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揆彰

鎖定
霍揆彰(1901年3月14日—1953年3月9日),字嵩山,湖南酃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 [6]  畢業,是第十一兵團司令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先後率部參加淞滬抗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滇西反擊戰諸役。其中淞滬抗戰,率第五十四軍於羅店一役重創日軍精鋭,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率七個軍佈防洞庭湖西岸,阻擊並重創日軍。1937年5月授中將。曾任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遠征軍編練副總監、雲南警備代總司令、兵團司令官、湘鄂贛邊區綏靖總司令等職。1953年在台北病故。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霍揆彰
別    名
嵩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1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3年3月9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主要成就
陸軍中將、第十一兵團司令
出生地
湖南省酃縣

霍揆彰人物簡介

霍揆彰,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歷任教導團排、連長,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6年7月任補充第一師第三團少校團附。後又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營、團長。
1928年9月任陸軍第十一師步兵第三十二旅第六十四團團長。
1930年底任第十一師獨立旅旅長。
霍揆彰黃埔1期學生通訊錄照 霍揆彰黃埔1期學生通訊錄照
1931年1月改任第十八軍第十四師補充旅旅長,同年升該師副師長。1933年9月升師長。
1933年調兼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營連長。
1935年4月13日任少將。期間曾率部參加對紅軍的第二、四、五次“圍剿”。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曾參與圍攻西安,並任討逆軍第四集團軍第六縱隊指揮官。
1937年5月21日任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開赴上海,與日軍作戰,並升任第五十四軍軍長。
1938年初,兼任田南要塞指揮官。
1939年升任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洞庭湖警備司令。後入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十九期受訓,任第一大隊大隊長。
1942年升任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第二年調入雲南,加入中國遠征軍,參加肅清滇西日軍。
1944年冬任遠征軍編練總監部副監。
1945年3月5日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第三方面軍副司令官。後入陸軍大學將官班。同年5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代理青年軍編練總監,併兼任青年軍第六軍軍長。後代理雲南警備總司令,因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被暗殺而被撤職。
1947年冬任第十六綏靖區司令官。
1948年3月當選第一屆 “國民大會”湖南代表。
1949年5月任第十一兵團司令官。不久調任湘鄂贛邊區綏靖總司令兼行政長官。
1949年湖南起義後,去台灣。
1953年3月9日病故於台北。 [3] 

