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靈溪鎮
- 外文名
- LingXi Town
- 行政區類別
- 建制鎮
- 所屬地區
- 浙江省蒼南縣
- 地理位置
- 東海西部、温州市南部
- 面 積
- 171.4平方千米(2017年)
- 下轄地區
- 雙浦等16個社區(包括雙靈等14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蒼南縣靈溪鎮玉蒼路61號 [25-26]
- 電話區號
- 0577
- 郵政區碼
- 325800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石聚堂景區
- 火車站
- 蒼南站
- 車牌代碼
- 浙C
- 人 口
- 384390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靈溪鎮建制沿革
編輯靈溪古稱靈溪市,屬平陽縣地。
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五都。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平陽縣南港鎮三十五都,是南港鎮駐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建立靈溪裏。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置靈溪鎮,屬平陽縣南港區,是南港區署駐地。
1949年5月9日,靈溪解放;9月,建立靈溪鎮人民政府,隸屬平陽縣南港區。
1956年春,撤銷大觀鄉,併入靈溪鎮;翌年春,大觀鄉析出。
1958年9月撤區建社,靈溪區改為靈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靈溪鎮改稱靈溪管理區;同年7月,靈溪管理區改稱靈溪大隊,隸屬靈溪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恢復靈溪區建制,靈溪大隊改為靈溪人民公社。
1981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蒼南縣,縣城設在靈溪鎮。
1981年12月18日,靈溪人民公社改為建制鎮。
1982年3月,靈溪鎮改為縣屬鎮,直屬蒼南縣人民政府。
1984年6月,撤區建鎮,靈溪區併入靈溪鎮。
1991年,橋墩區南水頭鄉的曉峯村劃歸靈溪鎮管轄。
1992年5月,原靈溪區的對務鄉、大觀鄉、藻溪區的渡龍鄉和橋墩的南水頭鄉併入靈溪鎮。
靈溪鎮行政區劃
編輯社區 | 下設行政村 |
城東社區 | 家堡村、大門村、廳基村 |
城西社區 | 雙靈村、曉峯村 |
雙浦社區 | 雙垟村、古磉村、雙台村、樟浦村、下東垟村 |
對務社區 | 靈堡村、宮後陳村、河尾莊、洽尾村、西山村、五垟村、上垟莊、上林村 |
中興社區 | 上江村、靈峯村、東倉村、水門村、新建村、山東村、官堂村 |
城南社區 | 大觀村、嶺北村、巖頭村、溪心村、垟貢村、南龍村、坑底村、後垟村、漁塘口村 |
龍渡社區 | 龍渡村 |
渡龍社區 | 渡龍村、白鶴村、西程村、埭頭村、嶼湖村、雙匯村、宕頂村、望鶴村、葉家垟村 |
滬山社區 | 滬山村、門前村、百丈村、塘下村、前蔡村、後蔡村、周林村、山南村、山北村、畔垟村、新橋村、鳳陽村、三河村、浦口村、五愛村、柳莊村、台溪村、新溪村、新浦村 |
南水頭社區 | 北山村、嶺前村、過港村、壩頭村、秦岙村、下埠村、金岙村、坑源村、象松村、水頭村、田墘村、五畝村 |
靈江社區 | 新港村、餘橋村、水垟村、蔡宅村、聯進村、倉浹村、橫支村、四大村、橫河村、金福村、橋底村、營垟村、內李村、王宅村、梧梅村、浦邊村、江蘇村、河口葉村、凰山前村 |
瀆浦社區 | 橫浦村、湯家垟村、橫江村、下匯周村、上垟村、郭家車村、斗南村、大洽頭村、雙垟村 |
瀆浦社區 | 平水橋、塔裏村、華山村、紅星村、上劉村、平南村、棋南村、鎮江村、山腳李村 |
觀美社區 | 觀美村、鳳鶴村、茂竹村、雙溪村、桃湖村、中嶼村、三聯村、大路村、巖聯村、新岸村、三美村、寨嶺腳村 |
華陽社區 | 樓下村、頂垟村、東陽村、碗窯美村、十字路村 |
翔鳳社區 | 板岙村、雙益村、水月村、垟岙村、徐溪村、灣旦村、大坡村、白水村、浦內洪村 |
浦亭社區 | 燕頭村、大亭村、石聚村、玉泉村、和平村、靈浦村、蒼溪村、浦南村 |
靈溪鎮地理環境
編輯靈溪鎮位置境域
靈溪鎮位於浙江省温州市蒼南縣中心、温州市南部,地處浙閩交界處鰲江流域;西南距閩東地區16公里,北距温州市區83公里,西依玉蒼山,東瀕東海,周邊與浙江的平陽、文成、泰順三縣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鄰。全鎮版圖總面積171.4平方千米(2017年),鎮中心大致位於北緯27°30′,東經120°24′。
[8-9]
靈溪鎮地質地貌
靈溪鎮屬河海沖積平原地帶,地表層以沉淤質粘土和淤泥質亞粘土為主,在地平面41、60和114米以下,分別為海塗泥、砂粘土和凝灰岩;境內地勢平緩,東南稍高,西北偏低,平均海拔為6.2米。
[10]
靈溪鎮氣候特徵
靈溪鎮(7張)
靈溪鎮人口民族
編輯靈溪鎮自然資源
編輯水資源
靈溪鎮(8張)
土地資源
靈溪鎮經濟概況
編輯靈溪鎮綜述
靈溪鎮第一產業
2011年,靈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64億元,比2010年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764元,比2010年增長14%。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5.2萬畝,早稻播種面積3.59萬畝,畝產382公斤,畝產增加90公斤,總量1368萬公斤。晚稻播種面積5.68萬畝,畝產441公斤,畝增產13公斤,總產量2504萬公斤。年內生豬出欄34121頭,存欄23599頭;羊出欄5487頭,存欄3812頭;肉禽存欄84822只,蛋禽存欄180564只。
[12]
靈溪鎮第二產業
