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鎖定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近300平方公里 [1]  。 保護區內山嶽連,羣峯疊翠,林海浩渺,古木參天,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熱帶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有珍貴的巨蜥、雲豹、黑熊等60多種珍稀動物,以及熱帶蘭花、饅頭果、山石榴、山竹子、烏墨、青果榕、山橄欖、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貴植物。
中文名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佔地面積
近300平方公里
建    於
1980年
地    址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
珍稀野生動物
黑冠長臂猿,雲豹、黑熊、水鹿等
海    拔
1390 m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積為2139公頃,管理機構為霸王嶺黑長臂猿自然保護區管理站,股級事業單位建制,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領導,歸口霸王嶺林業局管理。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將霸王嶺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6626hm2,並將機構名稱定為“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但仍為股級事業單位建制;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保護區面積擴大至29980hm2。2009年保護區晉升為正處級單位;隸屬海南省林業廳管轄,為獨立的法人單位。保護區管理轄區為國有林區,無地方行政單位。 [2]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位置境域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山區,總面積29980hm2,地理經緯度範圍為:北緯18°57′~19°11′,東經109°03′~109°17′,西北自昌江黎族自治縣大章村及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農場,西南到昌江黎族自治縣保芬老村、大炎老村及南方村,東到白沙黎族自治縣子保村、打炳村和昌江、白沙兩縣行政區界。 [2]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

保護區地質構造上屬華夏背斜,中生代後期,由於造山運動,大規模岩漿活動構成了花崗岩窿穹地貌形態,以花崗岩為主,間有變質岩和沉積岩。保護區內有雅加大嶺、斧頭嶺、黃牛嶺三大山脈,中間分支山脈縱橫交錯,總體上看形成了七差流域、王下流域和白沙流域。地勢南高北低,地形破碎複雜、多為山地、山谷縱橫,山谷內多有小溪,溪流落差大,全境海拔高度350~1560m,最高嶺為黑嶺(海拔1560m)。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氣候

保護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明顯,受季風影響大,一般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主,3、4月間偶有短暫的老撾熱風影響,每年5月到10月為濕季,有雷雨和颱風,年均温21.3℃,最熱月均温22.8℃(5月),極端高温37.5℃,最冷月均温13.5℃(12月),極端低温1.1℃。平水年降雨量1657mm,雨量主要集中在7~10月份,隨海拔升高雨量逐漸增加,相對濕度加大,山上多見霧露。年平均相對濕度84.2%,林內土壤終年濕潤。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土壤

成土母質多為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呈酸性反應,富鋁化作用進行得比較充分。土壤以磚紅壤為代表類型,隨着海拔的增高逐漸過渡為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土體多為次生植被覆蓋,坡地土層較厚,一般達80~100cm,石礫含量約30%,腐殖質層厚度約5~10cm,枯枝落葉層厚約5cm。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水文

保護區地表水大部分屬海南昌化江水系,部分屬南渡江水系,內有三條主要大的河流:南堯河、七差河、南七河。區內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榮兔河、子宰河等幾條小型支流,分別發源於雅加大嶺、斧頭嶺、黃牛嶺,迂於霸王嶺林區山林盆地之間,注入昌化江匯入北部灣大海,流程短、坡降大,最終落差達高1500m。其中雅加瀑布陸地落差110m,平均徑流0.8m3/s,雨季最大可達1.5m3/s。 [3]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保護目標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動物