霍揆彰主要事蹟

霍揆彰血戰騰衝

騰衝是滇西邊陲古城,原名騰越,位於高黎貢山西麓,大盈江流經城西,東連保山,西通密支那,北控片馬,南瞰龍陵、芒市,扼滇緬公路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騰衝城築於明正統年間,下為條石,上為青磚,堅固難摧,易守難攻。加之整個城區地處盆地,周圍為山環繞,城東為飛鳳山,城南為來鳳山,城西為寶鳳山,城北為高良山,可謂地勢天成,還有堅固的城牆以及日軍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構成了最為堅固的堡壘。在日軍滇西高黎貢山騰衝、龍陵、松山、平戛這四大據點中,尤以騰衝最為險固。且該城西、北、東三面都有大盈江及其支流,時值雨季,徒涉困難,更是給遠征軍進攻帶來極大困難。
在此期間的6月1日,第11集團軍渡過怒江,向滇緬公路東側的拉孟、龍陵、芒市實施進攻。日軍第56師團又將騰衝守備的第148聯隊1個大隊調往龍陵,企圖阻止第l1集團軍後,再回師騰北。對此,吉野敍述説,第56師團師團長松山命令騰衝守備隊:“為救出龍陵部隊,速派第3大隊前往龍陵!”如此一來,騰衝日軍兵力算上800多名傷兵在內,就僅有2800多人了,他們所倚恃的無非就是騰衝獨特的、堅固的工事堡壘了。但以如此少的兵力,企圖負隅頑抗,按吉野自己的説法,師團的命令“宣告了騰衝守備隊全軍覆沒的開始”。
獲悉日軍將騰衝守軍調往龍陵後,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於1944年6月23日電令第20集團軍攻佔騰衝。要求集團軍主力保持在右,向騰衝攻擊;為避免日軍利用既設工事遲滯前進,應先以一部由左翼迂迴奇襲騰衝。
第20集團軍根據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的電令,立即對所屬各部作出攻擊部署,其基本要點是:
以第54軍(欠第198師)配屬預備第2師、重迫擊炮1營為右翼,於26日前到達順江街及其以東地區,再沿順江街、騰衝道推進,驅逐日軍警戒部隊,先攻佔寶鳳山、來鳳山,再協同第53軍對騰衝實施包圍攻擊,攻擊前進時,負責對西警戒。時任軍長是方天,兼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
以第53軍配屬重迫擊炮1營,立即以一部佔領杭猛山,其餘各部隊於26日前,在幹榨山、打豆山、龍川江右岸地區沿打豆山、觀音寺向蜚鳳山攻擊,再以1個團沿龍川江左岸南下,渡過龍川江後,依據軍主力進展情況,向飛鳳山攻擊,攻佔各據點後,再協同第54軍包圍騰衝攻佔之,擊前進時,負責對左側警戒。時任軍長是周福成。
以第198師為集團軍預備隊,先在瓦甸集結,待第53軍挺進後,再進至江苴街待命。
根據集團軍部署,各部隊於6月25日開始向騰衝推進,次日,第54軍準備向寶鳳山實施攻擊,第53軍則進至幹榨山、杭猛山一線。29日,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獲悉來鳳山為日軍防禦重點,加之大盈江徒涉困難,遂令將攻擊重點調整到左翼第53軍。在此期間,配屬第20集團軍作戰的第11集團軍第6軍所屬2個師陸續抵達騰衝戰場,加入戰鬥。
為減少人員傷亡,第20集團軍決先以炮火毀損日軍工事後,再實施攻擊。時在騰衝城內的吉野講,6月下旬,中國遠征軍就向騰衝發起進攻。伴隨着遠征軍炮兵的轟擊,騰衝城內“頓時陷入騷動和混亂之中”。在中國軍隊進攻過程中,日軍頑固堅守着陣地不退,利用步槍、機槍、速射炮、大隊炮、聯隊炮等武器抵抗着中國軍隊的進攻,雙方就此展開了數天的攻防戰。到7月初,除2日中國軍隊趁大雨奇襲攻佔城東屏障飛鳳山外,其他各方向攻擊部隊,雖持續發起多次進攻,但戰果並不理想。
7月7日,中國軍隊在抗戰紀念日這天,向騰衝日軍發起猛烈進攻,在地面進攻的同時,出動數十架飛機對城內和陣地上的日軍進行空中火力打擊。在陸空火力聯合打擊下,日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各陣地損失慘重。次日,中國軍隊攻佔高良山陣地,全殲守敵,隨即在飛鳳山陣地上構築了火炮陣地,該炮陣地發射的炮火能夠覆蓋整個騰衝城,日軍城外的東營山、來鳳山、禮儀台、鳳凰山等陣地也都處於炮火打擊下,從而為攻佔騰衝奠定了基礎。
