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都觀

鎖定
靈都觀即靈都萬壽宮,俗稱玉真觀,是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西玉陽山之間尚書谷口的玉溪西岸。這裏山水秀麗,環境清幽,道家稱列仙聚會之都,故名。
唐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為胞妹玉真公主在王屋山選址建觀。觀建在西玉陽山仙人台下的古奉仙觀舊址上,玄宗于山門御題:“靈都觀”。晚唐詩人李商隱少時曾學道於玉陽,號玉溪生。元代,丘處機弟子張志謹曾住持靈都觀,復盛一時。明清兩代多有修葺。
觀內現存清代玉皇殿和戲樓各一座,唐至元碑碣數通,其中唐天寶二年《張尊師探玄遺烈碑》、《玉真公主受道靈壇祥應記》和元大德九年《靈都萬壽宮圖志碑》最為珍貴。
其中《玉真公主受道靈壇詳應記》刻立於唐天寶二年(743),李隆基隸書題額,道士蔡瑋撰文,朝臣肖誠書丹,素享“有唐行書第一”之譽。 [1] 
中文名
靈都觀
地理位置
河南省濟源市玉陽山
保護級別
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
唐代

靈都觀歷史沿革

唐天寶元年(742年)東京道門成議使、天師道傳人張探玄,奉玄宗之命,為玉真公主在王屋山選址建觀。觀建在西玉陽山仙人台下的古奉仙觀舊址上,玄宗于山門御題:“靈都觀”。
晚唐詩人李商隱少時曾學道於玉陽,號玉溪生。元代,丘處機弟子張志謹曾住持靈都觀,復盛一時。明清兩代多有修葺。
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賜靈都萬壽宮圖碑》載,該宮系前後兩院,依中軸線而築。創建時靈都觀前院為兩進院落,次第為山門、大殿、樓閣與鐘樓、鼓樓、角樓等,計13座20間;後院為三進院落,次第為翼門和前、中、後大殿及東西配殿等,計15座42間。原佔地東西70米,南北100米,總面積7000平方米。現僅存玉皇殿,面廣三間,進深六架椽,系清代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築。

靈都觀主要景點

觀之附近有尚書谷、平陽洞、仙姑頂玉真公主墓等名勝古蹟。

靈都觀相關文學作品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河南省濟源市西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據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其中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最為著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