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王別姬

(京劇傳統劇目)

鎖定
《霸王別姬》又名《九里山》《楚漢爭》《亡烏江》《烏江恨》《垓下圍》《十面埋伏》《烏江自刎》。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史記·項羽本紀》,《西漢演義》第七十九、八十回及明朝沈採傳奇《千金記》。清逸居士編劇。見《戲考》第二十一冊,《京劇從刊》第二十二集,及《戲典》《戲劇月刊》《戲學匯考》《京劇大觀》《經典京劇劇本全編》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等刊本。除京劇外,豫、滇劇、弋腔、同州梆子有《九里山》,川劇有《霸王別姬》,粵劇有《亡烏江》,徽劇有《別姬》。梅派代表劇目 [1] 
該劇目講述了秦末, 楚漢相爭,項羽不聽勸告,執意發兵。行至九里山附近時,遭到韓信設下十面埋伏陣,被困於垓下。項羽感到大勢已去,便回帳中與虞姬飲酒悲歌。虞姬起舞寬慰,為解除項羽後顧之憂,舞劍後自刎。項羽突圍,逃至烏江,覺得無顏去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1] 
概述圖為梅蘭芳虞姬(左),楊小樓項羽 [1] 
中文名
霸王別姬
別    名
九里山
楚漢爭
亡烏江
烏江恨
別    名
垓下圍 展開
別名
垓下圍
十面埋伏
烏江自刎 收起
類    型
京劇傳統劇目
取    材
《史記·項羽本紀》、《西漢演義》第七十九及八十回、《千金記》
主要角色
虞姬
項羽

霸王別姬劇情簡介

秦末, 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約定以鴻溝為界,各自罷兵。漢將韓信派遣李左車詐降楚霸王項羽,誘項羽攻打沛縣。項羽因不聽眾人勸告,執意發兵。行至九里山附近時,遭到韓信設下十面埋伏陣,被困於垓下。張良以簫管譜成楚歌,令漢軍在深夜齊聲高唱,引起楚軍思鄉之情而使軍心渙散。歌聲被虞姬巡營時聽到,告知項羽。項羽隨虞姬出帳細聽,以為劉邦已得楚地,感到大勢已去,便回帳中與虞姬飲酒悲歌。虞姬起舞寬慰,為解除項羽後顧之憂,舞劍後自刎。項羽突圍,逃至烏江,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1] 

霸王別姬作品選段

選段: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
劇中人:虞姬
【西皮慢板】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
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才惹得眾豪傑逐鹿中原。
1929年蓓開唱片,梅蘭芳飾虞姬 [1] 
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劇中人:虞姬
【南梆子】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只得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頭看碧落月色清明。
(白)看雲斂晴空,冰輪乍湧,好一派清秋光景。
【南梆子】適聽得眾兵丁閒談議論,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情。
1931年百代唱片,梅蘭芳飾虞姬 [1] 
選段:勸君王飲酒聽虞歌
劇中人:虞姬
【西皮二六】勸君王飲酒聽虞歌,佐君清興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寬心飲酒寶帳坐,【夜深沉】
(接唱)【散板】且聽軍情報如何?
1931年百代唱片,梅蘭芳飾虞姬 [1] 

霸王別姬演出代表

劇中人
扮演者
角色行當
項羽
武生、淨行
虞姬
花衫 [1] 
音像資料
時間
內容
20世紀20-30年代
百代、麗歌、高亭、蓓開、長城等公司於錄製《霸王別姬》唱片多部。
1924年
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攝製《梅蘭芳戲劇》黑白無聲影片,其中包括《霸王別姬》中的“劍舞”。
1935年
上海新華影業公司根據王虎辰、童月娟主演的《霸王別姬》拍攝成黑白影片。
1956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下集),記錄了梅蘭芳演出的《霸王別姬》。
1958年
蘇聯導演科米薩爾熱夫斯基在北京攝製了《霸王別姬》中“劍舞”的全景電影。
-
梅蘭芳、劉連榮的錄音被錄製成音配像光盤,由梅葆玖、景榮慶配像,收錄於《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第一集
張君秋、劉連榮的錄音被錄製成音配像光盤,由楊淑蕊、景榮慶配像,收錄於《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第四集
言慧珠、高盛麟的錄音被錄製成音配像光盤,由董圓圓、奚中路配像,收錄於《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第六集
參考資料 [1] 

