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露斯塔野鯪

鎖定
露斯塔野鯪(學名:Labeo rohita)是鯉科、野鯪屬魚類。體近梭形,腹部圓,無腹稜,頭部扁平,眼側位,眼間距寬。吻鈍,口下位,橫生,呈弧狀,上下頜角質化,唇的邊緣有明顯的多數乳狀突起。須2對,近口角1對較粗,靠上唇]對極短,退化為突起狀。咽齒3列,有後補齒。鱗片大,側線鱗頗直,尾鰭分叉深。背鰭條12-13,胸鰭條16-18,臀鰭條4-6,腹鰭條7-8。腸長為體長的13倍,腸的前端粗大,後端細長,前端粗大部分佔全腸的2.33%。體色為青綠色,背部色較深,外露水面有藍色金屬光澤,腹部灰白色,多數鱗片有紅色半月斑,成體較明顯;各鰭呈粉紅色,腹鰭尤為鮮豔;眼紅色。幼體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尾星,魚種階段黑斑呈正方形,成魚體消失。
露斯塔野鯪是底棲魚類,喜棲息於温暖水域,善跳躍,尤其在池塘受驚時最為常見。當從一個池移到另一池時,1-2天內可常見其靠近池邊跳躍至岸上死亡。露斯塔野鯪是以植物性有機碎屑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外文名
Roho labeo、Rohu
別    名
南亞野鯪
印度野鯪
泰國野鯪
中文學名
露斯塔野鯪
拉丁學名
Labeo rohi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亞    科
野鯪亞科
野鯪族
野鯪屬
露斯塔野鯪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Hamilton,1822
保護級別
(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3] 

露斯塔野鯪動物學史

  • 養殖史
1978年中國從泰國引進此魚,1981年人工繁殖成功。1996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以公告(第57號)公佈其為適宜中國推廣的從境外引進的水產優良養殖品種。 [4] 

露斯塔野鯪形態特徵

露斯塔野鯪
露斯塔野鯪(7張)
體近梭形,腹部圓,無腹稜,頭部扁平,眼側位,眼間距寬。吻鈍,口下位,橫生,呈弧狀,上下頜角質化,唇的邊緣有明顯的多數乳狀突起。須2對,近口角1對較粗,靠上唇]對極短,退化為突起狀。咽齒3列,有後補齒。鱗片大,側線鱗頗直,尾鰭分叉深。背鰭條12-13,胸鰭條16-18,臀鰭條4-6,腹鰭條7-8。腸長為體長的13倍,腸的前端粗大,後端細長,前端粗大部分佔全腸的2.33%。體色為青綠色,背部色較深,外露水面有藍色金屬光澤,腹部灰白色,多數鱗片有紅色半月斑,成體較明顯;各鰭呈粉紅色,腹鰭尤為鮮豔;眼紅色。幼體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尾星,魚種階段黑斑呈正方形,成魚體消失。 [5] 

露斯塔野鯪生活習性

露斯塔野鯪是底棲魚類,喜棲息於温暖水域,善跳躍,尤其在池塘受驚時最為常見。當從一個池移到另一池時,1-2天內可常見其靠近池邊跳躍至岸上死亡。喜活水,且常在岸邊覓食,捕撈時沿池邊逃逸。不耐寒,在水温6-7℃時,可見其死亡。冬天在水域深處越冬,應注意寒潮的影響。 [5] 
露斯塔野鯪是以植物性有機碎屑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幼魚階段(體長8.2-14毫米)以浮游動物為食,其攝食的浮游動物量佔食物的98.8%;隨着魚體的長大,食性逐漸轉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體長16.5-59毫米的幼魚攝食的有機雜物佔食物總體積的41.1%,此為食性轉變時期。體長59毫米以上的個體,食性已和成魚相似。對人工投餵的米糠、麥麩、餅粕類等食物也很喜食。該魚性貪食,食量大,搶食能力強。 [5] 
露斯塔野鯪的生長受不同環境因素如營養、水温、水質等影響。不同發育階段,其生長度不同。魚苗階段(從孵出後到體長20毫米左右),其相對生長率最大,是生命週期中生長最快的高峯期。魚苗下塘後飼養14天內,體重生長率平均為6.4倍,絕對增重,平均每天增重7.8毫克;體長增長,平均每晝夜增長00.77毫米。魚種階段(從魚苗到體長200毫米左右),其相對生長率較魚苗階段明顯下降;飼養140天,其體重生長率平均為1.4倍,與前一階段相差4倍多,但絕對增重,平均每天增重1.4克,體長乎均每晝夜增長1.2毫米。成魚階段,在每667平方米混養40-50尾的條件下,體長增長以2齡魚最快,形成一個高峯,1週年增長11.82釐米,以後逐漸減慢;體重增長以第一次性成熟的2齡魚最快,1週年增重達1304.5克,以後體重增長逐漸下降。該魚的生長與水温有密切關係,以32℃生長最快,20℃生長最慢,38℃也比26℃快,因此,該魚適於在較高水温條件下生長。 [5] 

露斯塔野鯪分佈範圍

原產地:孟加拉國、印度(安德拉邦、奧里薩邦、西孟加拉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 [3]  [6] 
引種: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津巴布韋、不丹、中國、日本、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6] 
露斯塔野鯪分佈圖 露斯塔野鯪分佈圖