7月16日,除來鳳山外,騰衝外圍的日軍陣地幾乎都被攻克。霍揆彰召集各部隊指揮官研究認為,來鳳山陣地對騰衝守敵兼有作戰、士氣雙重意義,且對攻城部隊具有極大威脅,遂決定先集中兵力攻佔來鳳山,再收復騰衝城。第20集團軍據此調整攻擊部署,集中力量攻擊來鳳山,但此後連日大雨,攻擊進展不大。
7月25日,第54軍軍長方天專任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副軍長闕漢騫升任軍長。
7月26日,新官上任的闕漢騫集中各種火炮100餘門猛轟來鳳山,空軍30餘架轟炸機和27架戰鬥機也猛攻來鳳山,將日軍陣地工事大部毀壞,步兵隨即以火焰噴射器和各種輕重武器掃蕩殘破工事中的敵軍,至27日,來鳳山守敵大部被殲,殘敵退人城內。
7月27日,霍揆彰下達攻城命令,以第54軍攻擊南門、西門、北門,並固守來鳳山策應作戰;以第53軍攻擊東門、南門,並負責各方向警戒。這次,霍揆彰將其指揮部設在了能夠通覽整個戰況的來鳳山丁頁。各部根據上述命令,着手進行攻城準備。
7月28日,日軍第56師團師團長命令騰衝守備隊,在師團主力於龍陵會戰期間,要死守騰衝。騰衝守敵將全城百姓趕出城外,加強街市防禦,決心死守。此後,戰鬥進入城區攻防戰。
8月2日,第20集團軍向騰衝發起總攻。攻城部隊集中大量火炮,對日軍陣地進行轟擊,空軍60架飛機進行火力打擊,在炮、空火力支援下,部隊向城垣發起攻擊。雖有進展,但部隊傷亡較大,仍未能突破日軍城垣防線。霍揆彰召集各指揮官研究攻城和街市作戰方法,認為除在炮、空火力掩護下強攻外,並無其他良策。此後,中國軍隊即在火力支援下,從全線向日軍發起進攻,日軍則繼續憑險據守。
8月13日,日軍騰衝守備隊指揮宮第148聯隊長藏重康美與手下30多名日軍被炸死,日軍以太田正人繼任守備隊長。在此期間,經連續輪番攻擊,騰衝守敵傷亡不斷增加,戰鬥力不斷下降,孤立無援的日軍,已經難以逃脱失敗的命運。
8月15日後,第20集團軍向騰衝守敵發起多次總攻,戰至21日,將城牆陣地上的日軍大部殲滅。霍揆彰隨即調整作戰部署,以南門至北門線為界,東半城為第53軍作戰區,西半城為第54軍作戰區,與敵展開街市巷屋的激烈爭奪。
由於日軍依託堅固堡壘和建築工事負隅頑抗,到8月30日,攻佔地區尚不到一半。當日,霍揆彰嚴令各部限5日內肅清城內殘敵,粉碎其固守待援的企圖。次日,各部展開大規模攻勢。戰至9月7日,第54軍攻佔西半城,轉向協同第53軍作戰,逐漸將殘敵驅至城東北角其聯隊本部附近。
9月9日,蔣介石督令中國遠征軍,“騰衝必須在9月18日國恥紀念日之前奪回”。9月10日,第20集團軍各部繼續緊縮包圍圈。至12日晨,日軍騰衝守備隊隊長已知末日來臨,向第56師團師團長髮出訣別電,燒燬了軍旗和密碼本,毀壞了無線電機。次日,日軍殘部向中國軍隊發起自殺式攻擊,全部被殲。
9月14日,第20集團軍收復騰衝後,霍揆彰向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衞立煌報告:“9月14日,騰衝日軍結束了一切抵抗。”
同日,霍揆彰還向蔣介石報告稱:“所賴將土忠勇,克敵致果,業於9月14日,將困守騰城之敵全部殲滅。青白之旗乃復飄揚邊陲重鎮,萬民鼓舞,同聲慶幸。”得悉收復騰衝,蔣介石致電中國遠征軍各將領:“此次滇西反攻,指揮有方,作戰奮勇,騰衝松山等要地相繼克復,戰績輝煌,殊深欣慰。應先行傳令嘉獎所有有功官兵,希速查明詳報,以便核給勳獎為要。”蔣介石對霍揆彰本人也讚許有加,他在日記中寫道:國民黨軍在“一號”作戰中失敗,不勝慚愧,“惟霍揆彰軍之攻騰衝,克復要衝,亦足於失敗中以自慰也”。
霍揆彰在《遠征軍會戰概要》中對騰衝戰役是這樣説的:“騰衝攻城之戰,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戰後,經霍揆彰提議,在騰衝修建了中國遠征軍國殤墓園,以安葬犧牲的遠征軍將士。有史料稱,騰衝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一次成功的攻堅戰,但不容忘記的是,這場戰役的成功是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等部將土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4] 

