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州市博物館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鎖定
青州市博物館,位於山東省青州市仰天山路與鳳凰山路交叉路口東北角(青州市仰天山路7688號),佔地面積近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934平方米,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1]  [7-8]  [11] 
1989年,青州市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主要陳列有文心丹青——館藏明清書畫作品展、星火燎原——青州近現代革命歷史廳、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吉光片羽——館藏瓷器及標本展、青州歷史(史前—1840年)、漢夢華章——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文物展、石刻雕塑、石刻碑碣、吉光片羽——館藏瓷器及標本展等。 [8]  截至2021年底,青州市博物館藏文物共計43830件/套。 [11] 
2008年,青州市博物館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7]  青州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5萬餘件,國家珍貴文物3000餘件。 [12]  2017年,青州市博物館與青州古城、雲門山組成青州古城旅遊區晉升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 
中文名
青州市博物館
外文名
Qingzhou Museum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州市仰天山路與鳳凰山路交叉路口東北角(青州市仰天山路7688號)
佔地面積
約 300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東魏貼金彩繪左協侍菩薩北齊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藏品數量
43830件/套(截至2021年底)

青州市博物館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英國傳教士懷恩光(J.S.Whitewright)在青州的培真書院內設博物堂,內置自然標本、汽車和電機模型等,供人蔘觀。此為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也是青州建設博物館之肇始。
20世紀初,國民政府在縣文廟內設金石存所。
民國十九年(1930年),成立民眾教育館,內設金石陳列室和古物陳列室,免費向社會開放。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民眾教育館內殘存的大部分文物被運往濟南,成為現山東省博物館的藏品。
1959年,青州市博物館的前身益都縣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館址在偶園內的馮氏宗祠。
1984年,青州市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其佔地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
1989年,青州市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8] 
2020年3月,青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
2023年5月15日,青州博物館新館開館。 [7]  [12] 
外景

青州市博物館建築佈局

青州市博物館綜述

青州市博物館佔地面積四十畝,陳列面積達7000平方米,八個展廳。分別為:青州簡史陳列廳、陶瓷陳列廳、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廳、古代書畫藝術廳、石刻雕塑陳列廳、石刻碑碣陳列廳、玉器陳列廳、青銅塑像陳列廳。
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坐落在青州城西南角 [13]  ,博物館整體設計為一四合院式仿古建築羣,展廳分為單檐、重檐歇山式建築。金色琉璃瓦覆頂,檐牙高啄,金碧輝煌,各展廳間有迴廊相通,具有濃郁的傳統色彩。陳列展覽堅持精品化、專題化的原則,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雅俗共賞。 [7-8] 
合併圖冊

青州市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有鄰衡王府——衡王府歷史文化專題廳、青州微笑——龍興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藝術展、漢夢華章——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文物展、瓷韞風華——館藏瓷器及標本展、石載千秋——青州石刻展廳、文心丹青——館藏書畫作品展、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歷史陳列。 [15] 
基本陳列
臨時展覽
“紙墨漢風——滕州漢畫像石精品展”、“鄉間畫記——山東民間木版年畫展”、獨白——劉雍繪畫展、青州市國慶精品賞石展、字裡乾坤齊國文字與古代文明專題展、拓傳春秋——青州·新昌館藏拓片展等。 [4]  [16] 
臨時展
交流展覽
“拓傳春秋——青州市博物館館藏拓片展”、“鄉間畫記——山東民間木版年畫展”、“明韻清風——明清瓷器菁華展”等。 [5] 
數字展館
普洱茶馬文化風情展、石刻雕塑陳列廳、青州近代革命歷史展、紙墨漢風——滕州漢畫像石精品展、青州微笑——龍興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藝術陳列等。 [6]  [17] 

青州市博物館藏館文物

青州市博物館綜述

青州市博物館藏品來源主要以考古發掘和收購文物為主,其餘為移交、採集和捐獻文物。自建館以來,博物館工作人員通過多方走訪收集了大量珍貴文物,“文革”期間保護了許多文物。魏振聖收集到的明代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所知我國唯一的一份明代狀元卷。截至2019年,青州市博物館藏文物共計42891件/套,主要有陶瓷、青銅、書畫、石質文物、佛教造像、貨幣、玉器、革命文物幾類。 [8] 

