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應山

鎖定
靈山又稱靈應山,位於上饒市區西北,為玉山餘脈面積160平方公里,靈山七十二峯,挺拔峻秀,海拔1000米—1400米,最高峯海拔1496米。河溪縱橫清泉噴湧,古樹名木遍佈山野,花崗岩巨石散落其間,高山梯田高入雲端。
中文名
靈應山
原    稱
靈山
海    拔
1000米—1400米
位    置
上饒市區西北
靈應山
《廣信府志》稱為“信之鎮山”。唐《雲笈七籤.福地》載:“靈山在信州之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靈山為佛道勝地,胡昭、葛洪、張道陵、張繼元、劉太真、李德勝、松月禪師等人曾在此結廬修煉。歷代文人學士王安石、朱熹、辛棄疾、韓元吉、蔣士銓、王貞白、徐元傑、夏言、鄭以偉、王陽明、王庚言、高明、徐謙等,都曾遊歷靈山,為靈山題留300多首名篇佳作。一代詞人宋辛棄疾曾結廬山中,寫下流傳千古的名作《沁園春 靈山齊菴賦》。
【辛棄疾沁園春原文】
沁園春 靈山齊菴賦,時築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峯。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雨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