2011年,靈溪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4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6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86億元,比2010年增長8.6%。全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家,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佔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9.2%。支柱行業塑料包裝及印刷、儀器儀表、食品加工業、金屬加工及設備製造業、牀上用品及傢俱製造業分別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21.37億元、8.08億元、4.19億元、3.24億元、9.73億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11.9%、23.4%、16.1%、5.8%、15.5%,總量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74%。
[12]
靈溪鎮第三產業
2010年,靈溪鎮商貿市場成交額達164.8億元,比2009年增長24.8%。建成大型專業市場1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57家、大型連鎖超市3家,成交額首超20億元市場3個。建成四星級以上標準酒店2家,新增村鎮銀行1家、小額貸款公司1家、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2家。
2011年,靈溪鎮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16個市場共完成成交額192億元,比2010年增長16.5%。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65.7億元,比2010年增長26%,貸款餘額13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
[12]
靈溪鎮社會事業
編輯靈溪鎮城鎮建設
2011年,靈溪鎮累計修復道路或橋面近20萬平方米;累計投入300多萬元,購置大型道路洗滌清掃車2輛、中型掃路車1輛、大型疏通車1輛等設備;累計投入綠化資金2200萬元,完成綠化造林42公里、817畝;投入600餘萬元新購一批環衞基礎設備,集中整治衞生死角42個,清運生活、建築垃圾2.3萬多噸;累計出動11590人次,依法拆除各類違章建設772宗、面積263814平方米;新增添道路標誌牌100多個,停車位3000多個。
[13]
靈溪鎮教育發展
2011年末,靈溪鎮有中小學校61所,幼兒園及託兒所60所,在校中小學生總數55310人,佔全鎮户籍人口20.37%,6-14歲學齡人口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全鎮中小學校專任教師3321人,專任教師與學生比為1:16.66。
[14]
靈溪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靈溪鎮有衞生機構110家,其中衞生院、中心衞生院10家,年末各類衞生技術人員2017人,其中醫生1121人,衞生機構核定病牀867張,平均每萬人擁有病牀31.88,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41.21人。
[14]
靈溪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靈溪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23人,新增低保1312人;總募集善款503萬元,其中定向54萬,全年發放臨時救濟、困難補助資金271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人數149950人,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年末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39978人。
[14]
靈溪鎮交通
編輯靈溪鎮旅遊景點
編輯石聚堂景區
石聚堂景區位於靈溪鎮境內,區域內大石累累,故山名為石聚,中心高處許真君祠和玉泉禪寺,故稱為“石聚堂”。景區內分為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寶觀日三個部分。自然景觀有單人巷、一線天、金龜馱子、九節龍、濟公帽、蛤蟆巖、合掌巖等。人文景觀有紫雲道觀、玉清道觀、玉泉禪寺、觀音閣等。其中玉泉禪寺由正堂和左右廂房三部分組成,為2層建築;正堂高約8米,中間供有高3米的如來佛像;屋檐為琉璃瓦,屋頂左右兩端塑有兩條龍,屋頂正中有一座高1.5米八層小塔。
[16]
靈溪鎮歷史文化
編輯靈溪鎮方言
1990年前,靈溪鎮內的地方語言僅有“靈溪話”及東垟村居民講的“東垟話”。
1992、2000年,南水頭、滬山、靈江、瀆浦相繼併入靈溪鎮,鎮內的方言增加了“畲族話”(畲話)和“温州話”(甌語)。
靈溪鎮古蹟
古遺址
●渡龍山遺址
渡龍山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位於靈溪鎮渡龍山緩坡上,分佈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採集石器有錛、斧、鑿、刮削器、燧石等。陶片以泥質來陶為主,胎較薄,燒結温度較高,紋飾以大小方格紋、網紋居多,條紋次之。可辨器形有罐、釜等。
●後山遺址
後山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位於靈溪鎮漁塘口村後山,分佈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採集石器有錛、斧、鑿、刮削器等。陶片為印紋硬陶,飾條紋,器形可辨有甕、罐等。
●福旗貢尾遺址
古窯址
●大觀上窯窯址