青州市博物館重要藏品

青州市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戰國玉人、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彩繪陶俑、東漢“宜子孫”玉璧、北魏至北宋龍興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北齊臨淮王像碑、明萬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等。 [8] 
北齊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360度單體圓雕造像,通高165釐米,石灰石質。菩薩頭戴透雕花蔓冠,眉目清秀,雙目低垂,表情莊重。黑髮垂至雙肩。上着對襟衣,胸前配有項圈,披帛拖住瓔珞自雙肩垂下在腹下交叉上卷,一條提於左手,一條轉至身後。下身着貼體長裙,裙側垂瓔珞,身前的裙帶上裝飾有九方淺浮雕圖案。跣足立於蓮台之上,腳趾伸於蓮台外。菩薩裝飾華麗,給人以高貴、典雅的感覺。
北齊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北齊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東魏貼金彩繪左協侍菩薩
殘高:36釐米,高浮雕,石灰石質。為一鋪三身背屏式造像的左脅侍菩薩。面含微笑,丹鳳目,頭頂飾一環形花冠,額前長髮梳成五個圓瓣,腦後長髮分成兩條髮辮沿雙肩垂至上臂,並在雙肩部各飾一圓形髮卡。頸佩貼金項圈、瓔珞,身着天衣,披帛沿雙肘下垂。衣飾黑彩,頭光浮雕蓮花。
東魏貼金彩繪左協侍菩薩 東魏貼金彩繪左協侍菩薩
北魏晚期貼金彩繪佛立像
通高168釐米,圓雕石灰石造像。螺發高髻,面相方圓,顴骨略高,嘴角含笑,耳肥大。細長頸,內穿僧祗支,外着褒衣博帶式袈裟,衣紋刻畫極具裝飾性,寫實感不強,跣足而立。佛像頭後飾圓形頭光,最內匝是浮雕的圓形蓮花,蓮花的外面則為磨光繪出。
北魏晚期貼金彩繪佛立像 北魏晚期貼金彩繪佛立像
銅鎏金碧霞元君坐像
明代。通高180釐米。青銅流金。元君造像面相圓潤,嘴角上翹,柳眉微彎,雙目含笑。頭戴鳳冠,肩披霞帔,頂束高發髻,腳穿雲朵錦鞋,正襟危坐。
銅鎏金碧霞元君坐像 銅鎏金碧霞元君坐像
銅釋迦牟尼坐像
通高40釐米。青銅質。主尊面相莊嚴肅穆;螺發,高肉髻,肉髻成塔狀,頂結髻珠;雙目低垂,大耳垂肩;眉間飾白亳,鼻樑細直;嘴角微微翹起,下頜突出;頸飾三道肉褶;身着袒右袈裟,肩覆帔帛,前胸袒露。左手施禪定印,右手飾觸地印;結跏趺坐於雙層力士扛託台座上。
銅釋迦牟尼坐像 銅釋迦牟尼坐像
十一面千手觀音銅立像
明代。國家二級文物。通高165釐米,銅質,重達一頓。觀音十一面四十二手。面分五層,四十二手左右對稱分佈,中央主臂合十,其下兩手施禪定印。四十二手中殘一手,13手執法器,餘皆施手印。手中刻有法眼,因眾生有二十五種生存的環境,四十乘以二十五寓意觀音護持眾生所到的千手。
十一面千手觀音銅立像 十一面千手觀音銅立像
元白釉劃花罐
元。口徑20釐米,高27釐米,底15釐米。
益都縣張孟口村北墓出土。直口,豐肩,鼓腹,平底。頸、腹各飾旋紋、波浪紋,肩腹飾三組折枝花葉紋飾。
元白釉劃花罐 元白釉劃花罐
元青花玉壺春瓶
