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山風景區

(河南省宜陽縣靈山風景區)

鎖定
靈山風景區 [1]  位於河南宜陽縣城西7公里處的洛河南岸,距古都洛陽40公里,面積達2平方公里。風景區處在安虎路旅遊幹線上,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33公里,西距西遊文化聖地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43公里。景區依山臨水,融山、林、水、寺、泉為一體,交通便利,優勢明顯。 [1] 
中文名
靈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宜陽縣城西7公里處的洛河南
佔地面積
2 km²
著名景點
靈山寺

靈山風景區景區簡介

宜陽縣靈山風景區 宜陽縣靈山風景區
靈山風景區位於宜陽縣城西7公里處的洛河南岸,距古都洛陽40公里,面積達2平方公里。風景區處在安虎路旅遊幹線上,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33公里,西距西遊文化聖地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43公里。景區依山臨水,融山、林、水、寺、泉為一體,交通便利,優勢明顯。位於風景區內的靈山寺豫西名剎,是釋源祖庭白馬寺的姊妹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厚的人文積澱,是豫西地區主要宗教活動場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佔地面積18667.6平方米(28畝),建築面積2.9畝,各類殿堂僧舍110多間。整個寺院座南朝北,並排三座院落,有殿、堂、樓、閣等建築,有四大天王、橫三世玉佛及韋陀菩薩等文物古蹟,有歷代名人吟詠靈山風景的詩、賦作品和真、草、隸、篆等書法。殿堂排列整齊對稱,面貌古色古香,環境清幽,香火旺盛。寺院內的白果樹,已達千年,是有名的“活化石”,其葉子、果實是健身的好藥材。寺院內有鳳凰泉,泉水清澈甘甜,波光鱗鱗,為寺院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大雄寶殿前有七級四面石塔,建造於北魏,菩薩和羅漢像30餘尊,石刻工藝和洛陽龍門類似。

靈山風景區靈山寺院

靈山建寺年代早,影響久遠。據現存資料為重修於金大定三年,唐詩人許渾的《題靈山寺行堅師》一詩:“西巖一徑不通樵,八十持杖未覺遙。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經函露濕文多暗,香印風吹字半消。應笑東歸又南雲,越山無路水迢迢。”可印政最遲是唐初建築。
寺院北依鳳凰山(又稱靈山),風景秀麗。據傳因周靈王葬於此,又因山貌似古印度釋迦牟尼成佛的靈鷲山,所以稱靈山;整個山狀又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注目北邙,準備降龍,故又稱鳳凰山。靈山山上翠柏青青,猶如鳳凰的羽毛,外形象鳥,樹紋有鳥的圖案,素有“奇樹萬年芳,怪柏千年秀”之稱。
寺院南臨洛河,山水宜人。隋唐時期洛河流量在6000左右,為大運河的一段,當時,萬船競發,百舸爭流。洛河最寬處就位於靈山這一段,水流湍急,川流不息,像一條玉帶從靈山寺腳下奔流向東。
靈山寺佛教文化深厚,固定客源多。良卿大和尚(後任法門寺方丈)、紹凡大和尚(後任白馬寺方丈)等大德高僧曾在這裏出家當家,佛教文化根基深。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前後的半月時間為傳統的靈山廟會,遊人香客紛至沓來。
基礎設施完善,相對配套好。1998年以來,宜陽挖掘各方面潛力對靈山寺內部分建築和寺外環境進行了整修,整修了山門,鋪砌了登山步道,硬化了山門廣場,新建了千手觀音殿、老母殿、居士樓等,設施配套較好。

靈山風景區發展前景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前景可觀。自2000年開始,我縣本着“政府主導、民眾參與、發展旅遊、振興經濟”的宗旨對傳統廟會進行了改革和充實,變民間自發的以燒香拜佛為主的傳統廟會為涵蓋旅遊觀光、文化表演、經貿展銷、佛事活動等多項內容為一體的文化廟會,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屆。每屆廟會,豫西及鄰近各省民眾團體蒞會50餘萬人次,創綜合經濟效益1000餘萬元。靈山文化廟會已成為春節之後洛陽牡丹花會之前豫西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農村文化盛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