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崖

鎖定
《靈崖》是明代袁宏道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靈崖
作    者
袁宏道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袁宏道集》
作品體裁
散文

靈崖作品原文

靈崖
靈崖一名硯石,《越絕書》雲:“吳人於硯石山作館娃宮,”即其處也。山腰有吳王井二,一圓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鏡,細膩無駁蝕,有泉常清,瑩晶可愛。所謂銀牀素綆,已不知化為何物?其間挈軍持瓶缽而至者,僅僅一二山僧,出沒於衰草寒煙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硯池,旱歲不竭。或曰即曷元 華池也。登琴台,見太湖諸山,如百千螺髻,出沒銀濤中,亦區內絕景。山上舊有響さ廊,盈欲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動風至,聲惹飛濤。餘笑謂曰:“此美人環佩釵釧聲,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謂。石上有西施履足跡,餘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動。碧糹意緗鈎,宛然石中,雖復鐵石作肝,能不魂銷心死?色之於人甚矣哉!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醜,不免唐突。或雲石室,吳王所以囚范蠡也。僧為餘言其下處為東西畫船湖,吳王與西施泛舟之所,採香逕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吳宮美人種香處也。山下有石,可為硯。其色深紫,佳者殆不減歙溪。米氏《硯史》雲:“蠖村石理粗,發墨不糝。”即此石也。山之得名,蓋以此。然在今收伐殆盡,石亦無復佳者矣。嗟乎!山河綿邈,粉黛若新,椒華沉彩,竟虛待月之簾;誇骨埋香,誰作雙鸞之霧?既已化為灰塵白揚青草矣,百世之後,幽人逸士,猶傷心寂寞之香趺,斷腸虛無之畫さ;矧夫看花長洲之苑,擁翠白玉之牀者,其情景當何如哉?夫齊國有不嫁之姊妹,仲父雲:無害霸,蜀宮無傾國之美人,劉禪竟為俘虜。亡國之罪,豈獨在色?向使庫有湛盧之藏,潮無鴟夷之恨,越雖進百西施,何益哉? [2] 

靈崖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北省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至吏部主事。與見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始者,在三袁中成就最大。論詩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詩宗白居易、蘇軾,任性而發,語言清新。著述頗豐,今有《袁宏道集箋校》行世。 [1] 
參考資料
  • 1.    陳伉.國學經典精神家園叢書 明清詩詞三百首:遠方出版社,2019.04:第70頁
  • 2.    施蟄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 全1冊:光明書局,1935.04: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