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灵都观李道士

唐代张籍五言律诗
《灵都观李道士》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第384卷。全诗八句四十字,以灵都观道士修行场景为切入点,通过"仙观雨静""琼草绕房"等意象,勾勒出唐代道教宫观的清幽环境。诗中"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等细节,既展现道教仪轨特色,又暗含对玉真公主修道往事的追慕。该诗创作背景与济源玉阳山灵都观直接相关,该观系唐玄宗为胞妹玉真公主敕建的道教场所,现存清代建筑遗存及唐代碑刻文物,印证了唐代济源地区道教文化兴盛的历史风貌。
作    者
张籍(约767-约830)
创作年代
中唐时期 [2]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收录文献
《全唐诗》卷384 [2]
创作地点
济源玉阳山灵都观 [2]
题材类别
道教题材诗歌

诗文内容

播报
编辑
《灵旬旬驼都观李腊故跨整道士》全诗共榆煮八句: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 素纸海几书天上字,花洞汗牛狱古时人。 泥灶煮灵液乌海,棵腿杠扫坛朝玉真。 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诗中"琼草""素书""花洞"等意象构建出世外修真之境,"煮灵液""朝玉真"直指道教炼丹与祭祀仪轨。末句"青节"特指道教仪仗中的青色旗幡,呼应道士身份特征 [1]符狱档。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灵都观位于河南济源王屋山支脉玉阳山,系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为玉真公主敕建的道教宫观。玉真公主在此修道三十余年,《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唐代碑刻现存观内,由蔡玮撰文、肖诚书丹。张籍游历此处时,通过与李道士的交往,捕捉到唐代宫观修行的典型场景 [2]

文学特色

播报
编辑
  1. 1.
    意象组合:将"雨静""琼草"等自然意象与"素书""泥灶"等人文意象交织,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
  2. 2.
    对仗技法:颔联"素书天上字"对"花洞古时人",颈联"煮灵液"对"朝玉真",符合五言律诗格律规范
  3. 3.
    用典手法:"阆苑"借指昆仑山仙境,暗合《神仙传》中道教洞天福地典故

相关考据

播报
编辑
  1. 1.
    作者籍贯争议:张籍郡望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实际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张籍籍贯考辨》对此有专题论证
  2. 2.
    道观沿革:现存玉皇殿、戏楼等清代建筑群,唐代原构仅存《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刻,碑文记载'建坛之始,紫云蔽空'等祥瑞
  3. 3.
    交游网络:与张籍同时期的卢仝、贾岛等诗人均有济源道教题材诗作,反映中唐诗人群体与该地域的文化互动 [2]

文化价值

播报
编辑
该诗作为"张王乐府"代表作之一,突破传统乐府诗叙事框架,将道教元素融入山水诗创作。诗中"青节亦随身"等细节,为研究唐代道士服饰制度提供文学佐证 [1]。济源地区现存十余处唐代道教遗迹,与该诗共同构成唐代中原道教文化研究的实物-文本互证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