霸王別姬角色人物

劇中人
行當
介紹
項羽
兩門抱-武生、淨行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儘管戰績顯赫,但他剛愎自用,有勇無謀,不納忠言,最終慘敗沙場。
虞姬
花衫
善良、有見識、富有感情、堅貞不屈的女子。她厭惡戰爭,嚮往和平,她對項羽的愛是無微不至的,為了愛情,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6] 

霸王別姬戲曲表現

霸王別姬創作歷程

楊小樓於1918年排演了一至四本《楚漢爭》,自飾項羽,尚小云飾虞姬,從項羽舉旗起義起到烏江自刎止。1922年2月,齊如山吳震修對劇本進行改編,濃縮為一本,並且協助梅蘭芳重新設計舞蹈場面,改名《霸王別姬》,齊如山等協助梅蘭芳重新編排了舞蹈場面後,霸王的戲相對減少。同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霸王別姬》,楊小樓飾項羽,梅蘭芳飾虞姬。1926年,梅蘭芳到上海與金少山合演此劇獲得成功,從此劇中項羽成為武生、淨行“兩門抱”的角色 [1] 

霸王別姬形象設計

楊小樓版項羽臉譜 楊小樓版項羽臉譜 [2]
《霸王別姬》中項羽臉譜只用黑白二色,兩隻眼窩呈八字形,兩道變形的壽字眉,加上白鼻頭,黑鼻窩,滿面愁容,寓意其為失敗的英雄 [1]  。該臉譜為項羽的專用臉譜,俗稱霸王臉、無雙臉(因臉譜為霸王專用,絕無重複,故名無雙臉) [4] 
對於壽字眉,有人以為是痛惜項羽不壽之意,但郝壽臣先生認為那是“大哭時揉搓得眉毛片散亂的樣子”。應該是更合理的。項羽的勇武堪稱一流,但可惜過於驕傲自負,襟懷稿狹,不能容人而又缺乏策略頭腦,最後終於落了個別姬自刎的下場。該臉譜將他英雄末路的神態表現了出來 [3] 
虞姬的扮相則是梅蘭芳先生借鑑清朝康熙年間的畫冊《無雙譜》中虞姬的扮相加以設計,最終有了京劇舞台上穿着繡花百褶裙、身披黃色繡團鳳帔、戴着如意冠的虞姬形象。這一形象的設計突出了虞姬的身份地位與氣質,體現了虞姬的典雅絢麗、雍容華貴 [5]  。換裝後,身披繡花斗篷,內穿改良宮裝,腰佩寶劍,顯得雍容華貴,儀態出眾,梅蘭芳先生後還用魚鱗甲代替了改良宮裝。虞姬以這樣一身打扮,在“小開門”曲牌中登場亮相,英姿颯爽、莊重典雅,顯示着她長期過着軍營生活,生動地體現了“生長深閨,幼嫺書劍”的精神面貌 [8] 

霸王別姬舞台道具

虞姬用的劍形制較小,從而襯托出霸王的威舞雄壯。虞姬的劍合起來是一個,分開是一對,故稱其為“鴛鴦劍”,表演起來時分時合。屬於青衣行當的文劍,在劍的舞蹈和技巧上都比較柔和 [6] 
項羽則佩帶碩大的劍,為的是體現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形象 [6] 

