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州之戰

(北魏和劉宋的作戰)

鎖定
青州之戰,指劉宋北魏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敗之後為爭奪青州發生的戰役。歷史上,劉宋與北魏在青州地區(今山東臨淄、青州一帶)一共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爭奪戰。
第一次青州之戰,發生於公元458年(劉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劉宋君臣上下一心,宋軍在青州刺史顏師伯的指揮之下“四戰四捷”,大破魏軍,並順勢收復元嘉北伐期間被北魏侵佔的濟水北岸的領土,以魏軍撤回黃河下游的北岸告終。
第二次青州之戰,發生於公元467年(劉宋泰始三年;北魏天安二年)至公元469年(劉宋泰始五年;北魏皇興三年),北魏趁劉宋內亂,在慕容白曜的指揮之下,魏軍大破宋軍,以劉宋青州等地盡失於魏,告終。
名    稱
青州之戰
發生時間
宋大明元年,458年(第一次);宋泰始三年,467年(第二次)
地    點
青州
參戰方
宋與北魏
結    果
第一次劉宋擊潰北魏,收復濟水北岸失地;第二次劉宋失青州
主要指揮官
第一次:宋(顏師伯)魏(封敕文)第二次:魏(慕容白曜)宋(沈文靜)

青州之戰主要人物

青州之戰第一次

劉宋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
劉宋積射將軍:殷孝祖
劉宋司空參軍:卜天生
劉宋將領:傅乾愛龐孟虯、苟思達
北魏偽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封敕文
北魏隴西王:源賀
北魏淮陽公、徵西大將軍:皮豹子
北魏將領:張懷之、窟壞公、五軍公、樹蘭等

青州之戰第二次

北魏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
宋守將、東平太守:申纂
沈文秀之弟、徵北中兵參軍:沈文靜
宋將:沈文秀

