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露兜草

鎖定
露兜草(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為露兜樹科露兜樹屬的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地下莖橫卧,有分枝,生有許多不定根,地上莖短,不分枝;葉近革質,呈帶狀,具細齒的鞭狀尾尖,邊緣具向上的鈎狀鋭刺;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柱短,柱頭分叉或不分叉,為角質且向上斜鈎;聚花果橢圓狀圓柱形或近圓球形,核果倒圓錐狀,宿存柱頭刺狀,向上斜鈎;花期為4-5月; [5]  果期為9月。 [6] 
露兜草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 [7]  其喜熱, [8]  抗旱,也抗高温, [9]  常生於林中、溪邊或路旁。 [10] 
露兜草的根、果與果核均可藥用,其味甘、淡,性涼,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利水化痰等功效,根多用於治療感冒發熱、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果可用於治療痢疾、咳嗽等症;果核則可用來治療麻疹、發斑、牙齦出血等症。 [11]  因其葉有尖鋭的刺,也是保護農作物的一道天然屏障,不但起到保護作用,而且美化、綠化了環境;其葉長、柔軟,還是是編草蓆的好材料,亦可用來編織草帽、坐墊和葉簍子;其還可用於飲食,如用露兜草葉包粽子、裹糕點,白嫩的葉蕊可作菜吃,露兜草的果實也可作水果品嚐。 [12] 
中文名
露兜草
拉丁學名
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4] 
別    名
長葉露兜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露兜樹目
露兜樹科
露兜樹屬
露兜草
命名者及年代
T. L. Wu,1977

露兜草形態特徵

露兜草為露兜樹科露兜樹屬的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地下莖橫卧,分枝,生有許多不定根,地上莖短,不分枝。葉近革質,帶狀,長達2米,寬約4釐米,先端漸尖成三稜形、具細齒的鞭狀尾尖,基部摺疊,邊緣具向上的鈎狀鋭刺,背面中脈隆起,疏生彎刺,除下部少數刺尖向下外,其餘刺尖多向上,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縱向凹陷。
露兜草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由若干穗狀花序所組成,長達10釐米;雄花的雄蕊多為6枚,花絲下部聯合成束,長約3.2毫米,着生在穗軸上,花絲上部離生,長約1毫米,傘狀排列,花葯線形,長約3毫米,基部着生,內向,2室,縱米,背面中肋呈龍骨狀凸起,有密集細刺,心皮多數,上端分離,下端與鄰近的心皮彼此粘合;子房上位,1室,胚珠1顆,花柱短,柱頭分叉或不分叉,角質,向上斜鈎。聚花果橢圓狀圓柱形或近圓球形,長約10釐米,直徑約5釐米,由多達250餘個核果組成,成熟核果的果皮變為纖維,核果倒圓錐狀,5-6稜,宿存柱頭刺狀,向上斜鈎。花期4-5月。 [1]  果期為9月。 [6]  [13] 

露兜草主要變種

長葉露兜草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var.longifolius L. Y. Zhou et X. W. Zhong)與露兜草不同在於:葉甚長,長達5米以上,寬約5釐米;聚花果較大,長約18釐米,直徑約12釐米,由近300枚核果組成;每一核果長約3.3釐米,寬約1.2釐米。分佈於中國海南(尖峯嶺)。生於海拔約800米的林中、溝旁。 [1] 

露兜草產地生境

生長環境
常生於林中、溪邊或路旁。 [10]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 [1] 
露兜草

露兜草生長習性

其喜熱, [8]  抗旱,也抗高温, [9] 

露兜草主要價值

露兜草藥膳

露兜草的根、果與果核均可藥用,其味甘、淡,性涼,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利水化痰等功效,根多用於治療感冒發熱、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果可用於治療痢疾、咳嗽等症;果核則可用來治療麻疹、發斑、牙齦出血等症。 [11] 
露兜草結的果當地叫假菠蘿,又名野菠蘿,由120至260枚核果組成。在醫藥方面,野菠蘿熟了可以人藥。民間認為,每天摘7枚核果煮豬脾,食後可降血糖。 [2] 

露兜草生態

因其葉有尖鋭的刺,也是保護農作物的一道天然屏障,不但起到保護作用,而且美化、綠化了環境。 [12] 

露兜草編織

在生活方面,中國黎族善利用露兜草編織草蓆、帽子、小簍等器物。露兜草蓆可供人鋪在牀上或樹陰底下睡覺、鋪在地上曬東西。還可以鋪地上織筒裙等等。家家户户的屋架上都備有許多各種各樣規格的露兜草蓆。小簍一般直徑30釐米以下,因為露兜草比較柔軟,不宜編大簍,小簍用於裝織筒裙的各式各樣的線。喜歡嚼檳榔的人家用來裝檳榔。露兜草可編織草帽,也可編織扇子。 [2] 

露兜草飲食

其還可用於飲食,如用露兜草葉包粽子、裹糕點,白嫩的葉蕊可作菜吃,露兜草的果實也可作水果品嚐。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