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石資壽寺

鎖定
資壽寺俗稱蘇溪寺,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0公里處的蘇溪村西側。寺院坐北朝南,東臨綿山,西傍汾河山環水繞,水秀山青,古樹交蔭,風景秀麗,為三晉古剎羣中不可多得的一處勝景。
中文名
靈石資壽寺
別    名
蘇溪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靈石縣 [1] 
建造時間
870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22:00

靈石資壽寺景區歷史

相傳大禹治水在此“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靈石縣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隋初屬平周縣(今介休市),隋開皇十年,隋文帝楊堅北巡挖河開道,獲一巨石,似鐵非鐵,似石非石,色蒼聲錚,以為靈瑞,遂命名為“靈石”,割平周縣西南地置為靈石縣。1948年6月靈石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榆次專署。1958年靈石、介休、孝義三縣合併為介休縣,靈石縣改為靈石鎮。1961年恢復靈石縣建置,屬晉中行署管轄。

靈石資壽寺建造及修繕歷史

據現存的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唐代鹹通l1年(870),重修於宋,以祈求聖佛賜福保佑庶民長壽而得名:“資壽寺”。所謂“資”者,供給、賜予也。據説宋代寺中香火較為興盛,每日朝鐘暮鼓過堂上殿的僧徒,多達20餘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圍林木失火而致毀。隨之,眾僧各奔東西,香火斷絕。相傳,元泰定元年,一個名叫法海的遠道僧人,往綿山抱佛寺訪友路過此地,目擊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腳有日,在鄰近幾十個村舍,持缽沿門講唸經佛,意在激發當地村民復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舉,甚為奏效。不日周圍的鄉紳、商號、村民等,紛紛捐助銀兩、財物,於泰定三年(132年)動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又興工進行了大規模的補茸完善,只是香火不及於前。好在後來的朝代裏,雖屢有戰亂,但寺院和佛像的損壞程度不大。現存的建築,均為明代重修。

靈石資壽寺資壽寺內部介紹

資壽寺規模頗大,院落宏敞,佈局完整,總佔地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古剎建築羣體,均為磚木結構。寺內主要建築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羅漢殿,地藏殿,藥師殿,二郎殿等。這些古代建築結構奇巧,雕樑畫棟,碧瓦凌空。屋頂三彩琉璃瓦覆蓋,製作精巧,很有特色。資壽寺內,各殿塑像79尊,以菩薩和十八羅漢塑像藝術水平最高。這些塑像,形態秀美,姿態嫺雅、端莊,衣紋線條流暢,比較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動感。十八尊羅漢頭在1998年曾慘遭浩劫,被歹徒盜賣到海外,後由愛國台商購買後捐回寺內,十八尊羅漢經過修補後,已重新與遊人見面。寺內,牆壁上畫有壁畫。壁畫內容為佛、菩薩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傳説故事。畫面精美,筆力雄健,着色深厚,雖經歷代滄桑,卻仍然保存完好。

靈石資壽寺保護單位

資壽寺以其雄偉的建築和高超的藝術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