青州之戰具體情況

青州之戰第一次青州之戰

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宋孝武帝劉駿派遣積射將軍殷孝祖在清水濟水下游)的東岸(滑台附近)建築兩座城池(因當時劉宋青州的南部在靠近兗州的那部分與北魏的疆界以濟水為界)。 [1-2]  北魏方面認為威脅到了它的南部邊境。 [2]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於是兵分兩路南下,一路派遣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封敕文率軍侵犯劉宋青州南部的清口方向試圖摧毀那兩座城池。另一路派遣北魏窟壞公、五軍公等率騎兵、步軍數萬人,往劉宋的青州北部方向渡過黃河下游企圖攻佔劉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州等地,意圖以取得大勝,來向劉宋炫耀北魏軍威。清口守將振威將軍傅乾愛率領前員外將軍周盤龍等出擊,大破魏軍,魏軍主帥封敕文首戰就戰敗。孝武帝聞知前線戰況,賜青州刺史顏師伯節度,派遣積射將軍殷孝祖,虎賁主將龐孟虯赴前線討賊,受顏師伯指揮。 [3] 
十月,顏師伯派遣中兵參軍苟思達和龐孟虯合兵。軍隊行至沙溝,遇到北魏窟壞公、五軍公等馬、步軍數萬人,兩軍迎戰,龐孟虯等奮力與魏軍戰鬥一整天,龐孟虯親手斬殺五軍公,敵軍因此大潰敗。殷孝祖趁勝追擊斬殺北魏大將窟瓖公,魏軍投水淹死的有千餘人。拓跋浚又派河南公、黑水公、濟州公、青州刺史張懷之等人屯兵駐守濟水岸邊,顏師伯又派中兵參軍江方興與傅乾愛會師,打敗敵軍,斬殺河南公樹蘭等人。魏軍別帥它門又派萬餘人進攻清口戍城,傅乾愛、江方興領兵出城迎戰,斬殺它門,其餘魏軍士兵潰逃。北魏天水公封敕文又帶領兩萬人再次進逼守城,傅乾愛等出兵迎戰,又擊敗魏軍,追擊敵人直至赤龍門,殺死很多魏軍。宋軍一月之中,四次報捷。 [4]  宋孝武帝聽聞前線戰報,嘉獎顏師伯戰功,下詔説:“北魏驅派賊軍,圖謀侵掠邊塞,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運用謀略,指揮軍隊,隨機應變。濟州守軍奮力搏鬥,一月之中,四次報捷。下屬將領指揮的軍隊和其他援軍,也十分英勇,齊心協力報效國家,屢次斬殺北魏首領,大量殲滅敵人。朕因此大為嘉許讚歎,由衷高興。宜派遣使者慰勞,並命令輔國將軍府詳細考評戰功,及時上報朝廷。” [5] 
十一月,拓跋浚派遣徵西將軍皮豹子與給事中周丘等將領率三萬騎兵援助封敕文,顏師伯親自坐鎮,統軍抵禦皮豹子的後援魏軍,宋魏隨即發生大規模交戰,皮豹子被顏師伯的參軍焦度刺中,皮豹子從馬背上摔下,險些喪命,皮豹子在魏軍的掩護下狼狽出逃,焦度搶到皮豹子的鎧甲、長矛等全套裝備,又親手斬殺魏軍幾十名士兵。 [6]  同時,顏師伯又派遣苟思達、龐孟虯等人追擊魏軍到杜梁。魏軍人數眾多,將他們四面包圍起來。平南參軍童太壹和苟思達等人率單騎衝擊敵陣,所向披靡。龐孟虯等人接着趕到,大破魏軍,魏軍於是奔散敗走,很多人淹死於河中。不久,魏軍又糾合大量人馬來進攻,龐孟虯等人又打敗了他們。 [7] 
十二月,孝武帝派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協助顏師伯。北魏將領張懷之佔據濟水北岸縻溝城,顏師伯卜天生等人去進攻。張懷之出城迎戰,卜天生率領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人進擊。張懷之敗逃入城,僅僅倖免一死。 [8]  孝武帝同時調遣青州軍主劉懷珍率步騎數千趕赴濟水,在濟水入口麋溝湖與魏軍相遇,大破魏軍,又與顏師伯派來的軍隊會和,接連攻破濟水以北的七座城池。 [9] 
大明三年(公元459年)正月,北魏隴西王源賀等人屯兵佔據申城,背依濟水,面臨黃河,地勢三面險要,防守堅固。卜天生又率部眾進攻,朱士義等人身披戰甲,率先登上敵城。魏軍投河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北魏隴西王率餘部出逃,宋軍當天便攻克了申城 [10]  同月,在申城還未被宋軍攻克前,北魏徵西大將軍皮豹子,就率騎兵數萬繞道去打劉宋清口臨近的劉宋兗州兵力虛弱的高平郡 [11]  ,試圖分散宋軍主力以減輕封敕文的主力方向的壓力。皮豹子在去高平郡治所暇丘鎮的路上遇到了劉宋兗州境內的五千巡防的步兵,五千步兵不敵北魏騎兵,往暇丘方向撤退,皮豹子追擊至暇丘城下,暇丘的宋軍堅壁清野。 [12]  後皮豹子率軍多次攻打暇丘臨近的垣苗寨,結果遲遲未攻克。 [13-14]  同時,魏軍主帥封敕文進攻樂安城(今山東省濱州東南),顏師伯派軍增援樂安城,建威將軍、平原、樂安二郡太守分武都與卜天生等人抗擊,大敗魏軍,封敕文狼狽逃走,魏軍於是奔逃退去。宋軍乘勝追擊,連戰皆捷,收復沿途之地的東平、縻溝、臨邑等地,直至清口。皮豹子得知主力潰敗,也從高平撤軍。魏軍撤離至清口圍攻傅乾愛傅乾愛隨機應變堅壁清野,抵禦敵軍,殷孝祖等人追擊至此後,魏軍全線撤回黃河北岸,撤軍途中,投河淹死的魏軍士兵不計其數。 [15] 

