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王別姬

(漢語成語)

鎖定
霸王別姬,漢語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脱離羣眾,最終垮台。 [1] 
中文名
霸王別姬
拼    音
bà wáng bié jī [2] 
注    音
ㄅㄚˋ ㄨㄤˊ ㄅㄧㄝ ˊ ㄐㄧ [2]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
主人翁
項羽、虞姬
時    期
楚漢時期

霸王別姬引證解釋

  1. 秦末項羽兵敗被困時,慷慨悲歌,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形容英雄豪傑處於窮途末路,慷慨悲壯、不勝淒涼。也作「霸王悲歌」、「泣別虞姬」、「虞歌決別」、「虞姬永別」。
  2. 戲曲劇目。秦代故事戲。敍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各自罷兵。韓信用計使項羽進兵,又在十里山佈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乃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至烏江時,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乃自刎而死。 [2] 

霸王別姬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2-3] 

霸王別姬歷史典故

電影霸王別姬
電影霸王別姬(2張)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説:“司馬遷據《左氏》、《國語》,採《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聲中,飲劍楚帳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結局。

霸王別姬成語故事

霸王別姬繪畫
霸王別姬繪畫(5張)
項羽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抬起頭來看他。 [2]  [4] 

霸王別姬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
不是有一齣戲叫《~》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