高等動物28目85科365種,昆蟲14目134科2097種,菌類17目38科335種,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海南長臂猿、雲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鷓鴣、蟒蛇6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海南水鹿、綠皇鳩、白鷳、原雞、山皇鳩、虎紋蛙、海南大靈貓、小靈貓、獼猴、穿山甲、黑熊、海南水獺、海南青鼬、海南兔、巨松鼠、黃嘴白鷺、紅隼、黑冠虎斑鳽、褐冠鵑隼、鳶、褐耳鷹、赤腹鷹、鳳頭鷹、雀鷹、松雀鷹、鷹鵰、蛇雕、白腹山雕、林雕、白頭鷂、斑尾鵑鳩、橙胸綠鳩、厚嘴綠鳩、緋胸鸚鵡、褐翅鴉鵑、小鴉鵑、領鷳鶹、斑頭鷳鶹、褐魚鴞、領角鴞、黃嘴角鴞、褐林鴞、灰喉針尾雨燕、銀胸絲冠鳥、藍翅八色鶇、藍背八色鶇46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有牛背鷺、綠鷺、大白鷺、黃嘴白鷺、松雀鷹、白頭鷂、灰鶴、扇尾沙錐、大沙錐、藍胸秧雞、丘鷸、林鷸、磯鷸、青腳鷸、白腰草鷸、普通夜鷹、白腰雨燕、三寶鳥、藍翅八色鶇、毛腳燕、金腰燕、家燕、紅喉鷚、樹鷚、田鷚、山鶺鴒、白鶺鴒、黃鶺鴒、紅尾伯勞、黑枕黃鸝、紅尾歌鴝、北紅尾鴝、黑喉石、烏灰鶇、虎斑地鶇、白眉地鶇、淡腳樹鶯、鱗頭樹鶯、矛斑蝗鶯、黃眉柳鶯、鴝(姬)鶲、北灰鶲42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彩鷸、金(斑)鴴、金眶鴴、大沙錐、針尾沙錐、磯鷸、白腰雨燕、林鷸、青腳鷸、大白鷺、家燕、白鶺鴒、黃鶺鴒、灰鶺鴒14種。 [4]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植物

維管束植物220科967屬2213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79科886屬2069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水蕨、蘇鐵蕨、海南梧桐、蝴蝶樹、山銅材、半楓荷、華南栲、海南紫荊木、駝峯藤、海南石梓、鈎葉藤、藥用野生稻17種。有菌類17目38科335種。
藥用植物:如雞血藤、杜仲、過江龍、黃連藤、雷公藤、野豆蔻、沙仁、沙羌、益智、海南粗榧、七葉一枝花等。
觀賞植物:有鳥巢蕨、萬年青、棕竹、魚尾葵、蒲葵、桄榔、桫欏、野生花卉等;同時還有大量的芳香植物等。 [5]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主要對象

①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
海南長臂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資料記載,20世紀初,海南森林覆蓋率達90%,全島各縣均有長臂猿分佈。海南長臂猿僅存於海南省霸王嶺自然保護區這片熱帶山地雨林“孤島”裏。
②熱帶雨林及其生態系統
包括溝谷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綠林和山頂矮林生態系統。
③其它珍稀動植物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等1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黑長臂猿、雲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鷓鴣、蟒蛇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水鹿、綠皇鳩、白鷳、原雞、山皇鳩等46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有牛背鷺、綠鷺、大白鷺、黃嘴白鷺等42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彩鷸、金(斑)鴴、金眶鴴、大沙錐等14種。
④景觀資源
山地雨林、溝谷雨林、雅加瀑布、山頂矮林、石峯、石榕生境、温泉、地下洞穴、雙龍潭、石灘等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種及千年古樹。
保護區內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榮兔河、南澆河、南堯河、乙勞河、乙在河、烏烈河、子宰河、戴密河等幾條小形支流,發源於雅加大嶺、黃牛嶺、斧頭嶺,迂迴於霸王嶺林區山林盆地之間,注入昌化江匯入北部灣大海,是海南昌化江、南渡江的發源地和松濤水庫、石碌水庫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海南省西線蓄水池。
[6]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

保護區實行“三級管理體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護點三級管理模式,管理機構為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行政辦公室、科研教育科、保護宣傳科、計劃財務科、項目辦公室5個科室,9個管理站(監測站),11個管護點(監測點),4個瞭望台。 [2]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交通指南

自駕導航:從海口出發,沿海榆中線行駛到昌江石碌後,再按照路標驅車前往霸王嶺即可到達景區。
揹包指引:在縣城乘至霸王嶺的中巴車即可抵達景點。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

海南長臂猿是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棲息在海南島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它們天性機警、行動敏捷,而且居無定所,野外觀測十分困難。它不僅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還是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的重要對象,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