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鎖定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曾是青島市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之一。 [3]  後改為青島市國防動員辦公室。 [4-5] 
中文名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辦公地址
青島市
直屬單位
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站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政府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人民防空 [1]  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制訂人民防空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並監督實施。
2、制訂人民防空建設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3、組織制訂城市防空襲預案、人口疏散計劃、戰時人民防空醫療救護預案、物資儲備、水電供應以及其他各項保障預案,並組織監督落實;組織指導疏散地建設和疏散演練。
4、負責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負責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兼顧人民防空要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會同規劃、計劃、建設等部門搞好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開發利用和審批工作。
5、負責人民防空通信、警報設施的建設及管理。
6、指導羣眾防空組織建設和訓練,組織人民防空演習。
7、組織開展人民防空科學技術研究和宣傳教育。
8、戰時組織人民羣眾進行防空襲鬥爭,消除空襲後果。
9、承辦市政府、市國防動員委員會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直屬單位

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站
(一)單位簡介:
青島市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站受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委託,負責我市七區五市的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建站以來,共質監人防工程xxx個,人防建築面積xxx萬平方米,是一支專業配套、技術力量較強的專業監督機構,先後多次被省、市人防辦評為先進單位。
(二)單位職責介紹:
青島市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站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人防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及設計文件,對本行政區域內單建式人防工程負責全面的質量監督;對附建式人防工程和兼顧工程負責防護方面的質量監督。
主要監督職責包括:
(1)貫徹國家有關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我市人民防空質量監督工作實施細則;
(2)負責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和檢測工作的規劃及管理,協調處理重大人民防空工程質量問題的爭端;
(3)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及設計文件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
(4)檢查受監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和人民防空構配件廠資質等級和營業範圍;
(5)對申報竣工的工程出具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報告;
(6)總結質量監督工作經驗,掌握工程質量狀況,定期主管部門彙報。
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
人防指揮信息保障中心(正處級事業單位)
主要職責:主要承擔人防信息化建設、科研開發、設備設施維護、通信警報、戰備值班值勤和演練保障;執行市委、市政府及市人防辦交辦的其他信息保障任務。
人防設計諮詢中心
宗旨和業務範圍:
為人防工程設計提供服務保障。為人防工程提供技術支持、人防工程定額及造價服務、地下空間利用技術諮詢服務、人防工程設計人員培訓、工程設計諮詢服務。
法定代表人:智慶璽
人防工程服務中心
人防工程服務中心(副處級事業單位):爆破與拆除2級資質、地基與地基基礎3級資質
主要職責:負責人防平戰結合項目論證與開發;人防工程施工技術服務;人防工程專業施工人員培訓;人防工程專業設施檢測等工作。
人防地下商業街管理中心
人防地下商業街管理中心(正處級事業單位):
主要職責:堅持平戰結合的方針、負責龍山地下商業街人防工程的維護管理、開發利用以及龍山地下人防工程租賃服務。 [6]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歷史沿革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岸,西臨黃海,直扼膠州灣,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的險要地勢,是得天獨厚的前哨陣地,便於隱蔽配置兵力、兵器,以火力封鎖航道、控制海灣,成為掩護海岸、城市、港口的天然屏障。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所矚目,成為作戰雙方相互爭奪的軍事要地。歷史上在外國列強入侵中國時,曾屢遭空襲,給青島這塊兵家相爭弱肉強食的軍事要地,留下了斑斑的痕跡。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導致外國列強紛紛乘機入侵中國。1897年11月,德國以“鉅野教案”為藉口,派東洋艦隊侵入膠州灣後,清朝政府與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使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從此,揭開了青島被侵佔和兵家相爭歷史的第一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陷入歐洲戰場,無力東顧。日本則趁機搶奪德國在青島的殖民權益,青島又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22年2月按中日華盛頓會議《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和《附約》規定,日本被迫從青島撤軍。12月,北洋政府接管青島,直係軍閥部隊進駐。