青州之戰第二次青州之戰

北魏天安二年二月(公元467年),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叛宋降魏,並向北魏求援 [16]  ,北魏乘劉宋爭權內亂之機,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率兵開赴青州,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率騎5萬為繼援。慕容白曜軍至無鹽(今山東東平東),欲攻該城,部將認為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左司馬酈範則認為輕軍遠襲、深入敵境,對方必以為北師疾來是為了掠地,而無暇攻城,不會有多少準備,故主張引兵偽退,出其不意,突襲無鹽。慕容白曜依計而行,於三月的一天夜間周密部署,拂曉時分兵臨城下,發起進攻,佔領無鹽,擒殺宋守將、東平太守申纂。接着,慕容白曜將攻宋肥城(今山東肥城縣),酈範指出肥城雖小,但要攻佔它也要費些時日,今無鹽已破,不如飛書告諭,縱使不降,也會逃散。慕容白曜納其建議,肥城守軍果然棄城而逃,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並且獲粟30萬斛以資軍需。繼而又攻取垣苗、糜溝二城(今山東西部),一旬之中連拔4城,聲威大震。 [17]  八月,慕容白曜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引兵攻宋歷城(今山東濟南),守將崔道固閉城拒魏,堅守不降,慕容白曜築長圍困之。長孫陵等率軍攻宋東陽(今山東青州),守將沈文秀請降,長孫陵等入其西廓,縱兵暴掠。沈文秀見狀悔怒,復閉城拒守,反擊魏軍,長孫陵等退屯清水以西,屢攻東陽不克。次年二月,慕容白曜攻拔歷城東廓,崔道固出降。三月,慕容白曜率軍進圍東陽。八月,宋以沈文秀之弟、徵北中兵參軍沈文靜為輔國將軍,統高密等五郡軍事,自海道救東陽。兵至不其城(今山東嶗山西北),為魏軍所阻,只得保城自固。魏軍攻之,不克。十二月,魏軍攻拔不其城,殺沈文靜,進入東城西廓。 [18]  魏皇興三年(469年)正月,東陽被魏軍圍困三年,宋將沈文秀在外無救援的情況下,仍和士卒一起晝夜苦戰,將士無一離叛。魏軍繼續強攻,破城而入,俘沈文秀,慕容白曜將其鎖送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自此,宋青、冀之地盡入北魏。 [19] 

