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震旦博物院

鎖定
震旦博物院(Musee Heude)是1868年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會士韓德祿(又叫韓德)創建的。地址在上海徐家彙,屬於法國耶穌會在上海舉辦的文化事業。
中文名
震旦博物院
成立時間
1868年
創始人
韓德祿
主要藏品
古器物等

震旦博物院博物院簡介

1883年在徐家彙總院之南建築院舍,主要收藏動植物標本。入門後須投名片,即有人招待參觀。這家博物院在徐家彙時代,中文名是“徐家彙博物院”,英文名“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1930年由於舊院舍不敷應用,在震旦大學內另建新院舍,並由學院管理。其名稱改為法文“Musee Heude“, 以紀念韓德。中文為”震旦博物院“。主要收藏動植物標本。(注:震旦博物院非震旦博物館

震旦博物院發展歷史

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韓伯祿(Père Heude)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創建,是外國人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博物館,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座博物館。
建院時,初名“自然歷史博物院”(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設於徐家彙天主堂(今蒲西路220號)旁邊。光緒九年(1883年),在徐家彙耶穌會總部之南建造專用院舍,名為“徐家彙博物院”。民國19年(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223號震旦大學旁建造新式樓房作為新院舍。落成後,徐家彙博物院藏品全部遷入新址,改屬震旦大學管理,遂改名為“震旦博物院”。為紀念創辦人韓伯祿,外文名稱為“Museum Heude”。
博物院藏品大多系修道院院長達維特(A.Divid)在華北採集的生物標本和韓伯祿、柏永年(P.Courtois)在長江流域各省採集的珍奇標本,貯藏中國所產植物標本十分豐富,有“遠東第一”之稱。同時徵集中國文物。
院內設生物研究部和古物部,有自然標本及中國文物兩大陳列室。自然標本展出動物、植物、礦石、昆蟲等標本;中國文物展出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錢幣等。甚至還有鴉片煙槍和女子繡花小腳鞋,以及將西藏劃出中國境域的地圖。
該院經常選擇有特色的標本供學者研究,並在接待各國學者來院研究的同時,還分寄往世界各地供專家研究。
早期免費參觀,後期憑票入場,票價法幣2角。建國後停止對外開放。1953年1月25日,由上海市文化局代表中央文化部,會同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辦理接收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