1924年9月,直係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戰敗,奉系軍閥部隊取代直係軍閥部隊進入青島,使青島陷入軍閥混戰,你爭我奪的境地。30年代初期,日軍開始侵中國,並出動飛機進行轟炸,配合侵略行動。1934年,國民政府鑑於國防防空力量非常薄弱,由軍事委員會成立了防空處開展防空工作。同年,青島成立了市區指揮防空處,建立了一級防空指揮體制。9月,青島市區指揮防空處鑑於日本飛機頻頻竄擾膠東,且有日機母艦停泊石臼所嚴重威脅青島安全的狀況,擬定《各機關本身防護團辦法》確定市政府、警察局、港務局、運輸管理局、電汽公司、電話局、郵電局、華新紗廠、冀魯針廠等10處設本身防護團。是月,青島又成立了防空協會,市長任會長,在市區有組織地進行防空工作。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政府派日軍入侵青島,對青島實施有目的的空襲,並趁勢向山東內地擴張。針對日軍的多次入侵和空襲,青島市防空協會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防空委員會訓令,在本市民眾教育館建成了防空展覽室,組織市民參觀,組織並由市教育局通知各學校師生輪流參觀,對市民和學生進行防空常識教育。日軍第二次侵佔青島後,把青島變為向中國內地侵略擴張與“掃蕩”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大本營。
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利用蔣介石打內戰,並乘機盤踞青島。
新中國成立後,青島地處國防前哨,海上的要衝,內陸的屏障,是首都北京的門户,戰略地位更為重要。(台灣當局的飛機和美國的飛機時常侵入青島上空進行破壞活動。1955年,台灣當局和美國飛機侵入青島上空就達11次之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批准全國人防組織機構和編制時,把青島列為一等城市。1952年,中央軍委把青島列為設防的重點。1958年,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撤銷各級人民防空機構的報告》,山東省委鑑於青島地位之重要,決定仍然保留青島人防機構。至此,在全國保留人防機構城市的數量為數減少。1964年,毛澤東主席在設防問題上提到青島。1971年7月,第二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青島被列為全國一類防空重點城市。1974年9月,全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在旅大市召開全國人民防空和城市防衞工作座談會議,確定全國城市防衞的重點時,確定青島為城市防衞一類城市。
1949年6月,青島解放,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和公安(武警)部隊等先後駐防青島地區,以軍隊為主組成了青島防空治安委員會,負責全市的防空和治安的領導工作。地方協同部隊,把消極防空與積極防空溶為一體,其重點是:一、對防空進行有效地部署,建立防空監視哨所,控制和傳遞空情,實行防空管制,領導和組織人民羣眾進行反空襲鬥爭;二、面對台灣當局和美國飛機的不斷侵擾,積極開展防空宣傳教育工作,加強防空建設,保護人民羣眾和國民經濟免遭空襲兵器的殺傷破壞,消除空襲後果;三、加強治安管理,做好防範工作,打擊為敵人指示目標的特務匪徒和乘火打劫的壞人,保障重要工廠和機關進行正常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安寧。
美國侵朝以後,戰火不斷擴大,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1950年12月,青島組成以黨政、軍為首的防空指揮體制,正式成立了青島市人民防空指揮部,組織實施防空工作。從1950年12月起,青島市人防建設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大體可分為3個大階段:1965年以前是人防初創階段;1966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全民戰備時期,我國幾度面臨戰爭的威脅,指導思想隨時準備打仗,注重戰備效益,是大搞人防工程建設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防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着全國工作重點轉入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人防建設的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在實際工作中強調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將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有機地統一,人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相結合,使青島市的人防建設逐步走上平戰結合持續協調發展的良性軌道,多次被評為全國人防工作先進城市。
1950年12月,以地方為主成立了“青島市人民防空指揮部”,內設辦公室,組織訓練處、宣傳處、治安處、救護處、救濟處、警報處、偽裝處、掩蔽處,除辦公室組織訓練外,其它是有關單位兼職,是當時成立人防機構較早城市之一。正式接管人防工作後,為了使各級領導對人防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認識,瞭解防空常識,遵守防空規則,先後對工廠、企業、機關、公安分局長、學校負責人舉辦了3期培訓班。並有計劃、有準備地搞了幾次防空演習,創建了許多防空措施,開設指揮業務電話,安裝警笛,制定防空管制。在有關局和主要工廠建立防空專業隊伍,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廣泛開展防空宣傳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羣眾基礎。對解放前遺留防空工事進行了調查,並對部分遺留工事進行行政造擴。在防空工程建設中,貫徹國務院《關於結合民用建築修建二級防空洞的規定》,按照人防工程技術措施和重要設備的防護要求實施。至1964年12月,全市改造四等防空地下室×××個,結合基本建設新建地下室或防空洞××個。
