在關心和愛戀他。他也有過自己心儀地姑娘,卻終因與那個時代以及他的個人理想相悖而勞燕分飛。

青春雷鋒演員表

青春雷鋒角色介紹

  • 雷鋒
    演員 胡家華

    胡家華 1991年出生於荷蘭,在德國成長受教育,200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 喬安山
    演員 孫健淇

    2011年出演首部電影《兇靈請帖》進入娛樂圈;2012年出演首部電視劇《愛情自有天意》,飾演“吳蒙”受到關注;2013年主演紅色電影《青春雷鋒》並在電影《姑娘》中,擔任男一號。

青春雷鋒幕後製作

電影《青春雷鋒》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仲池與長沙市作協副主席彭海燕聯合編劇,根據其共同創作的小説《雷鋒》改編而成。《青春雷鋒》講述了雷鋒從小學畢業到犧牲的成長經歷,是一部傳記性質電影。
影片將着力描寫雷鋒平凡的成長經歷,用生動的影像和鮮活的細節展示其“感恩社會、熱愛生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精神,帶領觀眾走進雷鋒偉大的精神世界,讓雷鋒的感人事蹟與觀眾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呼喚更多的人踐行雷鋒精神。此外,影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為觀眾揭秘雷鋒不為人知的故事。 [2] 
影片擷取了雷鋒最美麗風流的青春年華中的動人故事,用青春的筆觸,為觀眾展現了一個質感豐盈的雷鋒,一個永遠澄澈、永遠年輕的雷鋒。

青春雷鋒幕後花絮

本片繼《離開雷鋒的日子》後又一講述雷鋒的力作,《青春雷鋒》將雷鋒對愛情的憧憬,兄弟的情誼,憤怒的爆發,委屈的哭泣等多種精彩元素完美結合在一起。片中還原一個真實的雷鋒,給觀眾帶來的是一個鄰家男孩的形象,這將會成為成為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大賣點。
片中最搶眼的莫過於胡家華飾演的雷鋒,一個像又不一樣的雷鋒展現了一個當代的新青年,他的特立獨行,有夢想,有憧憬,能實幹,會學習。他逆流而上走了一條在當時沒人走也不敢走的道路。
導演闡述:我究竟想要拍一個怎樣的雷鋒
我沒有去躲避負面的東西。
人不可以用好壞來劃分,而只能用“真實的”和“虛偽的”來區別和判斷。
當代人為什麼不願意或者不敢去做利他的事情?我們去做利他的事情反而被誣陷了,我們去幫了別人反而被誤解,久而久之我們的內心就長了一層繭,我們身上雷鋒的那一面就躲藏了起來。我試圖通過這部電影來誘發我們內心雷鋒的那一面。
我是怎樣拍的呢?我儘量呈現雷鋒真實的一面… [3] 

青春雷鋒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湖南錦繡神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中國]
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中國]

青春雷鋒票房事件

介紹
有媒體稱2013年3月5日學雷鋒日,傳記電影《青春雷鋒》在南京首映,竟然出現了沒有一個觀眾買票的現象。
否認
2013年3月6日下午,電影《青春雷鋒》出品方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就某晚報2013年3月6日刊出“電影《青春雷鋒》南京上映首日‘零票房’”的報道作出迴應,稱此為不實報道。 [4] 
電影《青春雷鋒》出品方表示,雖然影片在南京的放映場次多安排在白天的非黃金檔,但首映當天仍有90人觀看。但該片放映以包場為主,迄今為止,全國各地已組織超過200場團體包場,並且各地影院也在逐日增加排片場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