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山縣博物館

鎖定
靈山縣博物館,位於廣西壯自治區靈山縣靈城鎮人民路6號,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40平方米,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2] 
2006年6月,靈山縣博物館正式投入使用。靈山縣博物館舊館舉辦了《靈山縣歷史文物》《靈山縣古代銅鼓》兩個基本陳列。《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史前文化、歷代陶瓷器、歷代金屬器、歷代雜器、文化藝術、古生物化石等6個部分。《古代銅鼓陳列》分為靈山型銅鼓、北流型銅鼓兩個部分。 [2] 
中文名
靈山縣博物館
外文名
Lingshan Museum
地理位置
廣西壯自治區靈山縣靈城鎮人民路6號
佔地面積
13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日開館,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14:30 -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戰國人首紋青銅劍
隸    屬
靈山縣文化和體育局
建築面積
1940 m²
藏品數量
2000件/套(截至2019年末)

靈山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1年11月,靈山縣博物館前身靈山縣文物管理所成立,位於靈城鎮人民路東側,系20世紀50年代所建的原由縣文化館使用的舊房一間,作文物庫房兼辦公室。
1984年8月11日,由縣政府下文撒消靈山縣文物管理所,成立靈山縣博物館,文物管理所人員、文物、庫房全由博物館接收。
1986年,由縣文化局將縣文化館的一間舊房和一間大廳撥給博物館作文物庫房和陳列廳之用。
2004年,由縣政府投資並選址於靈城鎮新光大道北側建設新館。
2006年1月,靈山縣博物館落成。
2006年6月,靈山縣博物館正式投入使用。 [2] 

靈山縣博物館建設佈局

靈山縣博物館綜述

靈山縣博物館建築為單體圓形樓閣,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共三層,頂層為文物庫房、辦公用房。二層與底層為兩大陳列廳,面積902平方米。門前為花園式廣場。 [2] 
外景 外景

靈山縣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靈山縣博物館舊館舉辦了《靈山縣歷史文物》《靈山縣古代銅鼓》兩個基本陳列。《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史前文化、歷代陶瓷器、歷代金屬器、歷代雜器、文化藝術、古生物化石等6個部分。《古代銅鼓陳列》分為靈山型銅鼓、北流型銅鼓兩個部分。新館基本陳列內容為《荔鄉史蹟證滄桑》,分為動物化石、史前遺物、古代銅鼓、陶瓷薈萃、金屬什器、民俗物具、石刻集珍、雕塑藝術等8個部分。系用集品陳列兼顧歷史,順序的陳列方式。以實物直觀反映靈山縣的舊石器時代至現代的歷史和文化,着重揭示靈山縣歷史悠久並具有連續性、洪荒時代有眾多的動物在這裏繁衍,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這裏生存,新石器文化廣佈全縣,古代銅鼓廣泛分佈而持久流傳。摩崖石刻在桂南地區佔有重要地位。 [2] 
  • 臨時展覽
靈山縣博物館舊館舉辦了《明代古屍展》(與廣西博物館合辦)、《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圖片展覽》《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圖片展覽》《私人收藏古玩展》。新館舉辦了《海洋生物展覽》《靈山縣新春書畫展》。 [2] 
展廳

靈山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靈山縣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徵集收購、社會捐贈、縣文化館移交。藏品類別有石器、陶瓷器、青銅器、什金器,古錢幣、古生物化石、藝術品。 [2]  截至2019年末,靈山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共計2000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8件,三級文物439件。 [1] 