1966年4月,為響應毛澤東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全市開始掀起一個大搞人防戰備建設的熱潮,黨政、軍民總動員,男女老少齊動手。特別是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發生後,蘇聯軍隊在中國邊界陳兵百萬,企圖進行突然襲擊。是年4月,毛澤東主席發出了“要準備打仗”的指示,人民防空工作再次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把大搞人防戰備建設推向了高潮。1970年4月,青島市地下幹道工程總指揮部成立。各區、各系統成立分指揮部,全市共成立34個分指揮部,組織716個單位編成108個施工連隊,在108個洞口同時掘進,最多時投入1.5萬多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搞人防工程建設。經過七、八年的努力,全市共構築了各類人防工程約××萬平方米。這些工程打通了12座山,穿過了3條河,貫通了市內5個區,山上山下、坑道地基基本連通搞活。這個時期,先後建立起市、區、局及系統和工廠人防專業隊160多個,搞大小防空演習10多次,有計劃地對部分市民進行疏散4萬多人,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進行人防戰備宣傳教育,為全市人防建設打下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項工作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1978年第三次全國會議提出“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平戰結合,質量第一”的人防建設方針。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發出關於人防工程建設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指示。198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明確提出“人防和城市建設相結合,人防城防相結合,平時和戰時相結合”。我市的人防戰備建設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更新觀念,轉軌變型,逐步實現了戰略轉移。由隨時準備打的冷戰狀態轉到了長期堅持,穩步發展的軌道,由單純挖洞備戰轉到了平戰結合上來,本着“以平養戰,以戰促平”的精神,牢固樹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觀念,把人防建設置於城市建設經濟建設發展之中,面向社會,拓寬路子,全面開展人防各項工作。
在工程方面,1979年經過調整、整頓後,全市先後停建、緩建了一批工程建設項目,開始有計劃、有重點地以平養戰,以戰促平地進行人防工程建設。同時對已有的人防工程進行加固改造,工程的完善率逐年上升。1986年廈門會議以後,人防工程建設指導思想實行了戰略轉變,堅持走與城市建設結合的道路,建設了一大批防護能力強,經濟效益好,功能齊全,設備設施比較完善配套的大型人防骨幹工程,增強了人防實力,提高了人防的地位和信譽。1988年,市人防辦和市有關部門編制了《青島市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規劃》,把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起來。80年代,建設了一批大型平戰結合工程,如龍山賓館、商業冷庫等工程分別獲得國家優質工程,濟南軍區和省人防辦優質工程獎;新建人防工程×××××平方米;結建防空地下室累計土建完成××處,使用面積×××××平方米;平時人防工程利用達到××××××平方米,佔可使用面積的××%。進入90年代,人防工程建設又有了較大了發展,在工程數量、工程質量及用途方面都有所突破,如,四方神話洞,龍山“時空隧道”等人文景觀,獨樹一幟,給青島的旅遊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龍山地下供熱站建成與使用,為人防工程開發利用開闢了新的天地;結合龍山商業街江蘇路新商場、火車站地下商場、“901”中山路地下商貿中心、“902”地下商業街等工程建設,地上改造達14萬平方米;到1995年人防工程新增面積××××××平方米,全市累計各類人防工程約××萬平方米。
在組織指揮方面,市區二級指揮所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1985年完成了《青島市防空襲預案》和15個保障計劃,作為平時進行戰備建設,戰時進行反空襲鬥爭的依據。按系統組建了7種防空襲專業隊伍,共計×個團×個營總數為×××××人。1992年進行了城市化學事故危害源的摸底調查和分析評估工作,對全市生產、使用、儲存化學有害物質的單位進行了調查登記,基本上摸清了全市容易造成泄漏事故,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化學產品的種類,產量等情況。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為開展化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和承擔城市防空抗毀、搶險救災的組織指揮打下基礎。
在通信建設方面,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增強通信的保障能力。利用人防工程架設了各種電纜50公里,通往4個區的人防指揮所、5個區的人防辦公室和駐軍的有線通信,由租用市話線路改為自備線路。基本形成了以市指揮所為樞紐、聯通×個防空警報點,××個公共人員掩蔽工程的有線通信網。市內5區的設有電動警報器37台,音響覆蓋面達70%以上。1988年溝通與省人防辦、煙台市人防辦的無線通訊聯絡,增設100瓦單邊帶電台。同年,引進2000門程控交換機1部,將市委600門、市政府450門總機用户全部割接,平時為市五大領導機關服務,戰時為有效地組織指揮作保障。1993年與蘇州市路科電腦有限公司合作,引進台灣無線電傳呼系統,設置無線警報傳呼台,在通信手段上由單一向多功能轉變。初步形成了比較先進的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網絡。
在宣傳教育方面,1978年調整、改革、整頓以後,宣傳教育適應新時期的需要,積極組織各級領導參觀,在社會上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做到報上有名,廣播有聲,電影有形。先後在全市組織放映《走訪地下城》、《齊魯地下新貌》等影片40餘場,放映《對核、化學、細菌武器的防護》20餘場,觀眾8萬人。1984年完成了紡織、建材二個系統的三防常識教育普及工作,受教育職工達12萬餘人。1987年開始,在市內5區的53所中學全面開展三防常識教育,並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另外,還通過其他的形式,如95年國慶節前夕,在龍山地下商業街組織了一次“慶十一,愛中華,贊人防”小學生百米長卷書畫大賽,並利用新聞單位制造輿論,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羣眾的人防意識,使人們瞭解人防、宣傳人防,支持人防。
在平戰結合方面,堅持以戰促平、以平養戰的全方位推進原則,人防工程的利用率逐年提高。80年代來,全市人防工程利用率達到48%,利用這些工程興辦各種使用項目146個。隨着人防建設和平戰結合工作的發展,到“八五”期末,已經開發利用各類人防工程×××,×××平方米,佔可開發利用工程總面積的××.××%,比80年代末增長了10個百分點,社會使用人防工程的營業額已累計達到7億元,行業涉及餐飲、商貿、倉貯、娛樂、住宿、生產加工等多個領域,從業人員達2010人,三個效益不斷提高,在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縱觀青島人防幾十年的建設歷程,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年發展過程。尤其是近幾年的建設,一年一個台階,連續多年被國家人防委、濟南軍區、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人防工作先進集體和平戰結合先進城市稱號。
後改為青島市國防動員辦公室。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授予全國“節約型機關”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