大觀上窯窯址為唐至宋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大觀村。大觀上窯窯址分佈面積約300平方米,堆積層高2米,堆積層以罐、壺為主,陶、瓷相伴,器型較大。器型以折口、斜腹或腹微弧、平底為主,厚壁,修坯痕明顯,有青釉、醬釉、黑釉等品種。釉色偏暗淡。陶片少見,瓷片胎偏灰,伴氣孔,質地較軟。陶片產品、器型與瓷器雷同。黃胎伴氣孔,孔較大,厚壁素紋,修坯明顯,質地鬆軟。
●大觀下窯窯址
大觀下窯窯址為宋代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大觀村。大觀下窯窯址,堆積層高約1.5米,分佈面積約300平方米。堆積層以罐、壺等瓷、陶片相伴。瓷片:米黃胎,胎體伴雜質,器型較大,厚壁。唇口、短頸、弧腹、平底,見修坯痕。少量施醬色、青綠釉,釉薄且不均,施釉不及底,青綠釉有芝麻點,呈醬色。瓷片:灰胎、腹微弧、平底。內外壁施青綠釉,施釉不及底。青綠釉中含芝麻點,呈醬色。
●坑底窯址
坑底窯址為宋代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坑底村窯坑底山東坡,分佈面積約10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採集有碗、壺等瓷片,胎質粗疏,釉呈青或青黃色,釉面不勻淨。器物大多素面,少數刻劃篦紋,窯具有匣缽。
[19]
古墓羣
●巖頭墓羣
巖頭墓羣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羣,分佈於靈溪鎮巖頭村巖頭山,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4年清理三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盤、執壺、盤口壺、雙系罐、六系罐、高足碗等青瓷器,均系甌窯製品。
●西程墓羣
西程墓羣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羣,分佈於靈溪鎮西程村,面積約1500平方米。1984年清理2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有盞、託、碟、缽、穀倉、盤口壺、葵口碗、四系罐等青瓷器,胎較粗疏,釉層薄,均系甌窯製品。
●公園山墓羣
公園山墓羣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羣,分佈於靈溪鎮公園山,面積約1500平方米。1987年清理3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碗、罐、缽、盞託、小杯、盤口壺等青瓷器,胎粗疏、施薄釉,均系甌窯製品。
●許松崗墓羣
許松崗墓羣為明代墓羣,位於靈溪鎮北山村西陳山。許松崗,名辛,字雙台,松山(今蒼南縣橋墩鎮)人。因濟飢有功,欽賜進士。墓建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坐北朝南,佔地約500平方米。墓丘呈圈椅式,青石砌築,並浮雕麒麟、花卉等圖案,墓前立碑2通,分趴為正德間“壽域”碑和嘉靖十五年(1536)“松嵐許君墓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古建築
●百丈林氏故居
百丈林氏故居位於靈溪鎮百丈村,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癢生林遇厚建置。坐東面西,由台門、前廳、中廳、後廳等構成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外牆以不規則塊石圍砌,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廳內懸有清乾隆、咸豐年間匾額5方,分別為“登科”、“榮登天府”、“棣芳文輝”、“雁節松齡”、“德昭壼儀”。
●瀆浦羅氏篤敬居
瀆浦羅氏篤敬居位於靈溪鎮平南村,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於民國初年。坐南面北,由正廳、左右廂房、天井、後院及後台門等組成,平面呈“凹”字形,為單進西式磚木結構建築,後院磚砌圍牆,置邊門,是一座富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西式小洋樓。正廳和廂房均為二層,正廳九間,兩側廂房均為三問,內設消防池,正廳與廂房二樓走廊相貫通。篤敬居保存完整,是研究浙南民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200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渡龍宋橋
渡龍宋橋位於靈溪鎮渡龍村。建於北宋熙寧六年(1070年),為單孔石樑橋。東西向,跨渡龍內河道,長4米,闊約1米,橋面由三條石板並鋪而成。橋墩兩側塊石壘砌,並遺有水閘石,券面石樑一側刻有建橋年月題記。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郎橋
八郎橋位於靈溪鎮魚塘口村,建於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為五孔石樑橋,南北走向,跨大觀河,長18.8米,寬1.15米,橋面每孔並鋪石板3根,略顯拱形。橋墩用條石呈梯形壘砌,上置長、短兩條橫樑石,中孔橋面一側刻有“淳熙丁未林七郎三官人造”字樣。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1]
靈溪鎮禮儀風俗
婚嫁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媒人説合。迎娶前,男家擇定納彩、合帳被、開剪、迎娶等吉日,開具“迎娶吉課”,備彩禮,由媒人送往女方。俗謂“送日”。迎娶時,男家派人抬彩轎到女家迎親。新娘穿戴鳳冠霞帔,頭蓋“紗巾”,向父母跪別上轎。新娘兄弟拉轎三進三退,謂之“留轎”。轎到男家門前先停下“添燈”,至廳堂前新娘下轎。牽拜翁婆攜新郎上廳拜堂。然後進入洞房同吃湯圓。親朋婦幼到房中分喜糖、喜果。當日辦賀婚酒,酒至半筵,新郎頭頂茶盆,上置喜酒數杯,跪於堂前向母舅及眾賓客敬酒,舅父送給新郎“紅包”。是夜,男女老幼到新房看新娘,分瓜子,答詩句,鬧洞房。
新中國建立後,廢除了封建婚姻制度。婚姻自主,婚事新辦。廢除彩轎、拜堂等舊俗。