霍揆彰望文學校

霍揆彰少壯離家浪跡天涯,南征北戰,很少回家。其母張氏在家,年邁多病,有時雖迎養外鄉,終因頻繁搬遷,亦乏奉養,往往只居半載數月即返故里,1934年霍母病逝。惡耗飛報軍旅,霍衰不已,翹首蒼空,面向家鄉,白雲飄飄,肝膽俱裂。
是年冬,霍揆彰出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4師師長,皆眷屬及幕僚劉鼎漢等攜一連士兵護衞,日夜兼程,於12月24日奔喪回家。之後,即請鄉俗做“超度”,布孝堂,行家祭,擺鏈席,酬弔客。翌年1月2日,將其母安葬於故居後山坡上。
霍甚感母恩未報,於是萌生創建學校之念,一則寄託思親之心,再則投資智力,造福桑梓。他親自定下校名為“望雲學校”,寓意“望白雲而思親”。同時,選定校舍宅基於其母墓地附近的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
1938年秋,霍揆彰率部駐防益陽、常德、桃江一帶。身在湖湘,鄉情彌篤,於是聘請工程專家設計學校圖紙,委託姻親尹廉溪負責建校工程,1939年春學校破土動工。在基建過程中,又聘請潘肇高為學校主事。歷時一年,學校主體建成。
望雲學校整個建築羣體,採用傳統的“四合院”型,前棟教學樓為主體部分,樓上樓下,計有教室4間,教師辦公室4間,過廳2間,採光、通風良好,主樓兩端向後延伸為兩棟耳房,上層為學生宿舍,下層為教師住房,樓上樓下都有走廊與主樓相連,分而不散,隔而不離。主樓與耳房之間,有寬曠豁大的空坪。正門上首二樓頂懸掛校牌,浮塑“望雲學校”4個大字,落款為霍揆彰題。霍揆彰還親自擬定並書寫校訓“智勇勤樸”,雕刻有“校訓”“智勇勤樸”“霍揆彰”“民國二十九年二月”字樣的巨型校訓木板收藏在三口村一農户家。校訓木板長約2米、寬60釐米、厚8釐米,系由整段木料加工而成。
在建校的同時,霍揆彰又委託本村鄰友廖文清等到安仁湘灣、永興四甲裏購置校產,作為辦學的常年基金,還將他家原有田山劃歸學校所有,其嫂至則由學校適當供給生活費,鄉里父老無不讚賞稱道。
1940年初,各項辦學條件就緒,霍揆彰自任望雲學校第一校長。以舉事潘肇高為首,聘請教師,組成班子招生開學。當時所延聘者,多是在外求學或從事教育顧有名望之人,如李道合、邱文翰、周文鬱、孟錦棠等,學校因師資力量雄厚而聲名大震。在望雲學校就讀的學生,除三口附近幾個村子的少年兒童外,臨近村甚至外鄉的青少年也幕名前來求學。
望雲學校辦學8年,因戰亂和籌資困難於1947年停辦。1949年炎陵縣解放,望雲學校校舍由人民政府接管轉作三口小學使用。1990年代,三口小學新建教學樓,望雲學校老校舍與新校舍一併使用。因農村集中辦學改革,1990年代末三口小學改為東風學校三口教學點,設小學一、二年級教學班和幼兒園。
2012年,炎陵縣人民政府公佈望雲學校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
  • 1.    任寶根編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徵略[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386.
  • 2.    騰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編. 騰衝老照片[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93.
  • 3.    餘克禮,朱顯龍主編;張民憲,高景軒,彭付芝副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1263.
  • 4.    宋弘午, 關華. 浴血遠征 : 中國軍隊遠征滇緬戰記[M].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4.229-233.
  • 5.    政協炎陵縣文教衞體和文史委員會編;歐陽鵬志主編;黃建林,劉炎陵風物《炎陵文史》第10輯[M]. 2019:192-193.
  • 6.    黃埔軍校同學通訊錄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引用日期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