露斯塔野鯪繁殖方式

露斯塔野鯪在中國華南地區2齡性成熟。繁殖季節在5月中旬以後,可多次產卵,第一次成熟催產後,通過強化培育,1年可進行3次成熟催產。產卵週期35-45天。繁殖季節,成熟的雄魚在胸鰭條上出現迫星,有明顯粗糙感,用手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成熟雌魚腹部膨大而鬆軟,下腹部兩側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微紅而稍突,生殖孔周圍的幾塊鱗片稍為疏離。 [5] 
為規模化生產苗種,該魚繁殖一般都採用人工催產技術。親魚催產前,要強化產前培育,親魚培育池1333-2667平方米(2-4畝),水深2米左右,底質較肥。產前培育必須加喂人工精飼料,如豆餅、米糠、麥麩等,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5-2%。每月注新水2-3次,3月下旬至5月份,注水次數增加到每月4-6次。經產前強化培育,到5月初,親魚性腺都已達到成熟,選擇適宜水温可進行人工催產。挑選成熟好的雌、雄魚(雄魚輕壓腹部可擠出精液,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微紅外凸),用鯉腦垂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等催產劑。以鯉腦垂體催產效果最好,每千克雌親魚約用5毫克。後兩種催產效果較差,每千克雌魚分別用1800-1900國際單位和250-280微克。採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的劑量為全量的10%,間隔4-5小時,第二次注射餘量。雄魚1次注射,在雌魚第二次注射時,每尾雄魚注射鯉腦垂體1毫克。催產效應時間與其他魚類一樣,水温24.6-28.4℃時,一般在第二次注射後約5.5-5.7小時,可見雌、雄親魚先在池邊或注水口附近稍微興奮遊動,以後隨時問的推移,興奮度逐漸增加,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這時雌、雄魚劇烈追逐,1尾雌魚常詖幾尾雄魚緊緊追逐,在水面翻動着軀體,腹部相互緊貼.作“擁抱”狀,同時產卵、排精。一般每尾親魚經多次產卵,才能完成其產卵過程。該魚的卵子屬端黃卵,排出的卵子直徑為0.95-1.1毫米,呈鮮豔的橘紅色,具有光澤和彈性。受精卵吸水後,最大直徑為4.8毫米,一般為4.19毫米。在水流中為漂浮性卵,在水温27.8-29.5℃時,受精卵經13小時30分鐘魚苗連續孵出。該魚胚胎髮育時間與水温呈負相關,水温21℃,完全不能孵出,水温22℃勉強可以孵出,但孵化率很低。水温達到35℃孵化率相當低,36℃時完全不能正常孵比。胚胎髮育的臨界温度,最高約35℃,最低約22℃,最適温度範圍是26-32℃。孵出的仔魚當鰾形成時即可放塘培育。 [5] 

露斯塔野鯪養殖技術

露斯塔野鯪的飼養一般採用翌年養成商品魚的方式,即把晚期繁殖的魚苗培育至3-4釐米的夏花,再將夏花適當分疏越冬,春季放種時直接放入魚池養成商品魚。也有采用當年魚養成商品魚的方式,即把早期繁殖的魚苗培育至5-6釐米夏花,再將夏花魚種放入商品魚池養成商品魚。後一種飼養方式因生長期短,商品魚規格較小。 [5] 
  • 苗種培育
在魚苗放塘前,與飼養其他魚類一樣,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消毒,清除敵害,調節水質;然後施放有機吧,肥水和培養浮游生物,6-7天后,待浮游生物繁殖高潮寸,放入魚苗。培育陔魚一般採用單養形式,每667平方米放養40-60萬尾,飼養15-20天即可達374釐米。可根據是當年魚養成商品魚,還是次年養成商品魚的不同要求,進行不同密度的分苗培育。苗種培養的技術要求、飼養管理方法與中國家魚苗種培育相同。但由於其食量大,投餌量應適當多些。 [5] 
  • 商品魚飼養
商品魚飼養一般採用混養,即在主養家魚的魚池中,不降低主養魚的密度,混養一定數量的露斯塔野鯪魚,以增加產量。放養該魚的密度各地不同,每667平方米放養幾十尾到幾百尾不等,但密度較大者魚規格較小,可根據商品規格要求適當調節放養密度。據各地生產經驗,在池塘混養該魚後,每667平方米可獲淨產25-50千克,高的可達300千克的產量。 [5] 

露斯塔野鯪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3] 

露斯塔野鯪主要價值

露斯塔野鯪是比鯪魚生長快、個體大,羣體產量高、生產潛力大,深受養殖者歡迎的淡水養殖魚類。初步品嚐認為露斯塔野鯪肌纖維較粗,鮮味遜於鯪魚。但經研究測定,露斯塔野鯪魚肉鮮物質中蛋白質平均含量為19.7%,脂肪含量為1.68%,16種氨基酸總含量為84.7%,鮮味氨基酸中的穀氨酸含量為15.3589%,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為33.3%,而這些指標,鯪魚都要比露斯塔野鯪低一些。露斯塔野鯪為人類提供的營養源比鯪魚更好些,其食用營養價值比鯪魚稍高,因此在生產上是很有價值的。 [4] 
參考資料
  • 1.    Labeo rohita  .megafishingthailand[引用日期2020-04-07]
  • 2.    Labeo rohita (Hamilton,1822)  .biolib[引用日期2020-04-08]
  • 3.    Labeo rohita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08]
  • 4.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292-293頁
  • 5.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109-114頁
  • 6.    Labeo rohita  .cabi[引用日期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