靈山縣博物館重要藏品

靈山縣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戰國時代的人首紋青銅劍是,曾送往南寧、桂林、北京、歐州各國等地參展,並被《中國文物精華》一書收錄。古代銅鼓在館藏文物中佔有重要地位,共有24面,分為靈山型、北流型、冷水衝型,系東漢至唐代的遺物。其中以靈山型佔大多數,也最具特色。學術界以靈山縣出土的銅鼓為代表器型而將這類銅鼓命名為靈山型銅鼓。曾有4面銅鼓分兩次送往北京參展。新石器是館中最大宗的文物,共有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的石器221件,以有肩石斧、小型梯形石錛為最多。大部分器型規整,有的磨製得相當精緻。其中一件長梯形石錛以其製作精美、保存完好而被定為二級文物。還有三件桂南大石鏟,各為一個類型,能代表桂南大石鏟三個發展階段的器物。一件十鈴銅帶鈎,兩邊各有一排小銅鈴,共10枚,是二級文物,曾送往南寧參展。4件羊角鈕銅甬鐘有兩件保存基本完整,也是極少見的出土文物。古生物化石中有第四紀中晚期的大熊貓一劍齒象動物羣骨牙化石10餘種,其中有大熊貓、劍齒象、貘、最後鼠狗、中國犀牛等絕滅種。 [2] 
重要藏品

靈山縣博物館藏品保護

靈山縣博物館遷入新館後,於三樓設有文物庫房2間,面積90平方米,比舊館的文物庫房的面積增加了60平方米。已有文物櫃10個,文物排架20個。還有保險櫃1個,以存放小型而珍貴的文物。建立了文物保管的規章制度,嚴格文物出入庫手續。並僱員晚間看守博物館。 [2] 

靈山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靈山縣博物館學術研究

靈山縣博物館學術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多篇文章在省級和國家刊物上發表。主要是:玉永璉《靈山型銅鼓青蛙塑像探意》(《銅鼓和青銅文化的新探索》,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廣西靈山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考古》1993年第12期)《桂南大石鏟及其遺址探秘》(《東南文化》1995年第2期);《古代銅鼓鳥紋研究》(《民族藝術》1996年第3期);《銅鼓崇拜論略》(《中國古代銅鼓研究通訊》第18期,2002年2月);《壯族古代婚制的“活化石”》(《廣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靈山縣出土的銅鼓形飾件》(《中國古代銅鼓研究通訊》第12期,1996年12月);《靈山縣元屋嶺新石器時代遺址》、《靈山縣九都嶺古墓》等兩文(《中國考古學年鑑》1991年版);《嶽霖在靈山縣的詩序石刻》(《文史春秋》1995年第6期);《馮子材《道貫三才》匾刻》(《廣西文史》2007年第4期)。以上文章的作者還兩次出席了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古代銅鼓和青銅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劉濟:《靈山型銅鼓的新發現》(《中國古代銅鼓研究通訊》第7期,1990年11)。 [2] 

靈山縣博物館交流合作

20世紀80年代曾先後兩次派員到合浦縣和貴港市參加古墓發掘的實習,從而初步掌握古墓發掘的知識、技術和經驗。1996年11月,包括日本學者吉開將人在內的中日銅鼓研究課題組一行四人到靈山縣博物館對靈山型銅鼓進行了23天的研究活動,全館人員同他們進行了通力協作。1985年同浦北縣博物館人員合作,追繳了一面靈山縣出土的被文物販子非法收購企圖走私出境的銅鼓。 [2] 

靈山縣博物館機構設置

  • 單位性質
靈山縣博物館屬國營事業單位。
  • 經費來源
靈山縣博物館是由縣財政全額撥款
  • 機構設置
靈山縣博物館設有正副館長室、綜合辦公室、圖書資料室、保管室、技術室。
  • 人員編制
靈山縣博物館編制人數為6人,在讀研究生1人,大學3人,中專1人,高中1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2人。 [2] 
  • 觀眾接待
靈山縣博物館觀眾接待5萬人次。 [1] 

靈山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 場館地址
靈山縣博物館位於廣西壯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新光路287號。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8:30~11:30,15:00~17:00)。
  • 票價
免費參觀。 [2] 
  • 交通路線
自駕路線:南寧東站——蘭海高速——清憑高速——邕浦路——荔香大道——靈山縣博物館。
參考資料
  • 1.    靈山縣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01-15]
  • 2.    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博物館志.江西卷.內蒙古卷.廣西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7: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