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泛

鎖定
霍泛(1915-2009.4.14),山西省黎城縣下寨村人。1927年,年僅12歲的他離開家鄉外出求學。1935年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從此走上了爭取民族自救和解放的道路。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月,因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捕。6月,在獄中,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是黎城籍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先進人士之一,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併為之奮鬥終生。80年代初,霍泛同志在山西省乃至全國的農業改革發展上做出了巨大貢獻,1981年至1985年連續參加了中央關於農村工作五個一號文件的的起草工作,曾被譽為“南杜、北霍、東吳、西趙”。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霍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2009年4月14日

霍泛人物生平

霍泛(1915—2009),山西黎城人。
曾就讀於長治師範學校、山西省立第一中學。
1935年在北京參加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曾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北京弘達學院學生自治會副主席、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小隊長。同年6月在獄中由王維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出獄後,1938年9月後任太行區黨委宣傳部秘書兼教育幹事,黎城縣犧盟會組織部部長、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太行區黨委宣傳部宣傳科長,太行一地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
1949年1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村組組長。
1953年1月任中央農工部農村互助合作處副處長。
1957年9月後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農工部部長、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檔案局局長。
1964年1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候補書記。
“文革”期間遭受迫害,停職關押長達10年之久。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徹底平反,恢復工作。
1981年3月任山西省副省長,同年10月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
1983年4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88年2月退出領導崗位後被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聘為特約研究員。
1995年12月中央批准離職休養。
2002年1月中央批准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
2009年4月14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4歲。 [2] 

霍泛人物事蹟

《山西日報》:
青年時期的霍泛同志積極追求進步,追求真理,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參加了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的“北平學生讀書會”,閲讀了大量進步書刊和馬列主義著作,逐步樹立起共產主義信仰。“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爆發後,他被選為弘達學院學生會副主席,積極投身運動並參加了北平學聯會組織的南下抗日宣傳團。次年加入共青團並擔任弘達支部組織委員,後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他在獄中與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冒着生命危險掩護王維綱同志(注:冀南農民暴動組織者之一,被國民黨當局判處死刑,當時任獄中黨組織負責人,解放後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成功越獄,震動了北平市反動當局。
抗日戰爭時期,霍泛同志出獄回到家鄉黎城縣,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他組織黎城縣軍民積極配合八路軍反掃蕩作戰,平息了“離卦道”暴亂,領導羣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努力發展生產和改善羣眾生活,為建設黎城縣抗日民主政權和支援前線,為發展壯大當地抗日武裝力量和開展黨的工作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霍泛同志擔任太行區委、太行一地委領導職務,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紮實開展羣眾工作,採取有力措施推動各項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霍泛同志始終牢記 “兩個務必”,為了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幸福勤奮工作,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即使受到不公正對待,也毫無怨言,繼續努力工作。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期間,起草了《關於中農與富農的劃分問題》《在土地改革工作中應當怎樣去發動和組織羣眾》等文件,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南方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1951年受黨的派遣赴蘇聯瞭解集體農莊情況,受中宣部有關同志委託,撰寫了《蘇聯集體農莊是怎樣進行生產和分配的》調研文章供黨內學習。在中央農工部工作期間,參加了統購統銷、農業合作化政策的制訂工作,推動了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在廣西工作期間,參加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籌備工作,組織起草了區黨委有關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指示,其中關於廣西農村社會主義大辯論的報告,中央作了重要批示並轉發全國。他經常深入各個縣市指導工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霍泛同志調回山西工作。他衷心擁護並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投入家鄉的改革發展事業。在擔任省委常委、副省長期間,他堅持從大局出發,積極參加省委、省政府的集體領導,為全面準確瞭解基層情況和把握黨的政策,他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推動“三農”工作提供了依據。他在農村、縣城、機關宣講黨的農村政策近百次,為全省農村實施聯產承包責任制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1981年至1985年,他連續參加了中央關於農村工作五個1號文件的起草工作,為推進全國農村改革發展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在擔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為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以及加強省人大機關建設盡職盡責,辛勤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霍泛同志退出領導崗位後,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深入學習實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積極參加黨支部活動。他始終關注農村和農民生活,不斷進行調查研究,主動為推進“三農”工作建言獻策,經常下鄉看望基層羣眾特別是農民羣眾。他把一生積累的精神財富編印成《霍泛文集》,計140餘萬字。離職休養後仍擔負一些社會職務,繼續為社會奉獻餘熱。 [5-6] 

