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寶派

鎖定
靈寶派,亦稱閣皂宗、葛家道,為東晉末年葛玄創立的一個道派,活躍於江南一帶,本山為閣皂山。靈寶派出現的時間大致與上清派同時。該派是以信奉和傳承《靈寶經》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傳與主修《靈寶經》系而得名,尊崇元始天尊為最高神。
中文名
靈寶派
別    名
閣皂宗、葛家道
教    派
道教
創立年代
東晉末年
創始人
葛玄
主要經典
《靈寶經》
代表人物
葛洪、葛巢甫、陸修靜

靈寶派歷史形成

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張魯降曹後,曹操令天師部眾北遷,天師道眾遂散佈天下。魏晉時期,由於統治者對道教活動的限制,天師道的發展暫時停滯。但是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師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躍,漸漸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其中葛玄、葛洪祖孫二人之流派並稱為葛家道。葛洪曾孫葛巢甫以古《靈寶經》為基礎,編修了大批“靈寶”類經書,並逐漸形成了以此經書命名的靈寶派。
道教經典中,“靈寶”一詞最早見於《太平經》,原為神靈寶貴之意。葛玄以《靈寶五符》為主要思想素材,編著《靈寶經》。《靈寶經》30餘卷,羅列了一個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後嗣的傳經系統。至南朝宋時,陸修靜“更加增修,立成儀軌,於是靈寶之教,大行於世”。
至唐代,靈寶經法、修煉理論漸為上清茅山派所吸收。北宋金元時期閣皂山靈寶宗壇與江西龍虎山正一宗壇、江蘇茅山上清宗壇為符籙三山。
傳説葛玄在天台山修行學道,感通太上老君,老君遣三真人下降傳授葛玄《靈寶經》法等33卷 ,葛玄又傳鄭隱及其兄葛孝愛,葛孝愛又傳子葛悌,葛悌又傳葛洪,葛洪又向鄭隱求道,再傳從孫葛巢甫。至晉安帝隆安末年(401年)又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等,直至南朝劉宋時陸修靜總括三洞,制定儀軌,靈寶派盛行。

靈寶派信仰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靈寶派提倡修道者應該不僅僅只求個人成仙,還要藉此幫助別人行善得道,普度眾生。靈寶派重視勸善度人,比之側重個人修煉的上清派擁有更多的信徒,也是區別於其他道派的重要特點。靈寶派所奉經典,以較早出世的《靈寶五符序(經)》《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和稍後出世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為最重要。但因《度人經》的主要內容是闡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強調了該派立教的主旨,故被後世靈寶派道士所特別重視,並被《正統道藏》收作第一部經書,因此後來《度人經》就成了靈寶派的祖經,許多道士皆為之作注。
受上清派的影響,靈寶派在存神、誦經、修功德以及輕丹鼎、貶房中等方面與上清派相似,但在注重符籙科儀方面則近於正一道,靈寶派特別重視齋醮科儀,疑為葛巢甫所撰的《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雲:“夫學真仙白日飛昇之道,皆以齋戒為立德之本矣”,認為“齋直是求道之本”,其齋戒禮拜儀式在道教各派中最為完備。

靈寶派陸修靜(406~477)的貢獻

除任延慶、徐靈期傳《靈寶經》外,與其同時的陸修靜則為更重要的傳人。陸修靜是南朝著名道士,對改造天師道有很大的貢獻。他與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皆有淵源,但皆無直接的師承關係,自稱“三洞弟子”,但對《靈寶經》的弘揚和靈寶派的創建有着突出的貢獻。
陸修靜對靈寶經書進行了系統整理,改變了當時“精粗糅雜,真偽混行”的狀況,編出《靈寶經目》。他還對一些靈寶經進行闡釋。陶弘景《真誥》卷二十《真誥敍錄》稱陸修靜“既敷述《真文赤書》、《人鳥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廣”。
陸修靜系統撰訂了齋醮科儀。他總結了以往經驗,重新編修了大批齋儀,使之從內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充實和提高。據他所著《洞玄靈寶五感文》記載,他把原天師道的十二種齋儀,擴充為包括天師、上清、靈寶各派齋儀在內的“九齋十二法”。據其他資料記載,他還撰有多種齋醮樂章,如《升玄步虛章》、《靈寶步虛詞》、《步虛洞章》等,《茅山志》卷十稱陸修靜“所著齋法儀範百餘卷”。經過陸修靜的大量撰著,道教的齋醮儀式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其後隋唐道士張萬福和唐末道士杜光庭繼續撰著齋儀,皆以陸修靜之書為本。陸修靜的建樹被後世道士廣為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