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政

鎖定
霸政,漢語拼音 bà zhèng,指以武力﹑刑罰﹑權勢等進行統治的政治。
亦指東周前半期即春秋時代大國爭霸之事迭起的局面。 [1] 
中文名
霸政
時    期
東周前半期
內    容
大國爭霸之事迭起的局面
霸政
平王東遷後,天子大權旁落,不受尊重,天下權力之重心下移至諸侯。由於王命不行,各諸侯國外則相互兼併,內則篡弒時生,小國封土多為大國併吞,封建、宗法制度漸趨崩潰。再加上戎狄、蠻夷交相入侵,使中原地區更形紊亂。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東周天子無力控制大局,所以勢力強大的諸侯便起而爭當霸主,代表天子領導其他諸侯,維持封建秩序與中原安寧。霸主即勢力最強、居於首領地位的諸侯,他以「尊王攘夷」為名,通過「會盟」形式與其他諸侯簽訂盟約,以盟主之身份主持盟會和共同的征伐,接受小國的貢獻。霸主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因此,東周前半期即春秋時代大國爭霸之事迭起。這種政治局面稱之為「霸政」。
霸政的影響
春秋時代的霸主,一方面為擴張勢力,爭相兼併小國,加速了周代封建制度的崩潰。另一方面,霸主代替天子統領諸侯,共同抵抗夷狄入侵,維持了中原的秩序,也進一步促進了華夏於四方邊境民族的融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