霸王別姬

1922年梅蘭芳首演《霸王別姬》時,該劇從武生戲變為青衣戲。【南梆子】唱腔被首次使用。
原先版本中虞姬有大段的【西皮慢板】,因與角色性格不符,就刪改為四句【搖板】。一出場的四句 【搖板】,唱出的是虞姬憐愛百姓、厭惡戰爭的胸懷。簡潔有力地對人物出場作了交代,也表達了該劇對戰爭頻仍的不滿 [7]  [8] 
虞姬“巡營”一場,運用了【南梆子】,用高亢的唱腔突出一個“愁字,把壓在心底的愁思抒發出來,充分表現了人物此時的心態既表現了虞姬的智慧,又描摹了古戰場的悲涼“我這裏出帳外且散愁情” [7]  [8]  ;後面的 【二六】邊唱邊舞,唱需行腔飽滿、甜潤流暢;舞需舒展、自然、穩健;接下來的劍舞一段,伴着 【夜深沉】的旋律,瞬息間眼神顧盼,把虞姬的複雜心緒表現了出來 [7]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一段是把京劇《鴻門宴》和《羣英會》兩劇中的舞劍,還有《賣馬當鐧》中的舞鐧加以提煉變化,同時吸取武術中的劍法匯合編制而成。並在一部分加入了演唱,另一部分又配合管絃樂的伴奏 [8] 
《霸王別姬》中完整獨立的劍舞,這在青衣行當來説並不多見。青衣的劍舞與刀馬旦的劍舞從內容、形式到勁頭上都有較大的區別,因此,這段獨舞隨着【夜深沉】音樂的情緒與節奏,舞蹈動作主要追求的是在“柔”與“美"的舞動過程中構成不同的動作造型,與音樂性格柔中帶剛、美媚無限是一致的。在舞劍中使用的雙指指向前,顯然來自於中國太極拳的神韻以及其剛柔相濟的美學原則。
《霸王別姬》在整段舞劍的舞台線路結構佈局上,沿用了京劇舞蹈長期積累的舞台調度規範,舞劍的舞台位置以正十字、斜十字、橫一字、豎一字、米字為基本線路,這種舞蹈線路佈局體現了戲曲舞台嚴謹的基本原則,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對稱”的審美習慣。舞劍位置是環繞四個犄角和中央,成為一朵梅花式的圖案。
在舞劍的技巧。上手腕的功力十分重要,涮雙手腕、大刀花加翻身、左右小云手、向後雙手涮劍、由慢變快雙劍花(大刀花)、雙劍一前一後向前刺【走四門】、雙手涮反花也稱白馬分鬃等,這些技巧難度並不大,完成好這些動作首先手腕不能硬,劍要與身體保持一條線, 劍不能“學”着走(“學”是戲曲行內評價動作的常用語,它指的是動作走得不到位。劍應該貼身走一條線,而沒有貼身斜着走,就叫“學”着走。)。其次是技巧的速度與音樂速度要一致,該快的地方要快起來,不該快的地方不能快,劍舞姿態與劍舞的技巧與人物心理狀態、音樂結合緊密,張弛有致,方能突顯出京劇舞蹈的藝術魅力。如果技巧過多,速度過快,就會有脱離劇情賣弄技藝之意,是不符合虞姬這樣的身份的。
《霸王別姬》中的劍舞是柔美的虞姬與豪氣蓋世的霸王生離死別時的舞蹈,因此,虞姬是通過舞劍來安慰已經四面楚歌、大勢已去的項羽,既有勸其振奮精神尋得機會東山再起,又有訣別之意,這種內心的不捨與惋惜,使得這段舞劍的戲劇內容十分複雜,既要體現出虞姬豐富的內心世界,又要展示其悽婉嫵媚的嫺熟技藝 [6] 

霸王別姬劇目賞析

劉連榮飾項羽(左),梅蘭芳飾虞姬 劉連榮飾項羽(左),梅蘭芳飾虞姬
《霸王別姬》一劇中虞姬本為花衫,而唱唸取法於青衣,唱腔設計優美,重要唱段載歌載舞。其中有一段風格別緻的“劍舞”,是梅蘭芳以京劇舞蹈為基礎,吸收武術動作而編創,是全劇中最精彩的一折。梅的舞劍,既不是狂舞,也不是賣弄功夫,而是在疾緩相間的【夜深沉】曲牌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姿態柔中有剛,情調悲中有烈,頗具有觀賞性和感染力。劇中“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一段段,情景交融,悲涼動聽,為梅派經典唱腔。
霸王的角色有武生、花臉兩種演法。武生扮演以楊小樓為代表,花臉扮演以金少山為代表。金少山天生金嗓,扮相魁梧,工架穩健,又能把握霸王的個性,有“金霸王”的美稱 [1]  (《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評)
參考資料
  • 1.    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11-13
  • 2.    劉曾復.京劇臉譜圖説[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8月:8
  • 3.    胡國珍,施尼娜.《中國京劇人物形象》[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47
  • 4.    吳同賓,周亞勳.《京劇知識詞典》[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1日:139
  • 5.    李強.《戲曲表演探究》[M]:中國戲劇出版社,2020年8月1日:61
  • 6.    張麗民.《戲曲與舞蹈:從戲曲藝術特色看其對舞蹈創作的影響》[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年:64-65、70-71
  • 7.    曾學軍.傳承經典 再續輝煌——京劇《霸王別姬》觀後[C]:《中國演員》,2016年第4期(總第52期):50-51
  • 8.    曹明.《霸王別姬》為何成為傳世之作[A];《德藝馨芳——紀念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10週年座談會論文集》[C]: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