高30、口徑8.8、底徑9.3釐米喇叭口,頸細長,口沿內繪卷草紋一週,頸部畫蕉葉紋、回紋。肩上及近底處飾仰覆蓮瓣紋。腹部上下繪卷草紋一週。腹部主題紋為雲龍紋飾。一遊龍張口、露舌、圓目、舞爪,四周綴有流雲和火焰紋飾,矯健有力,頗具動感。
元青花玉壺春瓶 元青花玉壺春瓶
清青花花卉貫耳瓶
清。口徑7釐米,高40釐米,底17釐米。
直口,長頸,豐肩,鼓腹,腹下內收。頸飾對稱貫耳,頸飾青花折枝花兩組,肩繪青花纏枝花一週,腹部主題紋飾繪青花瓜果紋三組,腹下飾蕉葉紋。
清青花花卉貫耳瓶 清青花花卉貫耳瓶
明代觀音菩薩像石刻
該石刻縱120釐米,橫60釐米。該石刻為陰線刻,觀音菩薩頭頂披巾,腦後飾有圓形頭光。橢圓臉,雙眉細彎,眉間嵌有白亳相,眼瞼微啓,鼻高隆,雙唇輕閉,重頜,面部表情寧靜慈祥
明代觀音菩薩像石刻 明代觀音菩薩像石刻
明孔子像石刻
高142釐米,寬79釐米。該像為線刻,畫面為孔子像的上半身,像高84釐米。孔子頭戴折冠,中摜長簪,冠有絲帶繫於頜下,眉目清朗,眼神灼爍,美髯飄逸,富有神氣。石刻的下部有約600字的撰文,字徑2.5釐米,是明衡王的孫子——新樂王朱載璽於嘉靖三十七年所作。
明孔子像石刻 明孔子像石刻
清呂培《雨竹圖》
紙本,設色。縱166釐米,橫87釐米。畫面下方山石聳立,坡間有剛穿出地面的竹筍、苔草,石縫、坡間生長着鮮花,紅花綠葉襯在其中,表現出春色濃郁、花木葱蘢、欣欣向榮的氣象。畫面中右側坡石間,一簇竹子大小間雜,枝繁葉茂,粗壯的竹子挺拔向上,超出了畫面,一棵細竹則在雨中彎向畫面左側,表現了竹子堅韌的品質。
清呂培《雨竹圖》 清呂培《雨竹圖》
清楊涵《風竹圖》
絹本,墨竹。縱295.5釐米,橫103釐米。畫面描繪了田野裏數竿翠竹在風中搖曳的姿態。所畫枝葉,開張有勢,意態瀟灑,偃仰、疏密、濃淡都很得宜,生動地表現了竹子臨風的神韻。鈐“雲峭”“我本無法”印兩方。
清楊涵《風竹圖》 清楊涵《風竹圖》
戰國玉劍璏
長15cm,寬2.3cm,厚1.5cm.2004年出土於青州西辛戰國墓。玉質黃色,局部有黑沁,正面佈滿勾連渦汶,背面有一長方形穿。玉劍首和玉劍璏是玉具劍的重要組成部分,玉具劍是指在劍體和劍鞘上裝飾了首、鐔、璏、摽幾部分玉件的寶劍。
戰國玉劍璏 戰國玉劍璏
東漢蟠螭紋玉璧
1982年出土於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墓。外徑18.5cm,內徑3.9cm。玉料呈深綠色,圓形,體扁平。兩側紋飾相同,均以陰線由外至內飾三層紋圖。其最外層飾有八組形式相同的蟠螭紋,向裏依次為繩索紋、谷紋各一圈。該玉璧色澤渾厚温潤,碾琢精美考究。
東漢蟠螭紋玉璧 東漢蟠螭紋玉璧
東漢“宜子孫”玉璧1982年出土於,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墓,它取材自一整塊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墨玉的成色在玉石中極為罕見,從上至下仔細看,你還會找到“中國龍”,玉璧出廓上方鏤雕雙龍紋鈕。
東漢“宜子孫”玉璧 東漢“宜子孫”玉璧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9]  [14] 
藏品保護
青州市博物館聘請專家,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方案,對其進行技術保護。 [8] 

