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

鎖定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前身為原青島建築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創立於1984年,為學校創立最早的院部之一,迄今為止已有30餘年的歷史。據有關資料顯示,商學院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學識淵博、勤奮進取的教師隊伍,有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62人。其中會計學教研室16人,財務管理教研室13人,市場營銷教研室15人,電子商務教研室10人,國際商務教研室8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講師30人,助教4人,高級職稱教師佔45%。有博士14人(5人在讀),碩士30人,學士18人(擁有研究生學歷教師5人,在讀碩士5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佔71%。 [1]  該院的科學研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其它項目14項,共出版著作80多部,發表論文400餘篇, 獲1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1] 
中文名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Business,QUT
簡    稱
青理工商院
創辦時間
1984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經管
現任領導
王曙光 院長;王 粲 黨總支書記
本科專業
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國際商務、電子商務、經濟學、統計學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校    訓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校    歌
《理工之歌》
地    址
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中路2號青島理工大學長江路校區
院校代碼
10249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歷史沿革

1995年,青島建築工程學院與青島冶金礦山大學合併;1999年兩校區的經濟管理學科合併成立管理系,下設建築管理、會計學、統計學專業;
2000年因學科調整需要,分為財經系(專業:會計學、統計學)、管理系(專業:工程管理、工業工程);
2001年學校進行二級學院試點,財經系更名為商學院;
2002年因學校學科調整分為:商學院(專業: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貿系(專業: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2004年專業調整,電子商務專業劃入商學院,經過幾代師生員工的艱苦創業,成為以工商管理學科為主,擁有會計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國際商務五個本科專業,一箇中瑞合作國際商務專業,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有會計學、企業管理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會計碩士(Mpacc)、資產評估碩士兩個專業碩士點的二級學院,其中會計學碩士點是我校第一個非理工類碩士點。 [1]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辦學條件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院學科、專業的快速發展,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力度。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商務與管理實踐中心,建築面積達1800多平方米。商務實踐中心由商業銀行廳、證券期貨廳、國際商貿實驗廳、創業智力孵化室、會計手工模擬室、多功能廳和企業生產運營模擬廳組成,有高檔微機400餘台、CSMAR 數據庫18套、ERP等教學軟件30餘套、企業經營對抗沙盤1套、會計手工模擬台150座,配有股票市場地面衞星接收系統。既能滿足本科教學需要,也能滿足研究生教學及科學研究的需要。
該院圖書期刊資料購置經費投入十餘萬元。圖書資料室藏書8000餘冊;期刊資料室藏有各類學術期刊80餘種,可以提供各專業的學術動態和信息,能夠滿足師生的學習與科研需要。
商學院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教學質量優良,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考研率特別是考入211工程院校研究生在全校名列前茅,畢業生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畢業生就業率高。 [1]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學院專業

本專科專業
會計學(本科)
培養目標: 在校期間主要掌握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會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會計食務、財務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本專業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尚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去向: 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及教學科研工作。
主幹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會計電算化、税法。
學制:4年
學位:管理學學士
市場營銷(本科)
培養目標: 在校期間,學生將掌握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營銷方法和營銷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市場研究、銷售策劃、營銷組織和市場營銷及開展電子商務的基本能力。本專業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及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就業去向: 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以及教學、科研等工作。
主幹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查。
學制: 4年
學位: 管理學學士
財務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 在校期間主要掌握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會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系統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理財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級經濟管理人才。
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工商、金融、管理工作,也能適應大專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幹課程: 財務管理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投資學。
學制: 4年
學位: 管理學學士
電子商務:(本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適應信息社會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對國際型管理人才的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從事現代電子商務運作與管理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就業去向: 電子商務學生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學生畢業後可進入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負責組織內部網的維護,負責電子商務平台的維護與管理,負責企業的網絡營銷工作等。
主幹課程: 電子商務專業主要開設:高等數學、經濟學、國際商務、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數據結構與數據庫原理、網絡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程序設計與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等主幹課。
學制: 四年。
學位: 管理學學士
國際商務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商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瞭解當代國際經濟和國際商務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商務法規及世界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商務管理運作流程,具備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理論與實踐並重、管理與技能相結合的外向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就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涉外經濟與商務管理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商務管理實務、調研和宣傳策劃等工作。
主要課程: 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電子商務、國際商務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管理信息系統等。
學制: 四年
學位: 管理學學士
中瑞國際合作—國際商務(國內專科、國外本科)
培養目標:系統地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商務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商務法律、規則和慣例,瞭解世界主要國家與地區特別是歐洲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和商務管理運作實踐,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高級國際型管理人才。
本項目的突出特色是強化英語、中西融合、重視實踐。新生入學後,強化英語學習,同時按照中瑞雙方共同研究確定的、具有歐洲特色的課程體系組織專業課授課,一半課程用英語授課,部分課程請國外專家授課,完成40周以上的企業實踐鍛鍊。畢業後,成績合格,英語達到瑞士方入學要求的學生可申請到瑞士西北應用技術大學就讀本科,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後,取得國外大學的本科文憑,並有到瑞士著名企業實習的機會。
就業去向:除出國深造獲取更高學位外,可在涉外經濟與商務管理等政府職能部門、外資企業、跨國公司、國內大中型企業等從事商務管理、國際貿易、宣傳策劃等工作,亦能通過相關培訓,從事科研、教育、諮詢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英文課程:Economics;Strategic Management;Business Administration;Corporate Culture;Management Accounting;Business English;General Introduction to Europe;Introduction to Consumer Psychology;Business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Trade;
主要中文課程:法律基礎與貿易法規;管理學概論;組織行為學;商務信息系統;市場營銷;財務會計等等 [2]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重點學科

