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合圈村

鎖定
青合圈村隸屬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 [1]  ,位於萊蕪區西北34公里、雪野街道辦事處西8公里處,是雪野街道地勢最高的村莊之一。整個村莊坐落在北大嶺的山腰上,東依東山頭,西靠西山崗,青合圈村就像穩穩地坐在了一把扶手椅上。南接李家莊村,北與峯窩村相接,東與蠶場為鄰,西至毛家林。全村現有78户,220口人,耕地面積300餘畝。
中文名
青合圈村
所屬地區
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
人口數量
220人
耕地面積
300餘畝

青合圈村歷史沿革

據村碑記載,清康熙年間劉姓遷此,趙、胡、蘇姓早居,始建村無考,因四周遍植核桃樹,曾名核桃圈,民國初年改稱青合圈。該村李、張兩姓居多。
明天順年間,青合圈一帶屬北鄉的雪野保和西鄉的王石保,沿襲至清末;民國初年,屬七區、八區所轄;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屬萊北;同年,撤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青合圈屬香山區;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香山區為十三區,青合圈村隸屬十三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青合圈村隸屬香山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青合圈村屬大王莊鄉;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青合圈村劃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青合圈村隸屬安子灣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青合圈村隸屬鹿野鄉;2001年,撤鄉並鎮後,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青合圈村隸屬雪野鎮。2020年7月,撤銷萊蕪區雪野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雪野街道,青合圈村隸屬雪野街道。 [1] 
青合圈四周是長青的松柏樹,整個村子被綠樹相擁,形成了一幅自然的風景畫。村北北大嶺橫亙綿延,被蒼翠的松柏樹所覆蓋,宛如一條蒼龍橫卧。村東小山頭遍植經濟樹,山上有古樹參天,濃蔭匝地。行人至此,即使在暑天,也感涼風習習,清爽愜意。村西雜樹遍植成林,蒼勁蓊葱翠綠,似給西山嶺塗了青黛顏色。村南的兩山之谷地,是青合圈人修建的水庫,攔住了夏季的雨水,整水庫形成一面明鏡,倒映着兩岸的山林,構成一幅山水畫。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使青合圈村成為一個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據傳,清朝時候,青合圈出了兩個有名的人物,張子訓和彭山。兩人常打官司,互不相讓。青合圈村幾個家族房舍分建在三個小山頭上,形成三山支鍋勢,張子訓家居鍋底,彭山家居山頭。據説,鍋開,必起官司。張子訓常與彭山為田產、房舍相爭,互不服氣,於是兩人就打官司。去打官司時,張子訓家富,騎馬;彭山家窮,步行。因二人經常相鬧相爭,便有了“彭山、張子訓,文武二大人”的口碑。
清朝時,青合圈曾住過幾個強人,攔路搶劫,擾亂一方,古人有“寧願過九江口,不敢走青合圈”的傳言。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上游設據點管制上游保。因村在深山裏,周圍是茂密的樹林,日本鬼子來了3年,竟不知道有個青合圈村。知道後為報復該村不納糧,曾三次進村實施搶劫。
青合圈村地理位置特殊,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組織在此設立報社,為宣傳抗戰和革命工作印製了不少傳單和革命文件,成為革命活動重要的秘密基地。解放戰爭時期,後勤生產股在此設煙廠,股長為李化良。解放軍某部在此設立電話總局,使青合圈村成為重要的通訊基地。
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激發了青合圈村人的革命熱情。年輕人積極參軍,參加解放戰爭,其中劉佃紅就參加瞭解放濟南的戰鬥,為人民立下了戰功。
解放後,青合圈村人平分了土地,勞動熱情高漲,積極建設自己的家園。1955年人了初級社,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此後,設生產組開始了集體生產。
“文化大革命”時期,青合圈村曾活躍着一個文藝劇團,他們演出節目,傳播歷史、文化知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今日之青合圈,民風淳樸,勤勞善良。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誰家娶新媳婦,村中每户都送小飯,表示幫湊合祝賀;誰家新添了人口,每户都要送幾斤麪條或雞蛋,表示祝賀;誰家老人去世了,同族人都來幫忙料理喪事,異姓人則送一刀或幾刀紙,表示哀悼和安慰;八月十五要去看出嫁的閨女。這些純樸民俗,密切了村民之間的關係。

青合圈村經濟發展

因村莊建在山上,交通不便。1972年,村民順着山勢向南修築了一條長2000餘米、寬5米的盤山公路,與村南仲臨路相接,從此開始通車。1981年,上游公社組織大會戰修“村村通”公路。青合圈村積極參加,修築環山路與周圍山村相通。自此,交通四通八達。為便於農業生產,1999年村委又組織修築了環村、繞坡的生產路20餘華里。今四分之一的家庭有農用三輪車,生產、交通都很便利。
小青河從村西部穿過,為季節河,境內蜿蜒1000餘米,經李家莊村後匯入通天河。夏季雨水充足時,小青河裏清流不斷。每到大旱年景(本地十年九旱),不用説澆地,吃水都很困難。為改變這種狀況,1975年,村委會帶領村民在村北山上打井,但未打出水來,從此擱置。1986年,在村北另一處打機井一眼,成功地打出了水,水量大,井邊建了一個8米見方的水池,既用於飲水,也用於灌溉農田。1993年,村裏又打了一口井。1997年,村裏安裝自來水,使全村吃上了現成水。
1980年以前,村民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也有一片經濟林,主要栽植了桃、杏、蘋果、海棠等樹。1981年以後,他們本着靠山吃山的精神,大力種植了花椒、核桃、柿子、山楂、軟棗等樹。1986年又引種了旱西紅柿,曾昌盛一時。1997年後,開始種植生薑。河兩側,機井周圍的水澆地,全部種上了生薑。近兩年,他們又種植了2000多棵核桃樹,承包給村民。到2001年,人均收入達到2100多元。目前,村民用於生產的主要機械工具是拖拉機和三輪車。
今村中有小賣部一個,生意紅火。有3户人家用大汽車跑運輸,成為村中致富的帶頭人。
山清水秀,度假旅遊勝地
民風熱情,人民樸實,是您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青合圈村教育狀況

舊時無私塾,1959年始建小學。1968年整修,1998年小學合併到李家莊村。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村共考取了8名大中專學生。其中劉成發是村中第一位本科生,劉佃銀是第一位中專生,他們都在各自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1979年村中開始通電,截至2002年,家家户户都有電視機,半數村民家中安有電話。
被青山綠樹環抱着的青合圈村正合了兩句詩“青山郭外斜,綠樹村邊合”。村周圍景色怡人,村民生活安樂、祥和,他們將奮發進取,用勤勞的汗水建設更美好的人間天上生活。

青合圈村歷史人物

一、歷任村支書
1949年10月一1955年12月 李德江
1955年12月一1956年5月 劉佃江
1956年5月一1959年3月 焦常友
1959年3月一1967年2月 李德啓
1967年10月一1969年10月 劉佃龍
1969年10月一1984年12月 劉佃龍
1984年12月一1993年12月 張延春
1993年12月一 焦克柱
二、歷任村主任
1949年lO月一1951年3月 張傳興
1951年3月一1955年8月 焦長友
1956年5月一1958年3月 李德其
1958年3月一1969年10月 劉佃龍
1969年10月一1984年12月 張延春
1984年12月一1990年12月 焦克桂
1990年12月一1992年12月 張延龍
1992年12月一1998年12月 李傳貞
1998年12月一 2009年12月 李勝斌
2009年12月-劉佃發
三、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張延平 淄博礦務局洪山醫院主任醫師
劉成發 齊魯石化工廠高級工程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