霍泛人物回憶

《運城日報》:
霍泛同志走了,聽到噩耗,我很悲痛。1981年2月28日,霍泛同志剛來山西上任第三天,就與時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霍士廉同志來聞喜考察工作。下午4時許,他們一行9人在運城行署專員寧烈同志的陪同下,來到了東魯大隊和涑陽大隊。這兩個大隊是先進大隊,隊裏的張良忠、吳吉昌都是全國勞模。一天時間裏,他們考察了東魯大隊的幾個企業和林田網絡,參觀了涑陽大隊的展覽館,聽了兩個大隊的彙報,並和社員們親切交談。晚飯後,他們在縣招待所聽了臨汾地委書記董啓民同志的彙報。到了晚上11時,他給我們講明瞭來意:要在聞喜待3天,主要是看聯產承包責任制。晚上12時許,霍泛同志對我説:“我一到山西,就聽説你率先在全省搞包產到户,遇到了重重阻力,我與士廉同志到聞喜就是來支持你的。包產到户,不是你張世賢的發明,早在50年代我就搞過,這法子很靈,你就大膽搞吧!”我聽後,心裏湧起一股熱流,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省政府最高官員説這樣的話。第二天,他們一行9人分為三組,第一組由我和寧烈同志陪同霍士廉同志考察,第二組由地委副書記閆廣洪同志陪同霍泛同志考察,第三組由聞喜縣委副書記賀立海同志陪同省委農工部部長陳國寶同志考察。3個組用一天半的時間考察了9個大隊。考察後,霍泛同志在有公社黨委書記、公社主任和縣直幹部“一把手”參加的會議上,不僅講了他的感受,還講了包產到户的由來,讓縣、公社、大隊都不要有太多顧慮,放手大膽去搞。我和參會的各級幹部聽後都很受鼓舞,決心把包產到户搞到底,並不斷完善,使包產到户在聞喜健康發展。霍泛同志離休後,每次我到省城辦事,總要到他家看望他,並給他帶些運城的土特產。他總是説:“這些在太原也能買到,以後就別帶了。”1999年2月24日,他給我寫了一封信,原文是:“世賢同志,你好,給你拜個晚年。我受北京一些老同志委託寫了一篇紀念中央五個‘一號文件’五週年的文章,現將原稿給你寄上,請你指正。在實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大改革上,你在山西率先起了推進作用,是有功的。我是最早從聞喜取得經驗的,非常感謝你。對我寫的紀念文章如有指正,望信告。來信請寄山西省政府辦公廳轉我。”收到他的文章後,我被他的謙虛和勤奮所感動,一連看了3遍,並寫信回覆了自己的一些看法。2001年2月,我退休後,開始專心寫書,先後出版了7本書,第一本書《農村工作實踐與思考》,是霍泛同志寫的序。他對聞喜的包產到户記憶猶新。在我拿到他寫的序時,他對我説:“我在聞喜調研時,對社員編的順口溜特別感興趣,如‘一家出工,全家出動,椽子檁條都使勁’和吃‘大鍋飯’時,‘上工是人等人,下工是人攆人’等,都很生動。”霍泛同志是一位老革命,1936年1月,在北平弘達學院加入共青團,並參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1月,他任中央農工部農村互助合作處副處長時,對包產到户就很有研究,1957年9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農村工作部部長時,在廣西搞過包產到户。他在運城為大家講包產到户,見解獨到,促進了運城包產到户的發展。至今,運城人民還很懷念他。 [3] 
劉碩良:
2008年5月12日,趁廣西文史研究館和《廣西文史》同仁赴山西參觀的機會,我特地拜望了曾在廣西工作多年、後調山西工作、在太原離職休養的老領導霍泛同志。
霍泛同志以熟諳農村工作著稱,同時涉獵廣泛,愛好文學,於字畫收藏亦有興趣。他身兼數職,能者多勞又受區黨委第一書記的委託,代表書記處領導,廣西日報工作,做到及時向報社傳達中央和區黨委指示指導報社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親自動手,撰寫和修改重要的社論、評論。我當時作為報社編委會成員,和大家一道得到霍泛同志許多教誨,對他豐富的學養和平易近人、認真細緻的作風十分敬佩和懷念。1980年代中期,他曾從山西回廣西考察,到桂林停留,那時正在灕江出版社工作的我曾想去看望他 可惜他行色匆匆,沒有見着,臨走時他留下一封短信,向我致意,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重逢。
霍泛同志聽説我要來,中午就在等着了。我懷着急切而又不安的心情來到霍泛同志面前向他問好。已經九十三歲高齡的他,頭戴一頂色便帽,身穿黑底碎花的綢襖,顯得還像四五十歲那樣清瘦硬朗,只是耳朵有點背,手有點輕微的抖動。他拉我坐到他身邊,張大着興奮的眼睛看着我説話。我説,廣西許多老同志想念你,不時説起你。可惜歲月不饒人,一些你當年的同事和部下已經先走了。賀亦然同志走了,王祝光同志走了,黃耿同志走了,就在“五一”前不久,報社周漢暉同志也走了。我問他,你還記得漢暉嗎?他連説記得,記得,很好的同志啊!你和漢暉被稱為報社的“金童玉女”哩!……
我還告訴他,不少老同志仍然健在,韋純束同志、黃雲同志……都在,劉毅生同志、鍾紀民同志、秋偉同志、張羅同志……也在,他眼裏噙着淚花,激動地説:我很想念廣西,想念大家,想念那裏的一切,並且一再重複着要回廣 西的殷切期望。他説:我在廣西二十多年,在那裏學到很多東西,交到許多朋友,我忘不了廣西,割捨不掉同廣西的感情,一定要再回到廣西去看大家,同大家在一起。 [4] 

霍泛人物評價

杜潤生:
霍泛同志“遇事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講空話、大話、假話。“不論戰爭時期或和平時期,他總是保持平民形象,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與同志相處,推心置腹、開誠佈公”。
霍泛同志“抱有厚重的農民情結”,“這種情結乃是紮根於中國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民主革命和社會革命過程 ,並非偶然的和特殊的現象”。 [4] 
《山西日報》:
霍泛同志注重學習,勤于思考,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形勢,提出工作思路,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特別是在研究、推動和領導“三農”工作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為人正直,愛憎分明,廉潔奉公,處事公道,帶頭講實話、辦實事,與同志相處開誠佈公,對同志的困難熱情幫助。他對羣眾有着深厚的感情,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建設和改革時期,始終重視維護羣眾利益,尤其是始終與農民羣眾打成一片,被稱為農民可親可敬的朋友。他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任勞任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人民公僕的高尚品質,在廣大幹部羣眾中享有較高威望。霍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一生!
霍泛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堅持黨性原則、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堅定信念,嚴於律己、關心羣眾、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和高風亮節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霍泛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