青州之戰點評

第一次宋魏青州之戰,宋軍表現勇猛,劉宋君臣上下一心,前線的主帥顏師伯指揮得當,隨機應變,劉宋將領如殷孝祖龐孟虯傅乾愛卜天生等均表現機智勇猛,後方的宋孝武帝用人得當,在調兵遣將上迅速和及時,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孝武帝上台後,吸取了之前的宋文帝長期疏於淮北邊鎮的經營造成元嘉末年北魏輕易越過淮北防線進行南侵的教訓,接受徐爰、周朗等大臣的意見強化對淮河以北的各軍鎮的經營、招集流散、加強對沿邊鎮戍的軍事建設,後又接受垣護之的意見實行“青冀並鎮”極大的鞏固了青州的軍事防務,因而能在此次戰役中,最終取得大勝。
第二次宋魏青州之戰,費時較長,戰地廣闊,爭鬥激烈,以北魏獲勝而告終。但北魏此番勝利,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源於劉宋內亂,北魏在接受薛安都求援後不久,薛安都就將徐、兗二州獻於北魏,因此魏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向劉宋的青州和冀州進攻,此時青、冀二州的劉宋守軍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不過宋軍仍然足足堅守了三年才被魏軍攻破,且其中不乏取得戰果,足見宋軍之英勇和守城之擅長。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積射將軍殷孝祖築兩城於清水之東。魏鎮西將軍封敕文攻之,清口戍主、振威將軍傅乾愛,拒破之。
  • 2.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劉駿遣其將殷孝祖修兩當城於清東,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擊之,不克。
  • 3.    《宋書.顏師伯傳》:其年,索虜拓跋浚遣偽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拾賁敕文率眾寇清口,清口戍主振威將軍傅乾愛率前員外將軍周盤龍等擊大破之。世祖遣虎賁主龐孟虯、積射將軍殷孝祖等赴討,受師伯節度。師伯遣中兵參軍苟思達與孟虯合力。行達沙溝,虜窟環公、五軍公等馬步數萬,迎軍拒戰。孟虯等奮擊盡日,孟虯手斬五軍公,虜於是大奔。孝祖又斬窟環公,赴水死者千計。虜又遣河南公、黑水公、濟州公、青州刺史張懷之等屯據濟岸,師伯又遣中兵參軍江方興就傅乾愛擊破之,斬河南公樹蘭等。虜別帥它門又遣萬餘人攻清口戍城,乾愛、方興出城拒戰,即斬它門,餘眾奔走。虜天水公又率二萬人復來逼城,乾愛等出戰,又破之,追奔至赤龍門,殺賊甚眾。
  • 4.    《宋書.顏師伯傳》:師伯遣中兵參軍苟思達與孟虯合力。行達沙溝,虜窟環公、五軍公等馬步數萬,迎軍拒戰。孟虯等奮擊盡日,孟虯手斬五軍公,虜於是大奔。孝祖又斬窟環公,赴水死者千計。虜又遣河南公、黑水公、濟州公、青州刺史張懷之等屯據濟岸,師伯又遣中兵參軍江方興就傅乾愛擊破之,斬河南公樹蘭等。虜別帥它門又遣萬餘人攻清口戍城,乾愛、方興出城拒戰,即斬它門,餘眾奔走。虜天水公又率二萬人復來逼城,乾愛等出戰,又破之,追奔至赤龍門,殺賊甚眾。
  • 5.    《宋書.顏師伯傳》:上嘉其功,詔曰:“虜驅率犬羊,規暴邊塞,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師伯宣略命師,合變應機,濟戍奮怒,一月四捷,支軍異部,騁勇齊效,頻梟名王,大殲羣醜。朕用嘉嘆,良深於懷。可遣使慰勞,並符輔國府詳考功最,以時言上。”
  • 6.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 :十一月,魏徵西將軍皮豹子等將三萬騎助封敕文寇青州,顏師伯御之,輔國參軍焦度刺豹子墜馬,獲其鎧槊具裝,手殺數十人。
  • 7.    《宋書.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南參軍童太一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蕩,應手披靡。孟虯等繼至,虜乃散走,透河死者甚多。既而虜更合眾大至,孟虯等又破之。
  • 8.    《宋書.顏師伯傳》:世祖又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助師伯。張懷之據縻溝城,師伯遣天生等破之,懷之出城逆戰,天生率軍主劉懷珍、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擊之。懷之敗走入城,僅以身免。
  • 9.    《南齊書.劉懷珍傳》:孝武遣懷珍將步騎數千赴之,於麋溝湖與虜戰,破七城。
  • 10.    《宋書.顏師伯傳》:又虜隴西王等屯據申城,背濟向河,三面險固,天生又率眾攻之,朱士義等貫甲先登,賊赴河死者無算,即日陷城。
