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震懾

(軍事術語)

鎖定
震懾是一種軍事術語。使用武力、瞭解對方弱點及巧妙實施軍事行動的才智與能力水平,是達成震懾的關鍵因素。
中文名
震懾
類    型
軍事術語
來源出處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軍事學者H.K.厄爾曼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軍事學者H.K.厄爾曼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了震懾的觀點。在《震懾:獲得快速主宰》研究報告中,首次全面論述了通過震懾達成快速主宰(在短時間內迅速控制整個作戰環境,給對手造成壓倒性的震懾,瓦解其繼續抵抗的意志)的新戰略觀點。研究報告於1996年由美國國防大學出版。震懾論一提出,就受到了國防部長D.H.拉姆斯菲爾德的推崇,國務卿C.L.鮑威爾也是這個理論的支持者。震懾理論受到美國官方的肯定,併成為制定對伊作戰方案的理論基礎。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作戰行動的代號之一“震懾”就是取自這一研究報告。美軍明確提出,快速主宰的根本在於施加足夠的震懾,影響敵人的意志、判斷和理解力,從而達成預定的政治、戰略和作戰目標。通過震懾影響敵人的意志、判斷和理解力,從而達成快速主宰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厄爾曼等人列舉了九種方式:①壓倒兵力。儘可能迅速地對敵使用大規模或佔壓倒優勢的兵力,以己方和非戰鬥人員最小的傷亡和損失,達到解除敵方武裝,使敵方失去戰鬥力或在軍事上無力抵抗的目的。②打擊社會財富。運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非核系統等打擊對方的社會及其財富,對整個社會,包括領導層和公眾產生影響,在數小時或數天內迅速擊敗對手的意志。③大規模轟炸。使用大規模轟炸或精確轟炸打擊對方軍事目標和相關部門,使敵最終因衰竭而崩潰。④閃擊戰。利用嚴格針對任務的、足夠實施“外科手術式”的閃電打擊的精確力量取得震懾效果。⑤斬首行動。有選擇地、迅速地摧毀或消滅對方軍事、政治、社會的重要目標。目的是通過打擊和傷害軍政首腦或要害部門,使其相信抵抗是徒勞無益的。即通過有選擇地快速使用恫嚇力量達到震懾目的,進而迫使其屈服或投降。⑥欺騙。通過欺騙、誤導及散佈假情報達成震懾效果。⑦“古羅馬軍團”。歷史上,古羅馬軍團憑藉其戰無不勝的聲望,順利統治着從大西洋到紅海的廣袤帝國。美軍認為,要像古羅馬軍團一樣,使敵相信對手是戰無不勝的。這是懾止並戰勝敵人的方式之一。⑧衰敗與認輸。對敵方不採用大規模破壞的手段,而是採取一些長期政策,如經濟禁運、封鎖、襲擾並惡化敵方環境以及其他懲罰行為,使敵方社會在一段時間內衰敗,迫使對方最終認輸。⑨使用防區外能力實施精確打擊。即能夠使用武器的地方就不要使用人員。通過使用隱身轟炸機、遠程巡航導彈等武器,有選擇地對敵重要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達到懾止敵行動的目的。美國軍方認為,為達成震懾目的,可選擇的打擊目標有:國家或羣體的軍隊、平民、工業、基礎設施及社會的組成部分。在某些情況下,時間是達成震懾的關鍵因素,即把重點放在迅速或突然達成的震懾上。但有時震懾的效果必須通過累積達成。使用武力、瞭解對方弱點及巧妙實施軍事行動的才智與能力水平,是達成震懾的關鍵因素。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