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霾(拼音:mái)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7]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從“雨”表示天氣相關,下部像某種動物。“霾”本義指大風揚起沙塵,使天空一片渾濁。在現代,“霾”指大氣成渾濁狀態的一種天氣現象。系懸浮細微煙、塵或鹽粒所致。 [5-6] 
中文名
拼    音
mái
部    首
五    筆
FEEF(86);FEJF(98) [1] 
倉    頡
MBBHG [1] 
鄭    碼
FVKB [1] 
筆    順
橫、點、橫鈎、豎、點、點、點、點、撇、點、點、撇、彎鈎、撇、撇、豎、橫折、橫、橫、豎、橫、橫
字    級
二級(編號:6468) [4] 
平水韻
上平聲·九佳 [8] 
總筆畫
7+14(部首+部首外)
筆順編號
1452444434435332511211
統一碼
U+973E [1] 
四角碼
1021₅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或形聲字
異體字
䨪、𩇁、𩆲、𩃻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霾”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佔曰,其霾甲辰”和“貞茲雨不隹(唯)霾”及“隹霾”之類記載,可見霾很早就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了。“霾”在甲骨文中寫作圖1、圖2。上部為“雨”,表示降下,也表示與天氣有關;下部像某種動物,有人認為是野貓一類的動物。 [5]  這種構型的含義,有一種解釋是説,古人認為霾源於猛獸的吼叫。 [13] 
“霾”在小篆中寫作圖3,作形聲結構,“雨”為形,“貍”為聲。“貍”,現代普通話讀lí,是“狸”的異體字,指一種野貓。在古音中,“來”母字的“裏”,可作“明”母字的諧聲偏旁。以“裏”為聲符的“埋”“薶”“霾”這一組形聲字就可讀作mái。清代文字學家朱駿聲在《説文通訓定聲·頤部》中,引用《儀禮》注“貍之言不來也”的説法,認為貍在古代讀作“不來”的合音,也接近霾的讀音。 [14] 
前人對霾的認識,從《爾雅》到《康熙字典》乃至20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釋義幾乎是一以貫之的,其中漢代劉熙《釋名·釋天》的釋義相對比較全面:“風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雨”在這裏讀為去聲yù,作動詞“降下”講,意謂大風揚起的塵土從天而下就是霾。因為空中滿是塵土,所以劉熙説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體被蒙上了塵土一樣昏暗。《晉書·天文志》中的描寫也比較詳盡:“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6]  [14] 
古時候的“霾”與現代意義上的“霾”並不等同。現代氣象學中,霾是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由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組成,主要是因人類活動排放造成的污染現象。古代的“霾”是一種自然現象,相當於現代意義的沙塵暴揚塵降塵天氣。 [6]  [13] 
霾,有塵土蔽物之意,於是古人也將它作為“埋”的通假字。比如,戰國秦封宗邑瓦書銘文中,有“志是霾封”一句,意為將這些事記錄在瓦書中,並封埋地下。
起霾時塵土飛揚,造成空氣渾濁昏暗,“霾”衍生出昏暗義。宋代蘇轍就寫過“須臾急雨變昏霾”的詩句。 [6]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空氣中因懸浮着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能見度小於10千米。通稱陰霾
haze
《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晉書·天文志中》:“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灰霾
形容詞
昏暗;模糊不清
北周·庾信《晚秋》詩:“日氣斜還冷,雲峯晚更霾。”
宋·梅堯臣《送方進士遊廬山》詩:“路盤深谷出嶺望,後山日照前山霾。”
霾暗
動詞
同“埋”。遮掩;掩埋
bury
戰國·屈原《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呂氏春秋·孟春》:“無聚大眾,無置城郭,揜骼霾髊。”
隱沒;埋沒
唐·孟郊《吊元魯山》詩之四:“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雨部】莫皆切(mái)
風雨土也。從雨貍聲。《詩》曰:“終風且霾。” [12] 

説文解字注

“風而雨土為霾。 ”注:依《釋天》補三字。《邶風》:“終風且霾。”《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傳曰:“霾,雨土也”。《釋名》曰:“霾,晦也。”
“從雨,貍聲。”注:莫皆切,古音在一部。 [11]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部】霾
《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並音埋。《説文》:風雨土也。從雨貍聲。《釋名》: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埤雅》:霾下也。《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為霾。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詩·邶風》:終風且霾。傳:霾,雨土也。《集韻》或作䨪。
又《正韻》:《左傳》:叔豹季霾。按,《左傳·文十八年》今本作季貍。
又《集韻》《韻會》並暮拜切,音韎。義同。 [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行書書法

行書書法 行書書法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四皆

開口呼
次濁
莫皆切
mɐi
集韻
平聲
上平十四皆

開口呼
次濁
謨皆切
mɐi
去聲
十六怪

開口呼
次濁
暮拜切
mɐi
禮部韻略

平聲





謨皆切


去聲





暮拜切

增韻

平聲





鄰知切


平聲





謨皆切


去聲





暮拜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皆來

開口呼

次濁

mai
中州音韻

平聲
皆來





麻皆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三齊


次濁
鄰溪切
li

平聲
六皆


次濁
謨皆切
miai

去聲
六泰


次濁
莫懈切
muai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二威偉畏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3]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l
æɡ
先秦
王力系統
m
先秦
董同龢系統
m
u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m
rw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m
rəg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m
ăi
隋唐
王力系統

m
ɐi
隋唐
董同龢系統

m
ɐi
隋唐
周法高系統

m
ɛi
隋唐
李方桂系統

m
ăi
隋唐
陳新雄系統
m
ɐi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7-03-13]
  • 2.    “霾”字的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7-03-13]
  • 3.    “霾”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7-03-13]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3-16]
  • 5.    史紅改.“霾”的釋義、歷史與規範問題[J].莆田學院學報,2015,(第4期):69-74
  • 6.    中華遺產.終風且霾[J].中華遺產,2021,(第6期).:7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1-28]
  • 8.    平水韻 九佳 霾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1-28]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865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347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897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24
  • 13.    宰予.露結為霜雲騰致雨——漢字裏的天氣[J].博物,2017,(第4期).:73
  • 14.    辛羽.古代也有“霾”[J].咬文嚼字,2014,(第7期).:39-4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