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芝

(中藥)

鎖定
靈芝,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乾燥子實體。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證等。
中文名
靈芝
別    名
三秀
靈芝草
別    名
木靈芝
菌靈芝
漢語名稱
Ling Zhi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心、肺、肝、腎經

靈芝用藥部位

子實體

靈芝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心、肺、肝、腎經

靈芝功能

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靈芝主治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温,入肺經,補益肺氣,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濕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可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

靈芝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靈芝不良反應

口服靈芝無不良反應,但靈芝注射液有過敏反應,一般注射20-30分鐘後,輕者有蕁麻疹、心慌氣短、胸悶、腹痛、胃痛、嘔吐、喉頭水腫,重者出現過敏性休克或過敏性腦炎。

靈芝注意事項

1、實證及外感初起者忌用。
2、靈芝是一種較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故罹患出血性疾病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3、過敏體質者慎用。

靈芝化學成分

本品含多糖、核苷類、呋喃類、甾醇類、生物鹼、三萜類、油脂類、多種氨基酸及蛋白質類、酶類、有機鍺及多種微量元素等。

靈芝藥理作用

靈芝多糖具有免疫調節、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腫瘤作用;三萜類化合物能淨化血液,保護肝功能;靈芝多種製劑分別具有鎮靜、抗驚厥、強心、抗心律失常、降壓、鎮咳平喘作用;此外,靈芝還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過敏作用。 [1] 

靈芝毒理作用

靈芝毒性較小,小鼠腹腔注射赤芝滲漉液LD50為38.3±1.04g/kg,赤芝熱醇提取液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為6.75g/kg,灌胃的MLD為165g/kg,冷醇提取液毒性更小,每日給大鼠灌胃1.2g/kg及12g/kg,共30天,對生長髮育、肝功能、心電圖等均無中毒表現。

靈芝臨牀應用

臨牀應用
病症
治療方法
積年胃病
木靈芝1.5g,切碎,用老酒浸泡服用。(《杭州藥用植物志》)
神經衰弱、心悸頭暈、夜寐不寧
靈芝1.5-3g。水煎服,每日2次
慢性肝炎、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
靈芝焙乾研末,開水沖服,每服0.9-1.5g,每日3次
冠心病
靈芝切片6g,加水煎煮2h,服用,早晚各1次
誤食毒菌中毒
靈芝120g,水煎服。(2-5方出自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鼻炎
靈芝500g,切碎,小火水煎2次,每次3-4h,合併煎液,濃縮後用多層紗布過濾,濾液加蒸餾水至500ml,滴鼻,每次2-6滴,每日2-4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乳腺炎
靈芝30-60g。水煎服
對口瘡
靈芝研碎,桐油調敷患處。(7、8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靈芝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收,除去雜質,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養基質的下牆菌柄,陰乾或在40℃-50℃烘乾。

靈芝藥材性狀

1、赤芝:子實體傘形,菌蓋(菌帽)堅硬木栓質,半圓形或腎形,直徑10-18cm,厚約2cm。皮殼硬堅,初黃色,漸變為紅褐色,有光澤,具環狀稜紋及輻射狀皺紋,邊緣薄而平截,常稍內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蓋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淺棕色,由無數細密管狀孔洞(菌管)構成,菌管內有擔子器及擔孢子。菌柄圓柱形,側生,長7-15cm,粗1-4cm,紅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樣光澤。孢子細小,黃褐色。氣微香,味苦澀。
2、紫芝:皮殼呈紫黑色或褐黑色,有漆樣光澤。菌肉與菌蓋下面的菌管均為鏽褐色。菌柄長17-23cm。
3、栽培靈芝:子實體較粗壯、肥厚,直徑12-22cm,厚1.5-4cm。皮殼外常被有大量粉塵樣的黃褐色孢子。