  • 11.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豹子以南寇城守,攻圍費日,遂略地至高平。
  • 1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九
  • 13.    《魏書.卷五十》:先是,淮陽公皮豹子等再徵垣苗不克。
  • 14.    《北史.卷二十五》:先是,淮陽公皮豹子再徵垣苗不克。
  • 15.    《宋書.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南參軍童太一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蕩,應手披靡。孟虯等繼至,虜乃散走,透河死者甚多。既而虜更合眾大至,孟虯等又破之。世祖又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助師伯。張懷之據縻溝城,師伯遣天生等破之,懷之出城逆戰,天生率軍主劉懷珍、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擊之。懷之敗走入城,僅以身免。繼祖於陣遇害,追贈郡守。又虜隴西王等屯據申城,背濟向河,三面險固,天生又率眾攻之,朱士義等貫甲先登,賊赴河死者無算,即日陷城。虜天水公又攻樂安城,建威將軍、平原樂安二郡太守分武都與卜天生等拒擊,大破之,虜乃奔退,追戰克捷,直至清口。虜攻圍傅乾愛,乾愛隨方拒對,孝祖等既至,虜徹圍遁走。師伯進號徵虜將軍。
  • 16.    《宋書.卷八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魏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將兵赴青州,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將騎五萬為之繼援。白曜,燕太祖之玄孫也。白曜至無鹽,欲攻之。將佐皆以為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左司馬范陽酈範曰:"今輕軍遠襲,深入敵境,豈宜淹緩!且申纂必謂我軍來速,不暇攻圍,將不為備;今若出其不意,可一鼓而克。"白曜曰:"司馬策是也。"乃引兵偽退。申纂不復設備,白曜夜中部分,三月,甲寅旦,攻城,食時,克之;纂走,追擒,殺之。白曜欲盡以無鹽人為軍賞,酈範曰:"齊,形勝之地,宜遠為經略。今王師始入其境,人心未洽,連城相望,鹹有拒守之志,苟非以德信懷之,未易平也。"白曜曰:"善!"皆免之。   白曜將攻肥城,酈範曰:"肥城雖小,攻之引日,勝之不能益軍勢,不勝足以挫軍威。彼見無鹽之破,死傷塗地,不敢不懼;若飛書告諭,縱使不降,亦當逃散。"白曜從之,肥城果潰,獲粟三十萬斛。白曜謂範曰:"此行得卿,三齊不足定也。"遂取垣苗、麋溝二戍。一旬中連拔四城,威震齊土。
  •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慕容白曜進屯瑕丘。崔道固之未降也,綏邊將軍房法壽為王玄邈司馬,屢破道固軍,歷城人畏之。及道固降,皆罷兵。道固畏法壽扇動百姓,迫遣法壽使還建康。會從弟崇吉自升城來,以母妻為魏所獲,謀於法壽。法壽雅不欲南行,怨道固迫之。時道固遣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二郡事,戍磐陽,法壽乃與崇吉謀襲磐陽,據之,降於慕容白曜,以贖崇吉母妻。道固遣兵攻之,白曜自瑕丘遣將軍長孫觀救磐陽,道固兵退。白曜錶冠軍將軍韓麒麟與法壽對為冀州刺史,以法壽從弟靈民、思順、靈悦、伯憐、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為郡守。白曜自瑕丘引兵攻崔道固於歷城,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攻沈文秀於東陽。道固拒守不降,白曜築長圍守之。陵等至東陽,文秀請降;陵等入其西郭,縱士卒暴掠。文秀悔怒,閉城拒守,擊陵等,破之。陵等退屯清西,屢進攻城,不克。
  •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沈文秀守東陽,魏人圍之三年,外無救援,士卒晝夜拒戰,甲冑生蟣蝨,無離叛之志。乙丑,魏人拔東陽,文秀解戎服,正衣冠,取所持節坐齋內。魏兵交至,問:"沈文秀何在?"文秀厲聲曰:"身是!"魏人執之,去其衣,縛送慕容白曜,使之拜,文秀曰:"各兩國大臣,何拜之有!"白曜還其衣,為之設饌,鎖送平城。魏主數其罪而宥之,待為下客,給惡衣、疏食;既而重其不屈,稍嘉禮之,拜外都下大夫。於是青、冀之地盡入於魏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