20世紀80年代以後,集體婚禮及旅遊結婚逐漸增多。
進入21世紀,婚姻陋習多廢除,新婚夫婦拍攝新婚紀念照片頗為流行、婚日新郎家高懸彩色連串氣球、搭設充氣喜慶拱門、新娘身披婚紗、新郎用小轎車迎娶,已經習以為常;城區居民婚宴大都在酒店舉行。
喪葬
舊時,喪葬主要有送終與入殮、超度、殯葬等步驟,通常直接下葬。
2001年11月28日起,靈溪鎮全面實施火葬。
建屋
舊時,鎮民建新房,要擇吉日動土、定磉、上樑。上樑時,梁的兩端掛“五穀袋”及“發興槌”,有的人家梁下壓古銅錢,以示吉利及財源不斷。主人設上樑酒,款待前來祝賀的客人。進入21世紀後,此俗漸淡化。
賀生
嬰兒出生未滿一個月,孃家送給嬰兒衣物。親戚朋友送雞、蛋、面、魚等禮物,俗稱“送羹”。嬰兒四個月做“百廿天”,週歲做“對周”,親朋備賀禮,前臨慶賀。靈江、瀆浦一帶大都送壽桃、龜、魚等米塑製品。
祝壽
靈溪鎮特色節慶
立春
鎮民焚香點燭,放鞭炮,燒樟葉迎春,名為“到春”。
二月二
農曆二月初二,鎮民食芥菜飯,意能“明目”、“潔身”。
嘗新
早稻成熟時,農户煮新米飯,鎮民通常焚香燃燭,祀神敬祖,辦嘗新酒。祀神敬祖已廢。
七月二十九日
農曆七月二十九相傳為“地藏王”生日。是夜焚香點燭插於地上。小孩將香燭插在柚子上,名“扦柚球”。
冬至
也稱“冬節”。各家煮湯圓。舊時有祭祀祖先,整修墳墓之舉。 “私塾”於冬至前一日放假。故有“先生不吃冬節圓”之説。
十二月廿四
靈溪鎮獲得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靈溪鎮概述 .蒼南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0-10]
- 2. 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鎮 浙江19個鎮上榜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5-08-30]
- 3. 蒼南靈溪專業市場:從“聚集”到“聚變”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4. 關於公開徵集“靈溪之歌”的通告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5. 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二)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0-09]
- 6. 歷史沿革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7. 行政區劃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8. 靈溪概況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9. 靈溪鎮日出日落時間 .金農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0. 自然地理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1. 靈溪鎮動態 .蒼南縣水利局官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2. 經濟發展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3. 蒼南年鑑 (2012)鄉鎮—靈溪鎮(293-294頁) .蒼南縣情信息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4. 科教文衞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5. 蒼南動車站班次情況 .温州市網絡問政平台[引用日期2020-11-05]
- 16. 靈溪鎮浦亭鄉石聚堂 .温州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7. 靈溪語言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8. 古遺址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19. 古窯址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20. 古墓羣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21. 古建築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22. 禮儀風俗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23. 歲時習俗 .靈溪政務網[引用日期2015-08-26]
- 24. 中國百強鄉鎮榜單發佈:前10強蘇州佔7席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4]
- 25. 靈溪鎮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指南 .蒼南縣人民政府門户 靈溪鎮[引用日期2021-02-27]
- 26. 靈溪鎮人民政府辦公地點搬遷公告 .蒼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2-27]
- 27. 254個!2021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定了 .浙江在線[引用日期2021-04-17]
- 28. 温州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 .温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08]
- 29.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1-10-0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