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鷲寺石塔

鎖定
靈鷲寺石塔,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城西萬象山西南麓,是南宋時期的建築, [3-4] 
靈鷲寺石塔建於南宋嘉定年間,塔通高4米餘,平面呈六邊形,塔身為橢圓形,塔身有銘文可考,中空,中綴佛像,邊襯以石刻裝飾,塔身有銘文可考,石塔原應為七塔制度,喻示過去七佛,現存留四塔,其中3號塔保存完好。四座塔建築形制、工藝特徵基本類同,僅雕刻題材略有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塔頂覆以六角形塔檐,塔檐出椽子、瓦壠,塔剎為五重相輪。靈鷲寺石塔對研究宋代佛教文化、佛塔形制以及雕刻風格,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3-4] 
2019年10月7日,靈鷲寺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靈鷲寺石塔
地理位置
浙江省麗水市城西萬象山西南麓
所處時代
南宋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275-3-07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靈鷲寺石塔歷史沿革

靈鷲寺4座石塔
靈鷲寺4座石塔(4張)
靈鷲寺石塔,四座塔塔身刻有建塔題記,除一塔建於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外,餘均建於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3-4] 
20世紀50年代末,籌建甌江水庫,將靈鷲寺石塔石塔遷置上游雲和縣城郊前溪山上。 [3-4] 
20世紀80年代初,復運靈鷲寺石塔回麗水,置於現址。 [3-4] 

靈鷲寺石塔建築格局

靈鷲寺石塔,俗稱七佛寶塔、靈山寺塔,原建在城東郊十里靈鷲山靈鷲寺(俗稱靈山寺),塔因寺而名。石塔原應為七塔制度,喻示過去七佛,現存留四塔。
靈鷲寺石塔
靈鷲寺石塔(2張)
靈鷲寺石塔,系“窣堵坡”式小型石佛塔,自南向北依次編為1~4號,外觀與結構大致相同。1、2、4號塔剎均損壞,3號塔較完整,通高4.2米,塔頂高2.0米。全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構成。高分比約為塔座一分、塔身一分、塔頂及塔剎二分。四座塔建築形制、工藝特徵基本類同,僅雕刻題材略有變化。塔基為六邊形,須彌座,塔身為橢圓形,塔身有銘文可考,中空。基座、塔身剔地起突蓮瓣、牡丹、菊花、獅子、大象、菩薩、金剛力士等雕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塔頂覆以六角形塔檐,塔檐出椽子、瓦壠,塔剎為五重相輪。每塔均有建塔題記,刻有“嘉定九年(1216年)、嘉定十一年(1218年)造”紀年銘文。其結構和雕飾有小部分保留唐代風格。 [3-4] 

