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震雷山風景區

鎖定
震雷山風景區坐落在平橋區城南,佔地19.2平方公里,西側是由南向北流的東雙河、杜河在此交匯流入海河.南側和公路向南通向另一名勝雞公山,向西達國家級名湖——南灣湖。東側是羅山縣、平橋區界山——靈山,峯頂是人佛教聖地--靈山寺。北側是寬二百米的溮河.溮河對岸是繁華、熱鬧的平橋中心城區。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把它們連在一起。震雷山風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中文名
震雷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平南大道中段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佔地面積
19.2 km²
人文景觀
雷峯寺,勝泉寺,真武廟等

震雷山風景區簡介

使震雷山風景區更完美,是近年來,平橋區各屆黨委、政府領導的心願和務力方向。2004年以來,以區委書記王榮紅、區長張明春為首的黨委、政府,把開發利用震雷山風景區放到了迅速發展平橋經濟重中之重的位置。成立了以副書記楊良新為首的震雷山風景區工作班子,功能齊全的震雷山風景區,除了自然界留下的美麗景觀,歷朝歷代留下的人文景觀,和難忘的美
圖
(1張)
好傳説。商業旅遊一條街、別墅羣、演藝廣場、居民新村、濕地公園、農家樂等適合現代生活的服務項目將會給到震雷山風景區休閒,旅遊的人留下美好的記憶。
震雷山。平橋中心城區溮河河南側,屬靈山脈系,佔靈山脈系的四分之一。應區委書記王榮紅、區長張明春之邀,2005年元月著名書畫家、區長級幹部李春恩寫了一首“詠震雷山”的詩,以喚外籍鄉友之故情。

震雷山風景區詩詞

何時飛峙淮術邊?楚天由此展嬌顏。
溮溪如練攬腰間,山嵐疊翠起雲煙。
千年古剎疊火地,晨鐘暮鼓撼佛田。
喜看今日震雷山,淡裝綠紗一天仙。
千百年的自然界給我們留下了美麗的震雷山,歷朝歷代的人們又在其中打造了一些令人嚮往的景觀,留下了一些難忘的傳説,得天獨厚的晨雷山,滿山的映山紅.到處的蘭花.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茶園。
據史書記載.震雷山的自然景觀有山頂上的“雷沼噴雲”,西北方向的雙尖形乳峯.西邊兩河口大山頭往南六里的烏風洞,三人才能全抱的銀杏樹,山間的聖泉,聖泉水等。人文景觀有山頂上的雷峯寺,山間的勝泉寺,真武廟及三月三廟會,茶園等,難忘的傳説有石沼潛龍,奶頭山説,烏雅道人得道處,震雷山寨避匪,萬壽寨避難等。
“震沼噴雲”。震雷山頂上的有兩個石沼,其水清冽,洋溢無增減,每天陰,雲自沼出,天將下雨即有浮雲籠罩,由於景象奇特,相傳有龍潛於內,人以石投下,則砉然作聲,如雷震一樣。故稱“雷沼噴雲”,為信陽八景之一。
乳峯。位於震雷山西北.形以奇特,老百姓稱奶頭山。到過震雷山,看過奶頭山.不管走多遠的遊子,母親哺育之情會一生不忘,報恩之心愈甚。
烏風洞。位在震雷山西側兩河口大山頭通南六里。相傳烏鴉道人在此得道.洞的外面有唸經石,左側有仙人牀,右側有木魚台,洞兩旁有旗杆窩。後因土匪將搶來的婦女藏於洞中,官家只好將洞封堵。

震雷山風景區震雷山寨

在震雷山南麓,1935年還存有舊址。該寨鹹、同間修以避匪。咸豐、同治年間應在公元1851年至公元1875年。公元1851年即太平天國起義。公元1856年下半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被成豐皇帝鎮壓下去。另一説,震雷山寨鹹、同間土人修寨避難。説明該寨系鄉、民所修,鄉、民應該不會害怕農民起義軍,躲避的匪應該是成豐皇帝亂殺無辜。

震雷山風景區萬壽寨

在勝泉寺,清初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董正修續修,可容七百人。
百年銀杏樹。該樹在勝泉寺門外右側,百年以上,沒有三人,不能抱之。樹幹挺拔,大面積遮蔭。1958年因大辦鋼鐵,該樹被毀。現在不論是誰,站在那裏,看着磨盤大,接近地面鋸口平整的樹根除了感嘆都會有所思。這個大樹根它見證了在1958年以前震雷山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不少和它一樣高大的樹木。所幸的是.在那以後不久,離大樹根十多米以外的銀杏根,在聖泉旁邊又冒出來兩棵銀杏苗,現在該兩棵銀杏,高十米以上,直徑分別在30多釐米。由於它們生長在重視生態平衡、保護植被、人和自然界和諧相處的年代,將會茁壯生長。
聖泉。勝泉寺前面有泉水自石罅流出,長年不斷,四季澄清,其味甘冽.雖大旱也不不竭。山腳稻田、靠此灌溉,稻米內部品質優於其他異地聖泉水。震雷山所有的泉水都源源不斷的流入溮河,之所以稱震雷山的泉水為聖水,是因為它和其它溮河源頭水一樣,有其獨特的功效。用它沏茶,其味甘冽、香郁,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常以溮水烹煮茶。用其煮飯,米飯清香,用此水的壺具、煮具,無沉澱、無結垢,潔淨如新。長期飲用溮河源頭水的人,人體內臟可以避免生長各種結石。建設在震雷山腳下年產二十多萬噸的啤酒廠.其用的釀造雞公山牌啤酒的水.就是取自震雷山西側的兩河口。

震雷山風景區雷峯寺

在震雷山頂.信陽八景之一的“雷沼噴雲”就在寺前。
勝泉寺。在晨雷山北冀,由於寺前水質優良,此寺故名聖泉寺。清代乾隆年間重修。乾隆皇帝公元1735年繼位至公元1795年,在位60年。1752年、1762年他耗費巨資為其母親孝聖憲皇后做六十和七十大壽.聖泉寺重修當在此期間,距今已是250多年,聖泉寺的聖字犯了孝聖憲皇后的大忌,為躲當時的文字獄,聖泉寺改為勝泉寺,也應是此期間。由於歷史的原因,聖泉寺的前殿已片瓦沒餾。從遺留下的基礎和門口三人才能合抱的銀杏樹根基看,當年的聖泉寺當是氣勢不凡,香客不斷的寺廟。
三月三廟會。改革開放以後。每年陰曆三月三日,羣眾會自發聚集在震雷山北麓,參加歷史沿革下來的廟會。屆時入山人海,商販雲集。據史載,舉行廟會的地方有真武廟,香火甚盛。
茶園。震雷山的南坡,北麓,大片大片齊整的茶園,讓人賞心悦目。據史載,清末,邑(縣、城)人於其麓種茶。味甚佳。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當時只能用溮河的聖水煮外地茶。而我們現在卻能很容易地品嚐到震雷山味佳的茶和特有的的水煮出來的色清味香讓人心曠神怡茶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