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口戰役

鎖定
1941年3月,八路軍一一五師為打破敵人的海上封鎖,打通與華中、膠東的聯繫,進一步控制隴海路以北地區,粉碎敵人的“治安強化運動”和“以戰養戰”的陰謀,決定發動贛榆縣青口戰役。參戰部隊有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和山東縱隊第二旅 一部,分作三路縱隊:第一路主攻青口,第二路解決青口以南各據點,第三路在青口與舊縣城(今贛馬鎮)之間活動,穿插打援。該戰役從3月19日開始,至30日結束,12天計攻克海頭、興莊、李城子、張城子、寺後、 大溝南等據點,並一度攻入青口鎮。共斃俘日偽軍1600餘人,繳獲大炮2門、長短槍800餘支,還有大量子彈及其它軍用物品。該役給日偽以沉重打擊。八路軍乘勝向贛榆以南及東海進軍,擴大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1] 
名    稱
青口戰役
地    點
贛榆縣青口鎮
參戰方
八路軍115師
結    果
贛榆縣城以北地區和東海縣西北部為八路軍控制
傷亡情況
斃敵800餘人,俘虜偽軍800餘人,繳獲長短槍800餘支,迫擊炮2門
主要指揮官
符竹庭
曾國華
孫繼先
江華
發生時間
1941年3月

目錄

青口戰役背景

1940年年底,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當時,百團大戰剛剛告捷,日寇開始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因此,時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八路軍115師代師長兼政治委員的羅榮桓,於1941年3月初率領部隊與中共山東分局轉移到連雲港。羅榮桓的計劃是避敵鋒芒,擊其軟肋。 [5] 
青口鎮是隴海鐵路終點連雲港附近的重鎮,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了擴大濱海抗日根據地,使抗日力量在此成功立足,115師決定向青口及其沿海地區發動戰鬥攻勢。1941年3月, 115師教導二旅和山東縱隊第二旅一部分為3路縱隊配合作戰,1縱隊主攻青口,2縱隊攻取青口以南各據點,3縱隊在青口、贛榆縣城之間阻擊增援之敵。 [5] 
此時,日軍對八路軍的動向絲毫沒有察覺,防守力量空虛。在115師進入連雲港地區後,我軍的兵力是敵人的3倍,實現了局部優勢。在這一形勢下,青口戰役打響了。 [5] 

青口戰役戰鬥過程

1941年3月19日晚,各部隊秘密進入待機地域進行戰役準備工作。21日夜,第一縱隊成功奔襲海頭鎮,隨後繼續攻克興莊、大溝南等日偽軍據點,將偽軍第2團擊潰,並擊退來援之敵。22日,另一部攻克青口以西之朱都集,迫使偽軍第3團撤走。23日,八路軍主力在青口外圍向日偽軍各據點展開進攻,至24日天亮,敵9個據點被八路軍攻佔8個,殘敵退入青口。25日22時,八路軍集中兵力對青口之敵展開總攻,第一縱隊以其第九連攻克下口日偽軍據點,繳軍糧數萬斤,拆毀海青公路橋,構築工事,準備阻擊新浦援敵。其餘部隊向青口猛攻,迅速攻入城內,佔領日軍倉庫,先頭部隊深入青口城東南角。第二縱隊圍攻張城、李城等偽據點。駐張城300餘偽軍全部投降,駐李城200餘偽軍投降,另一中隊企圖突圍未,全被俘獲。第三縱隊以部分兵力伴攻大沙河鎮,大部分兵力橫掃末山至句莊湖一帶偽據點。張星三、李鳳和兩團聞訊,急往贛榆收縮,途中被第二縱隊重創。侵佔新浦的日偽軍以5輛汽車的兵力增援,被八路軍阻擊部隊擊退。26日佛曉,新浦日偽軍400餘人分乘30餘輛汽車,配坦克2輛,大炮4門增援。八路軍阻擊隊抗擊4小時,按預定計劃全線撤出戰鬥。攻入青口鎮縱深的第6團二班、七班18名戰士,與主力部隊失掉聯繫,在火叉巷與敵人激戰兩日,犧牲17人,1人被救歸隊。3月30日,日偽軍集結千餘人向八路軍進攻。4月1日抵城頭村附近,遭第6團伏擊。 [2] 

青口戰役結果

青口戰役,攻克敵偽據點多處,斃敵偽800餘人,俘虜偽軍800餘人(大部分為日軍),繳獲大炮3門,步槍800餘支,駁殼槍40餘支,毀敵汽車兩輛,子彈和軍用品無數。隴海鐵路以北地區大部分為八路軍控制,擴大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