會計學
一。該學科共有專任教師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及在讀博士4人;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和會計學碩士點;有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兩個,有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兩個(安裝用友等5家知名財務軟件商的正版財務軟件和一套模擬手工軟件),有會計學重點實驗室一個(安裝國泰安公司的CSMAR大型數據庫和專題研究數據庫);有資料室一個(本學科書籍近10萬冊)。經過多年的建設,本學科已經建設成為師資隊伍比較強壯、研究方向明確、研究水平較高、有較好的軟硬件設施支撐的校級重點學科。本學科的建設成績也得到了國內同行業專家的好評。在2003年會計學碩士點的申報中,專家打出了平均93.7分的高分;在2004年改校名學科評估中,教育部專家也對本學科給予了充分肯定。
學科的總體特色是:第一,學科發展底藴深厚。出版了在國內同學科有一定影響的、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的會計系列教材(9本);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幾年來,共有上百名學生考取國內211工程重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有些已經博士畢業或正在讀博,像吳文軍等同學已走上財政廳副廳長的領導崗位。第二,始終站在學科發展前沿。中國的會計正處在大變革的時代,跟不上學科發展就面臨着淘汰,為此本學科持續參加以中國會計教授會等為代表的權威學術會議,讓本學科的每一個研究方向都處在學科前沿。第三,人才培養結構較為完善。有本學科目前為止的全部兩個本科專業,有本碩兩個培養層次,正積極準備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理論人才與實踐人才培養兼顧,在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時,積極服務於社會,每年為地方財政部門進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會計職稱考試培訓、會計電算化培訓、會計上崗證培訓,為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發揮本學科點的作用。
學科點的優勢是:第一,擁有一支高素質年輕化的學術隊伍,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發展後勁十足。80%老師具有碩士學位或研究生畢業,有8名老師有注會資格,4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90%,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均來自211大學。第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本學科與國內知名會計學科點均有良好的關係。第三,區位優勢。從小區位看,本學科地處青島開發區,這裏名牌企業眾多,為本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大區位看,本學科是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上僅有的兩個會計學碩士點之一。第四,得到本校一流相關學科的有力支持。本校的經濟、管理學科、土木建築等理工學科都能為本學科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發展前景
1.管理會計方向。作為現代會計的兩個分支,是我校會計學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本學科在該方向的研究特色是:一是責任會計研究,在企業責任會計核算模式及行政事業單位責任會計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對於強化現代企業管理、推行責任預算、加強責任管理、實施責任核算、進行責任業績考核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二是人力資源會計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提出了“社會形態、經濟形態、管理重點與會計核算目的互動共進”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豐富了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促進了管理會計的發展。本方向研究人員正在向價值鏈會計、戰略地圖、教育成本研究、政府執政成本等研究領域拓展,並希望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作為現代會計的一新的發展領域,管理會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財務會計方向。財務會計是整個會計的基礎,是會計學科建設不可或缺的方向。我校會計學科在財務會計上的主要研究內容與特色是:一是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基於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研究,是目前國內外會計研究的前沿問題。本研究方向緊跟學科前沿,藉助於楊成文博士主持的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基於資源優化配置的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理論與方法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二是集團經營及跨國經營中財務報告業務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主要進行跨地區營銷系統的規劃、控制與會計信息系統設計,該研究對指導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信息的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三是財務會計實務、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研究。提出了“非貨幣性交易會計處理的補償假設”、“改革財政性會計管理體制,實行聽證會制度”等全新的觀點。財務會計雖然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但目前對於提供什麼信息、如何提供等基本問題尚無一致的觀點。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財務會計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本研究方向前景廣闊。
3.財務管理方向。財務管理是基於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而產生的,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本研究方向通過多項省部級課題和橫向課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特別在融投資、資本運營和税收籌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具有獨到之處,在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研究方面,出版了《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等專著,奠定了本研究方向的學術特色,建立起了在該領域的學術地位。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事業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財務管理對於企事業單位發展的意義日益顯現,其發展前景更加看好。
三、主要目標、思路和預期成效
總體目標是把本學科點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會計學教學與研究中心,成為我省會計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具體目標:第一,在學科方向上,在鞏固現有方向的基礎上,建立會計電算化、審計、資產評估等方向;第二,在隊伍建設上,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特別是留學歸國及博士人才,加快年青教師培養,形成學術骨幹羣體;第三,在辦學層次上,積極準備博士點申報工作,爭取招收會計碩士(MPAcc);第四,在科研工作上,組織攻關,取得一批創新成果,特別是爭上國家級科研課題。為此,擬採取如下的措施,一是加強前沿性課題研究,多渠道申請研究經費,多招收研究生,發揮研究生科研的力量,以課題培訓人才,以科研促進教學;二是完善科研獎勵制度,實施科研目標任務分解制度,形成既有動力又有壓力的科研激勵機制;三是在保持現有研究方向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的有意義的研究方向;四是加強與國內外學術同行的交流和專業隊伍的建設。我們相信,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學科建設目標。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