青州市博物館文化活動

青州市博物館考古發掘

1996年10月,由夏名採主持發掘的“青州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窖藏”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二十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2004年青州市博物館與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的“青州西辛戰國齊墓”被評為2004年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之一。2006年青州市博物館與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濰坊市博物館聯合發掘的“青州香山漢墓陪葬坑”被評為2006年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之一。 [8] 

青州市博物館學術研究

青州市博物館是山東省佛教考古與佛教藝術研究基地,承擔着山東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三項。其編輯出版的《青州市博物館》一書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等獎。 [8] 
青州市博物館編輯出版的圖書、圖錄如下《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999年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1999年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華觀藝術品有限公司合編);《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造像展》(2001年香港亞洲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王華慶主編);《青州北朝佛教造像》(王華慶主編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青州市博物館》(王華慶主編2003年文物出版社);《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夏名採著2004年三聯書店出版社)《青州市博物館藏珍》(馬洪剛主編200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 [8] 

青州市博物館交流合作

青州市博物館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曾在美國、德國、英國、瑞士、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舉行研討會。2006年值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窖藏發掘十週年,由青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與青州市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北朝造像與石窟暨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發掘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青州召開。來自日本、加拿大及全國各地的50餘位佛教研究專家和學者帶着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出席了這次學術會。
青州市博物館在國內和國外舉辦的展覽有《中國文物精華展》(1997.9.20~1997.12.31,中國歷史博物館)《雕塑陳列》(1999.7.1~2004.7,上海市博物館)《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1999.7.9~1999.11.9,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考古黃金時代展》(1999.11~2000.9,美國)《中國國寶展》(2000.10.24~2000.12.17,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01.1.19~2001.4.15,香港藝術館);《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01.9.19~2001.11.18,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02.1.11~2002.4.7,瑞士蘇黎世萊特博格博物館);《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02.4.23~2002.7.14,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出世神韻●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文物展》(2002.10~2003.2.8,中華世紀壇);《東方神韻●青州龍興寺佛教文物展》(2003.3.6~2004.4,山東省博物館);《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04.4~2004.8,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山東省佛像》(2007.3.15~2007.6.10,日本MIHOMUSEUM博物館)《中國國寶巡迴展》(2007.5.22~2008.5.12,韓國首爾市、大邱市、大田市)。 [8] 

青州市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8年,青州市博物館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8] 
2013年2月,青州市博物館榮獲“山東省服務名牌”稱號。 [2] 
2016年,青州市博物館榮獲“2015年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優秀基地”稱號。 [7] 
2017年11月,青州市博物館獲得"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稱號。 [3] 
2017年,青州市博物館與青州古城、雲門山組成青州古城旅遊區晉升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 
2021年3月12日,青州市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評為“國家級第七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 [7] 
2023年1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10] 

青州市博物館機構設置

歷任館長
於級三(1962~“文化大革命”前);劉志清(1972~1982);鍾軼(1982~1984.7);夏名採(1984.7~1991.8);馮聚成(1991.8~1994.6.10);李家道(1994.6.10~1995.1.6)王華慶(1995.1.6~2004.10)馬洪剛(2005.3~2006.11)辛建立(2006.3)。
單位性質
青州市博物館屬國有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
青州市博物館是全額撥款。
機構設置
青州市博物館下設辦公室、保管部、陳列部、羣工部、資料室、保衞科、經營部、展廳科八個科室。
人員編制
青州市博物館在編人員52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8人,技術工人10人。
觀眾接待
青州市博物館年接待觀眾25萬人次。 [8] 

青州市博物館參觀信息

場館地址
青州市博物館位於青州市仰天山路與鳳凰山路交叉路口東北角(青州市仰天山路7688號) [7]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18] 
票價
免費。 [8] 
交通路線
公交路線:乘坐市內3、22、23路車,博物館站下車即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