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山炮台遺址

鎖定
青島山炮台遺址(Site of Qingdao Hill Emplacement),德稱俾斯麥山炮台,又稱京山炮台,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興安支路1號,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唯一遺址 [1]  [3]  [8] 
青島山炮台遺址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組成,另有暗道與俾斯麥兵營舊址相通。南炮台連同地下指揮部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共42個廳、室,三層立體結構,頂部裝有鑄鐵旋轉瞭望塔 [1]  [3]  [6]  。青島山炮台遺址既是德帝國主義侵略霸佔青島的歷史見證,也是地下軍事建築的經典之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6] 
2006年5月25日,包含青島山炮台遺址在內的青島德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 [4-5] 
中文名
青島山炮台遺址
外文名
Site of Qingdao Hill Emplacement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興安支路1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2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稱
京山炮台

青島山炮台遺址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青島山炮台始建 [8] 
民國三年(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德軍戰敗投降前自行炸燬青島山炮台南、北炮台,唯地下指揮部保存較完整 [3] 
1997年,青島山炮台遺址修復,並建設青島山炮台遺址展覽館 [3] 
2016年,青島山炮台遺址修繕,恢復原貌 [2] 
日軍佔領後的青島山炮台 日軍佔領後的青島山炮台

青島山炮台遺址建築格局

青島山炮台遺址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組成,另有暗道與俾斯麥兵營舊址相通。南炮台連同地下掩體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方法建成,共42個廳、室,三層立體結構,頂部裝有鑄鐵旋轉瞭望塔,發電機房、鍋爐房、蓄水池、廁所、秘密出口等設施一應俱全 [1]  [3]  [6-7] 
青島山炮台遺址

青島山炮台遺址主要建築

青島山炮台遺址南炮台

南炮台為海防炮台,主體建築邊長63.8米,寬23.8米,佔地面積1518.44平方米。以混凝土澆築而成,內設彈藥庫和士兵住所,火炮配有裝甲圓頂蓋。配備4門280毫米口徑的L12型榴彈炮,全部在固定式地穴炮座內,安裝在鋼筋混凝土的地穴中,隱蔽性極強。掩體頂部有一座能360度旋轉的鑄鋼瞭望塔用於觀察。炮位前方築有掩體,可以阻擋來自海上偵查和炮擊,難以被敵方炮火命中。炮身可360度旋轉打擊周圍目標,射程達10.5千米。其打擊範圍主要是東南方向,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青島灣、團島灣,甚至西側的膠州灣南部海區,都在其控制範圍之內 [8] 
南炮台的地下建築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方法建成,共42個廳、室,為主體三層,局部五層的立體結構:上層為軍事觀測區,中層為作戰指揮區,下層為後勤生活區。這些分區雖功能不同,但上下相連,左右均有通道和出口。遇到戰事緊急情況,還有“緊急通道”。內部不僅有作戰指揮室、報務室、會議廳、營房、鍋爐房和彈藥庫等等,還有醫務室、倉儲室和水井、廁所等。所有作戰所需的房間和物品,均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戰單位 [6-8] 
青島山炮台遺址

青島山炮台遺址北炮台

北炮台為陸防炮台,德稱陸防前線第ⅩⅡ(12)號炮台,配備有兩門210毫米大口徑加農炮,打擊的主要範圍是東北方向廣大地區。另設有第二指揮台,地下兩層,由指揮塔台與值更室和一間小輔助房間組成 [8] 

青島山炮台遺址文物價值

青島山炮台遺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遺址之一,既是德帝國主義侵略霸佔青島的歷史見證,也是地下軍事建築的經典之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3]  [6] 

青島山炮台遺址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包含青島山炮台遺址在內的青島德國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 [4-5] 

青島山炮台遺址旅遊信息

青島山炮台遺址地理位置

青島山炮台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興安支路1號 [1] 

青島山炮台遺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山東省青島市內乘坐220路公交車,在青島二十六中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山東省青島市內乘坐地鐵1號線,在廣饒路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距離青島山炮台遺址約7.9千米,駕車約1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