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霧都劫難

鎖定
素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每當春秋之交,這裏經常被濃霧所籠罩,像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據統計,倫敦的霧天,每年可高達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個“霧日”。每當大霧降臨,瀰漫的大霧不僅影響交通,釀成事故,還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1952年12月,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在煙霧瀰漫的第4天,一輛雙層巴士只能藉助於霧燈緩慢地在市區行駛。 1952年,倫敦的警察使用燃燒着的火炬,以便在煙霧中能看清別人,並能被人看到。
中文名
霧都劫難
發生時間
1952年12月4日
發生地點
英國倫敦
後    果
造成4700多人死亡

霧都劫難歷史事件

與1952年的狀況相比,今天的倫敦是一座淨化的城市。那時候,倫敦有燃煤發電廠,離市中心不遠處有許多工廠。大多數住家用燒煤來取暖。以煤為動力的蒸汽機車拉着一節節列車開進首都。對小汽車和卡車產生的廢氣幾乎沒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週不散,工廠和住户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1952年12月3日清晨,倫敦氣象台報告説,一個氣峯在夜間通過,中午氣温可達到5.6℃,相對濕度約為70%。對於本地來説,這是個難得的好日子——一個可愛的冬日。
這一天,從北海吹來一股風,吹遍了整個英格蘭,將英國中部的工廠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煙囱內冒出來的團團濃霧吹到了九霄雲外,因而空氣變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災難正悄悄地來臨。
傍晚時分,倫敦正處於一股巨大的高氣壓氣旋的東南邊緣,較強勁的北風圍繞着這個反氣旋順時針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這個氣旋中心已到了倫敦以西幾百公里處,沿着通常的路徑向東南方向移動。上午風速變小,雲層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時至中午,烏雲把太陽全部遮住,倫敦上空陰霾瀰漫,氣象台温度表的讀數為3.3℃,相對濕度上升為82%。
12月5日,一個異常的情況出現了。倫敦氣象台的風速表測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量度——風速讀數完全是靜止的。據當時專家的估計,此時風速不超過每小時3公里。

霧都劫難事件影響

倫敦處於死風狀態,空氣中積聚着大量的煙塵,經久不散,風太弱又無法帶走林立的工廠煙囱與家庭排出的各種有害的煙塵。於是,大量的煤煙從空中紛紛飄落,美麗的泰晤士河谷被煙霧籠罩。一位在船上幹活的小徒工,煙霧的入侵使他淚如泉湧;煙霧穿門入室,鑽進了格林威治區的居民家中,使人們痛苦難忍……
霧雲在城市上空懸浮了5天,逐步變得更髒和更有毒。倫敦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
煙霧使數千受害者患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最後,到12月10日煙霧散去時,估計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年長者。
今天,煙霧的主要起因是機動車所排放的廢氣的污染。像洛杉磯、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內,煙霧一直懸浮在空中。使用無鉛汽油和安裝機車排氣催化轉化器,有助於減少受這種污染而損害健康的危險。但是,這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嚴重問題。
鐵腕治霧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也很重視個問題。此後,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措施整治環境,1954年的“倫敦市法(City of London (Various Powers) Act 1954)”,1956年,英國政府頒佈了《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發電廠和重工業被遷到郊區。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80年代後,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等。經過50多年的治理,倫敦終於摘掉了“霧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現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