靈芝植物形態

1、赤芝:腐生真菌,子實體,有柄,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或腎形,直徑10-20cm,蓋肉厚1.5-2cm,蓋表褐黃色或紅褐色,蓋邊漸趨淡黃,有同心環紋,微皺或平滑,有亮漆狀光澤,邊緣微鈍。菌肉乳白色,近管處淡褐色。菌管長達1cm,每1mm間4-5個。管口近圓形,初白色,後呈淡黃色或黃褐色。菌柄圓柱形,側生或偏生,偶中生。長10-19cm,粗1.5-4cm,與菌蓋色澤相似。皮殼部菌絲呈棒狀,頂端膨大。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骨架菌絲黃褐色,厚壁,近乎實心;纏繞菌絲無色,厚壁彎曲,均分枝。孢子卵形,雙層壁,頂端平截,外壁透明,內壁淡褐色,有小刺,大小(9-11)μm×(6-7)μm,擔子果多在秋季成熟,華南及西南可延至冬季成熟。
2、紫芝:與前種不同點是:紫芝的菌蓋多呈紫黑色至近褐黑色;菌肉呈均勻的褐色、深褐色至慄褐色;孢子頂端臍突形,內壁突出的小刺明顯,孢子較大,大小(9.5-13.8)μm×(6.9-8.5)μm。

靈芝分佈區域

1、赤芝:我國普遍分佈,但以長江以南為多。
2、紫芝:為我國特有種,分佈於長江以南高温多雨地帶。

靈芝生長環境

1、赤芝:生於向陽的殼鬥科和松科松屬植物等根際或枯樹樁上。
2、紫芝:生於闊葉樹或松科松屬的樹樁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

靈芝生長見習

靈芝為腐生菌,由於可寄生在活樹上,故又稱為兼性寄生菌。生長的温度為3-40℃範圍,以26-28℃最佳。在基質含水量接近200%,空氣相對濕度90%,pH5-6的條件下生長良好。靈芝為好氣菌,子實體培養時應有充足的氧氣和散射的光照。

靈芝栽培技術

1、菌種分離和培養菌種分離可用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去皮後煮水1000ml,加入瓊脂20g、葡萄糖20g),高壓滅菌後倒入無菌培養皿內一薄層,採新鮮靈芝用75%乙醇進行表面消毒,切取菌蓋與菌柄之間一小塊組織,接種於培養基上;也可在無菌條件下采孢子,播種於培養基上,在25-28℃下培養3-4天,菌絲髮出後轉管即為母種。母種在PDA培養基上轉接擴大培養成原種,即可用來接二級菌種。
2、栽培方法:人工栽培可採用瓶(袋)栽或段木栽培。
(1)瓶栽和袋栽:以瓶栽較普遍,也可用塑料袋栽。二級菌種培養基成分為闊葉樹鋸木屑70%,麩皮28%,蔗糖2%,調至含水量200%,裝瓶或袋。高壓滅菌後[壓力147.1kPa(1.5kg/c㎡),2h],接入原種,温度控制在28℃左右,15-20天菌絲即可長好,即為二級菌種。栽培種培養基配方及温度等條件與培養二級種相同,也可用棉子皮75%,麩皮25%,加水後滅菌,接入二級菌種,在室內暗光下培養,約25天菌絲便可長滿瓶或袋。打開瓶蓋温度仍控制在26-28℃,相對濕度85%-95%,散射光、通氣良好的條件下,45-60天便可完成現蕾、子實體成熟、散撒孢子等過程。
(2)段木栽培:在100ml水中加蔗糖2g,麥麩5g配製成營養液,選硬質樹枝截成2cm長小節,放入液中煮30min,取出後將樹枝4份與麥麩和木屑1份混合,裝瓶滅菌後接入原種,菌絲長滿後即可接段木。選直徑8-15cm的榆、楊、樺、櫟、桉、洋槐等樹種,秋冬落葉後砍伐,截成段架曬,次年5月下旬接種,在段木含水量40%-45%時,在其上打孔,放入少量木屑菌種後打入菌枝,如用純木屑菌種,加蓋後用蠟封孔。接種後碼成“井”字形,高1m,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持25-28℃下發菌,並常翻堆使發菌均勻,20-30天發菌結束,將段木橫卧地面,用濕砂土覆蓋,保持濕度,塑料薄膜覆蓋,並搭設蔭棚,常澆水保濕,越冬加厚蓋木,翌年清明前後取出染菌棒,截成15-20cm長節,垂直埋入砂質酸性壤土中,深度為段木全長的2/3-3/4,露出地面3-4cm,加強遮蔭、噴水等措施,保持芝場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2個月後即可採收。

靈芝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紫芝味甘温,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2、《本草綱目》:療虛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