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橋

鎖定
霸橋(霸橋)
橋名。即灞橋 。在今陝西省 西安市城區東十公里灞水上。始建於漢。漢唐時送客多到此橋作別。故橋在今橋西北十餘裏處,後因“灞水”東徙,橋移今址。《三輔黃圖·橋》:“ 霸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王莽時,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更霸橋為長存橋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霸水又北逕枳道,在長安縣東十三里……水上有橋,謂之霸橋。”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你覷那霸橋北,涇河岸東,俺只見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
中文名
霸橋
位    置
陝西省西安市城區東十公里灞水
始建年代
記    載
《三輔黃圖·橋》

目錄

霸橋霸橋典故

漢武帝時,淮南王以支援朝廷抗擊匈奴為名,派大軍前去,漢武帝本打算在灞橋犒勞,後發現淮南王密謀攻長安,撤走。
灞水橋頭,唐太宗在即位之初曾經與突厥頡利可汗達成盟約,有效遏制了突厥的要挾,從而為鞏固統治、厲兵秣馬贏得了寶貴時間。

霸橋霸橋

霸橋位於西安城東12公里處,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了橋,故稱“灞橋”。橋長380米,寬7米,旁設石欄,橋下有72孔,每孔跨度為4米至7米不等,橋柱408個。
1949年後為加固霸橋,對橋進行了擴建,將原石板橋改為鋼混凝土橋,現橋寬10米,兩旁還各留寬1.5米的人行道,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運輸。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裏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唐時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着“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