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震澤縣

鎖定
1724年(清雍正二年),由於蘇州府吳江縣人口、賦税繁多,分出其西部設立震澤縣,2縣共用1個縣城,同屬蘇州府管轄。1912年(民國元年)撤廢震澤縣,併入吳江縣。
中文名
震澤縣
現在地址
併入吳江縣
廢除時間
1912年(民國元年)
始建時間
1724年(清雍正二年)

目錄

震澤縣簡介

1、清代江蘇省蘇州府震澤縣:
1912年(民國元年)撤廢震澤縣,併入吳江縣。
震澤縣下設有平望、震澤二巡司,分駐平望鎮震澤鎮

震澤縣發展歷史

2、解放初震澤縣(蘇南軍區太湖剿匪指揮部):
太湖地區的土匪,十分複雜,源遠流長,在舊中國一直是一大患。國民黨反動派為剿匪也專門成立了水上警察廳,但結果是官匪勾結,越剿越多。抗日戰爭期間,太湖有我們新四軍領導下的太湖游擊隊,前後領導人為顧復興、薛永輝,也有“忠救軍”和地方惡霸土匪。全國解放後,一些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勢力以太湖為依託,勾結湖匪惡霸,殘害百姓,搶劫財物,妄圖東山再起。大軍南下後,就開始了太湖的剿匪工作。在我來之前,沿太湖的各軍分區已經消滅了多股頑匪。如1949年5月,蘇州、無錫剛解放,二十四團在吳江震澤一帶,消滅了慣匪張本為頭目的30多人的武裝土匪。
開始,剿匪工作由湖州、嘉興、蘇州、常州等軍分區分別進行,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雖然成果不小,但一些頑匪仍有隙可乘,他們到處流竄。特別是那些小股頑匪,隱藏在羣眾中。太湖附近的一些老百姓,為了免受匪患,也不敢得罪他們。有時匪民混在一起。因此,雖然面上掃清了一些明目張膽、窮兇極惡的土匪,但他們的徒子徒孫,和一些隱藏很深的土匪,仍然未能受到徹底的打擊。羣眾中流傳一句話,説:“田裏野草拔勿光,太湖土匪捉勿盡。”老百姓還是怕土匪,懷疑共產黨是否真有力量徹底肅清太湖土匪。
為徹底解決禍害百年的太湖流匪,保護羣眾正常生產和生活,鞏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權,“三反”、“五反”時期上級把環太湖的七個市(縣),成立統一指揮的蘇南軍區太湖剿匪指揮部,由朱亞明任總指揮,行政上還單獨成立震澤縣,所轄範圍為太湖湖面、島嶼和沿湖的港口碼頭要地。蘇南軍區黨委抽調一個偵察連,100多人,作為機動部隊,派了黃、李兩個參謀,一部電台,三條機帆船。總指揮部開始設在吳縣光福鎮,後來移到吳縣東山鎮。遇有重大圍剿任務,可以隨時請調地方武裝配合。
當時,太湖匪情有國民黨“反共救國軍”番號的匪徒,有六七股;還有一夥“水滸幫”。這些土匪成份複雜,流動性大,出沒無常,基本上以太湖為基地,也有以陸地為基地的。根據嵊泗列島剿匪和反霸的鬥爭經驗,以軍事圍剿為後盾,發動和依靠廣大羣眾進行聲勢浩大的政治和政策攻勢,保護羣眾利益,孤立頑匪。
剿匪工作的關鍵,是充分發揮黨的政策威力,真正做到“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剿匪一開始,由於匪首的威脅和欺騙,羣眾不大敢接近我們。我們通過抓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政策攻勢,或嚴懲或寬大。黨的政策威力一經發揮,廣大羣眾就覺悟了,首匪和追隨者就分化了,民匪也分離了,“老黑魚”也藏不住了。我們的另一個措施是,通過地方政府把太湖裏的漁民組織起來,各種船舶統一登記註冊。在蘇州胥口、宜興周鐵橋、無錫獨山門等通往太湖的重要港口,都設立了檢查站,對來往船隻嚴加檢查。同時要求參加剿匪的戰士,都要熟悉漁民、船民、農民、商人的特點和土匪的特徵。專門給戰士上課,講漁民的腳與一般陸地上勞動人民的腳有什麼不同,臉的皮膚有什麼不同,要求戰士仔細分辨。對於既捕魚又當土匪的“水滸幫”,只要不是政治性的和犯有嚴重罪行的,以教育為主,一經查獲,登記管理,給予改過自新機會。嚴加控制太湖裏的五帆大船,因為這些船隻以湖為家,流動性大,很容易隱藏股匪。對為數眾多的小網船,我們動員漁民陸地定居。在沿太湖劃出地段,建立行政管理區。這些組織措施,為我們以後有秩序的管理打下了基礎。
通過一年多艱苦細緻工作,殘留小股土匪一一落網。我們消滅了多股國民黨“東南反共救國軍”殘匪,繳獲一部分武器彈藥。有個匪首綽號叫“小豆腐”,他原是太湖游擊隊薛永輝司令手下的一名警衞員,抗日戰爭時期叛變革命,淪為湖匪,罪惡累累,手下有三四個人。“小豆腐”本人隱藏在吳縣陽山一帶,作案卻在太湖地區。羣眾發動起來後,這些匪徒的老底就一一暴露,無藏身之地,最後全部落網。匪首“小豆腐”被地方公安部門擒獲鎮壓。太湖剿匪完成後,震澤縣也隨之撤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