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克II

鎖定
柯蒂斯 F11C 蒼鷹(Curtiss F11C GosHawk) 是1930年代美國海軍雙翼戰鬥機。此機型是柯蒂斯-萊特公司為美軍制造的一系列固定翼飛機中並不太成功的一種型號。
中文名
霍克II
外文名
Curtiss F11C GosHawk
性    質
雙翼戰鬥機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30年
長    度
22 ft 7 in(6.88 m)
由柯蒂斯公司試飛員William 由柯蒂斯公司試飛員William
由柯蒂斯公司試飛員William J. Cresswell駕駛的XF11C-2 蒼鷹,照片拍攝於1933年8月4日的一次試飛中。 類型 艦載戰鬥機/戰鬥轟炸機 製造商 柯蒂斯飛機與發動機公司 首飛 1932年9月 服役 1932年4月 主要用户 美國海軍 量產 1932年10月 製造數量 28架加上2架原型機 乘員: 1 長度: 22 ft 7 in(6.88 m) 翼展: 31 ft 6 in(9.6 m) 高度: 9 ft 8.625 in(2.96 m) 翼面積: 262 ft2(24.34 m2) 空重: 3,037 lb(1,378 kg) 最大起飛重量: 4,132 lb(1,874 kg) 發動機: 1×Wright R-1820-78 Cyclone radial, 700 hp(522 kW) 性能最高速度: 202 mph (325 km/h) 巡航速度: 150 mph(241 kp/h) 實用升限: 25,100 ft(7,650 m) 爬升率: 2,300 ft/min(701 m/min)
1932年4月,當柯蒂斯公司計劃開發Model 35B時, 美國海軍與公司定約開發Model 34C, F6C的改進型F11C。主要的改進包括600 馬力 (447 kVV)Wright R-1510-98 星形發動機, 主起落架單元的單腿懸臂,對翼間間距微小的增加,操縱系統上使用更多的金屬蒙皮已代替原有的紡織品蒙皮,裝備2挺0.3 in(7.62 mm)口徑固定前射機炮,同時機身下方有一個可掛載474 lb (215 kg)炸彈或副油箱的掛載點。在柯蒂斯公司內部稱為Model 64 goshawk,美國海軍稱為XF11C-1 (在將其列入戰鬥轟炸機名錄後改名為Xbfc-1)。飛機使用金屬結構、紡織品蒙皮,使用了從YP-23上拆除的小室機翼結構。並於1932年9月交付使用。
在訂立2合同購買XF11C-1的前夕,海軍已經購買了一架公司自有的Model 64A驗證機。它安裝了一台Wright R-1820-78 螺旋槳發動機, 帶有低壓輪胎滑行輪的略長的主起架支架,在尾撬上安有一隻尾輪,尾部控制舵面由紡織品蒙皮,同時擁有兩個機翼下方掛載點,可用來掛載2個50 gal (189 l) 副油箱或輕型炸彈或者一個漿叉用以在俯衝轟炸釋放炸彈時使炸彈避開螺旋槳面。
後來由XF11C-2(後來改稱成XBFC-2)的試飛中得知此型飛機尚有數點需要做略為的修改。在這些小修改完成以後,XF11C-2成為了F11C-2的原型機。在1932年10月,身兼雙重角色的F11C-2戰轟機共收到了28架試驗機的訂單。
自1934年3月起,蒼鷹被改成了半封閉的駕駛艙,在軍隊接收到修改過的BFC-2之前也做了一些戰轟機角色的變動(海軍比較希望它是一架“轟炸戰鬥機”),在XF11C-2的訂單中最後一架飛機被改裝成了XF11C-3原型機,載有一具強大的R-1820-80引擎和由手操作的可收式起落架。
試飛中的XF11C-3 試飛中的XF11C-3
試飛中的XF11C-3 Goshawk
試飛中的XF11C-3 Goshawk
The only US Navy units to operate the F11C-2 were the Navy's famous "High Hat Squadron", VF-1B, aboard the 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 (CV-3), and VB-6 briefly assigned to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In March 1934 when the aircraft were redesignated BFC-2 the "High Hat Squadron" squadron was renumbered VB-2B, and then VB-3B, and retained its BFC-2s until February 1938. VB-6 never actually embarked on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BFC bombers
The F11C-2 Goshawk was produced in two export versions as the Hawk I and Hawk II fighters. Essentially a modified XF11C-2, the Hawk II was fitted with a Wright R-1820F-3 Cyclone rated at 710 hp at 1,676 m and 356 litres of fuel while the Hawk I had 189 litres of internal fuel. Both versions carried the same armament as the production F11C-2. Only the Hawk II was exported in quantity with Turkey, the first customer taking delivery of 19 on 30 August 1932. Colombia placed an order at the end of October 1932, receiving an initial batch of four twin float-equipped Hawk IIs, the first of a total of 26 float fighters delivered by the end of July 1934. The Colombian Air Force used Hawk II F-11C in the Colombia-Peru War in 1932-3. Nine Hawk IIs were supplied to Bolivia, of which three had interchangeable wheel/float undercarriages; four were delivered to Chile, 52 to China, four to Cuba, two to Germany, one to Norway and 12 to Thailand.
XF11C-1 (Model 64)
烏德特的柯蒂斯 烏德特的柯蒂斯
烏德特的柯蒂斯 霍克II (D-IRIK)型飛機波蘭航空博物館展示。
由Curtis F6C Hawk衍生的第一架原型機。
XF11C-2 (Model 64A)
第二架原型機,重編號為XBFC-2。
F11C-2 (Model 64A)
量產機,重編號為BFC-2,共造了28架。
XF11C-3 (Model 67)
一架裝備了可收式起落架和700 匹馬力(522千瓦)的R-1820-80引擎的F11C-2,只有一架做了這個更改。
XBFC-2 Hawk
改造成戰轟機的XF11C-2原型機。
BFC-2 Hawk
F11C-2的重新設計版。
BF2C-1 Goshawk (Model 67A)
XF11C-3的量產機型,共造了27架。
霍克II型 Hawk II (Model 65)
XF11C-2的出口型, 製造了126架,包括32架水上飛機。(供應玻利維亞、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古巴、德國、挪威、泰國和土耳其)
霍克III型 Hawk III
BFC-3的出口型,使用一台770 hp (574 kW) R-1820-F53發動機,供應中國和泰國
霍克IV型 Hawk IV (Model 79)
裝備了790 匹馬力(589 千瓦)的R-1820-F56引擎的對中國出口版,共造了125架霍克II和IV。
乘員: 1
長度: 22 ft 7 in(6.88 m)
翼展: 31 ft 6 in(9.6 m)
高度: 9 ft 8.625 in(2.96 m)
翼面積: 262 ft2(24.34 m2)
空重: 3,037 lb(1,378 kg)
最大起飛重量: 4,132 lb(1,874 kg)
發動機: 1×Wright R-1820-78 Cyclone radial, 700 hp(522 kW)
性能
最高速度: 202 mph (325 km/h)
巡航速度: 150 mph(241 kp/h)
實用升限: 25,100 ft(7,650 m)
爬升率: 2,300 ft/min(701 m/min)
武器
在前機身安裝2 × .30 in (7.62 mm) 勃朗寧固定前向開火機關槍,三個掛載點可掛上共計500 lb (227 kg)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