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蛇珠

鎖定
靈蛇珠,即“隨侯珠”,古代與和氏璧同稱稀世之寶之一。後以“靈蛇珠”喻綿繡文才。
中文名
靈蛇珠
拼    音
líng shé zhū
注    音
ㄌㄧㄥˊ ㄕㄜˊ ㄓㄨ
解    釋
隨侯珠

靈蛇珠詳細釋義

靈蛇珠典源

《搜神記》卷二十
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水經注疏》卷三十一〈溳水〉~264~
《春秋·魯莊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軍臨於隋,謂此水也。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中斷,因舉而藥之,故謂之斷蛇丘。後蛇銜明珠報德,世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三國魏·曹子建(植)《與楊德祖書》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1] 

靈蛇珠釋義

相傳春秋時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走。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後以“靈蛇珠”喻綿繡文才。 [1] 

靈蛇珠同源典故

報恩珠 報恩蛇 報恩蛇珠 抱靈蛇 握蛇珠 握靈蛇 明珠吐著 漢東珠 蛇珠 覓明珠 銜珠長蛇  隋掌明月 隋珠 隨侯蛇珠 隨掌夜光 隨珠 靈珠報 靈蛇 靈蛇吐 靈蛇報 靈蛇滿袖 [1] 

靈蛇珠運用示例

三國魏曹植《與楊祖德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 荊山 之玉。”
清黃宗羲《壽李杲堂五十序》:“而當日所為之文章,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荊山之玉者,竟不異蟲讙鳥聒,過耳已泯。”
清 顧炎武 《松江別諸友人》詩:“欲將方寸報,惟有漢東珠。”
南朝 梁 沈約 《詠帳》:“隨珠既吐曜,翠被複含風。”
唐 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隨珠一寸,魏後揚眉;和璧千金,秦王動色。”
清 孫枝蔚《送方聖羽還山》詩之二:“令弟贈以詩,美言如隨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