靈鷲寺石塔主要建築

3號塔
靈鷲寺石塔局部細節
靈鷲寺石塔局部細節(5張)
台基:台基分二級,總高23釐米,平面呈六邊形。第一層高15釐米,六面雕刻波濤洶湧的海水,上部分雕刻覆蓮瓣,形扁平豐滿。
3號塔立面圖 3號塔立面圖
基座:台基上有兩重基座,略呈須彌座狀,由圭角、下枋、束腰、上枋等部分組成。基座自下而上收分,第一重基座收分不大,第一道為圭角,高15釐米,雕刻成圭角狀。第二道為下枋,素平,高8.7釐米,雕刻卷草圖案,卷草上、下加刻狹邊框。第三道為第一層基座之束腰,高11.5釐米,每面雕刻如意紋一朵,其中一面如意紋缺損,雕刻比較簡單。第四道為上枋,素平,高5.7釐米。第二重基座起收分明顯,第二重基座直接置第一重基座上枋之上,第一道為下枋,素平,高0.3釐米。第二道為覆蓮,高3.5釐米,雕刻覆蓮瓣,形扁平豐厚。第三道為束腰,高23釐米,束腰六面分別雕刻獅子、牡丹、海石榴等紋飾,其中A面為菊花、B面為牡丹、C面為雙獅戲球、D面為菊花、E面為牡丹、F面為獅子。束腰轉角處隱出三支併合竹狀矮柱。第四道為仰蓮,高7釐米,雕刻仰蓮瓣,形扁平豐厚。第五道為上枋,素平,高4釐米。上枋上承塔身。
塔身:塔身分兩部分,下部為六邊形塔柱,上部為一橢圓形塔肚,中間以一素枋分隔。塔柱自基座外皮每邊收13釐米,使基座露出一六邊形枱面。塔柱實心,高28.9釐米,徑68釐米,六面,每邊長34釐米。其中A面刻建塔題記,豎刻,共九行,每行字數不等,陰刻正書,字徑約3釐米,共75字,自左向右直書:“當院徒弟比邱師稱,施長財,建塔一座,祈福追怛先考汝南應六承事、先妣君吳氏,同生淨界,求脱輪迴、四恩普報,三有齊資,一切冤親鹹成佛道。時太歲丙子嘉定九年四月十五日謹題,石匠葉成。”其餘五面雕刻金剛力士各一樽,力士身穿盔甲,肩垂飄帶,手持各種兵器,個個濃眉大眼,勇猛的氣概流露於眉宇之間。塔肚雕刻亦略有變化,覆蓮施於塔肚下部。外壁雕佛和供養人各二,二供養人為女性,頭扎高髻,旁插金釵,身穿長裙,各捧一盤聖果,體態均勻,正身侍立,頭部上方各飄一朵祥雲。二佛身着袈裟,其中一佛左手執一鹿尾,右手扶膝;另一佛一手捧禪杖,若有所思,兩佛盤腿而坐,下以流雲烘托。
塔頂:系四塔中頂部保存完整的一座石塔。闌額擱在塔肚之上,素面,高7釐米,上施方形櫨鬥,而其他三座塔的櫨鬥為圓形。除轉角外,每面補間鋪作斗拱一朵,闌額與椽子下皮僅21釐米空間,因受塔檐空間的侷限,轉角、補間均以一跳華拱承託,為單杪四鋪作偷心造。屋面為六邊形攢尖頂,在接近頂部處之瓦壟尾部六面雕刻捲雲紋飾,上雕刻高10釐米的二層蓮瓣覆缽剎頂,其上再雕寶珠、仰蓮及相輪五道,再上以寶蓋結束,結構簡潔明快。寶珠高15釐米,徑34.5釐米;仰蓮高13釐米,最大徑3.6釐米。相輪素面,呈餅狀。第五道相輪為二塊拼合而成,厚15釐米,其他相輪除第二道厚8.5釐米外,其餘厚度均為8釐米。相輪間以圓形塔剎木貫穿,高低不一,大小略有不同。一、二道相輪間塔剎木高16.5釐米,徑13.7釐米;二、三道相輪間塔剎木高10釐米,徑13.4釐米;三、四道相輪間塔剎木高10釐米、徑11.8釐米;四、五道相輪間塔剎木高7釐米、徑11.2釐米。第五道相輪之上為寶蓋,寶蓋呈覆盤式,素面,最大徑為51釐米,高15釐米。
3號塔通高420釐米,而塔頂高210釐米,佔總高度的50%,因而使塔剎有高聳入雲之感。 [3-4] 

靈鷲寺石塔文物價值

靈鷲寺石塔處於中國塔文化發展轉折中的重要時期,代表着中國的塔在演變發展中的獨特藝術,對研究宋代佛教文化、佛塔形制以及雕刻風格,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4] 

靈鷲寺石塔保護措施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2月12日,靈鷲寺石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靈鷲寺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靈鷲寺石塔旅遊信息

靈鷲寺石塔地理位置

靈鷲寺石塔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城西萬象山西南麓。

靈鷲寺石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麗水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靈鷲寺石塔,路程約4.7千米,用時約1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