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霞峯

(江西省上饒市的鎮)

鎖定
歷史沿革:明清時期,屬崇善三十都。解放前夕稱霞坊鄉,轄9保、117甲。解放初期仍稱霞坊鄉,屬第一區。水利設施:霞峯鎮境內沒有河流經過,農業用水短缺在全縣是有名的。農業灌溉主要是靠關西、勝利兩支渠和境內的一座小型和六座小型水庫以及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庫、電灌站。
中文名
霞峯
佔地面積
28.5 km²
所屬地區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
行政區類別
位    置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境西部丘陵地帶

目錄

霞峯簡介

1950年月4月,劃分為新興、新民兩鄉。1951年,合併稱下峯鄉,屬洋口區。1952年2月,劃分為赤塘、民興、下坊、三里、東屏、易新7個小鄉,屬第二區。1957年4月,合併為下坊、易新鄉、為縣直屬大鄉。1958年11月兩鄉合併建立先鋒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下坊人民公社。1961年9月,劃分為下坊、易新人民公社,屬洋口區。1963年4月兩社合併仍稱下坊人民公社。1968年10月併入洋口人民公社。1972年,原下坊公社區域從洋口公社析出成立下坊公社。1984年9月撤社。1984年9月撤社,設立霞峯鄉。2000年7月,撤鄉設鎮。2003年,桐塢、赤塘、芳源三村合併為赤塘村。2006年4月,三官殿村劃歸蘆林街道辦事處管轄。

霞峯結構特點

農業特產:境內土質較好,糧食單產較高。“大黃李”曾全縣聞名,現在產量很少。農民習慣在田邊地頭種植高粱,基本用於自家釀造“高粱酒”,在全縣少有名氣。由於境內土質好,污染少,池塘養魚產量高,境內產魚味道鮮美,享有盛譽。養殖業以水鴨為多,大小養殖大户達15户,主要分佈在大尖山居.
2006年由縣利用外資領導小組立項,爭取到世行貸款項目,投資100餘萬元,對勝利渠霞峯段進行了三面水泥硬化防滲,極大地改善了水渠的供水能力。2007年關西渠已立項,下半年二晚抗旱結束後,工程即付諸實施。
工業企業:鎮辦企業有霞峯機磚廠,個人承包經營。鎮內私營企業現有華豪化工有限公司、三特碳業有限公司、霞峯自來水廠、益力泉純淨水有限公司、祥雲花炮廠、順利花炮廠、方村花炮廠、公堂花炮廠、順溪花出口花炮廠、長安花炮廠、波濤花炮廠、霞峯出口花炮廠、錦坤煙花原材料廠(主產煙花用發射藥)和正在建設中的富茂花炮廠。霞峯為我縣的煙花爆竹大鎮,生產的鞭炮以質優而聞名於縣內外。2006年底,該鎮引進的園區企業有9家,其中投資5000萬元的金鑫產業園項目,佔地116畝,是該縣蘆林工業園區第一個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填補了該縣標準廠房建設的空白、月兔電器有限公司、安娜紙業有限公司、隆泰塑膠有限公司、PC陽光板廠、煙花底座材料廠、駿通汽貿公司、華豐化工有限公司。
行政機構: 全鎮設赤塘村、下坊居、大尖山居、方村村、公堂村、三里村、石山村、坑東村、大洋村7村二居。鎮直單位有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完小11所,派出所、信用社、衞生院、供電所、電信所。
人口、資源:全鎮共有常住户6982户,人口35435人,水田112160.33畝。無礦產資源。人地矛盾突出,境內多為矮山,土質薄,一度被農民耕種。山體多為裸露,森林覆蓋率很低。近幾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鎮內煙花爆竹行業發展很快,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民退耕的積極性較高。退耕面積達到5845畝。實施退耕還林工程4年來,山變綠,水變清,成效顯著。
地理位置: 霞峯鎮位於縣境西部丘陵地帶,東接大石,南靠少陽,西北連洋口。總面積約26.5萬平方公里,鎮駐地大尖山,距縣城7公里。方村村,離縣城只有一公里。
城鎮建設:鎮區內保留有原鄉政府門前舊街1條,長350米,寬6米,已澆築成水泥路面;新建成一條長220米、寬24米商業街,臨街商業、手工業、飲食門店等100多户,設有下坊墟,農曆一、四、七為墟日 。鎮政府門前高規格的府前規劃區基本建成。
2006年,完成鎮敬老院的搬遷新建,座落在方村的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雅清靜,集居住、休閒為一體,設有套間42個,牀位84個交付使用,切實解決了該鎮老年人的老有所養問題;
在大尖山新塘頭開工建設鎮文化站,2007年內將全面竣工;
設在公堂村的鎮自來水廠基建基本結束,總投資1060萬元,建成後日供水量達1.8萬立方米,目前管道已鋪設到下坊居,解決了下坊人畜飲水的難題,實現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07年的鎮衞生院新建建築面積1260平方米的醫技大樓項目正在實施中。
設有自動電話端局,交換機容量5000門,已安程控電話2800部。移動電話信號覆蓋率達100%。
出境公路有:洋口至少陽至橫山的洋社公路,霞峯至縣城的廣霞公路,石山到洋口的公路以及桐塢至少陽泉嶺公路。2005年完成了通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目前基本完成通自然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五年來共向上級爭取公路建設資金700多萬元,完成了71公里村道及環村公路路面硬化工作。
新農村建設正在火熱進行中。2006年,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重點抓了五個試點自然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共完成拆除“空心房”6082平方米,改廁188户,改水219户,改欄89個,清理下水道、排污9000多米,初步實現了“佈局優化、道路硬化,環境美化,管理規範化”的目標。
自2007年5月15日,將下坊以路代街,佔道經營的局面徹底改變。集市混亂,交通阻塞的狀況得到極大的緩解。
綜合經濟: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4.02億元,財政收入4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2007年,全鎮財政收入確保700萬元,力爭達到1000萬元.農民純收入力爭達到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