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束固化油墨

鎖定
採用電子束能量固化的油墨稱為電子束固化油墨。主要由顏料、連結料、輔助劑、色料等組成。
中文名
電子束固化油墨
外文名
electron-beam curing ink
含    義
採用電子束能量固化的油墨
組    成
顏料、連結料、輔助劑、色料等
簡    稱
EB墨

電子束固化油墨介紹

電子束固化油墨是指用電子束照射,在瞬間即能固化的油墨。
所謂能量固化油墨,就是油墨在輻射能照射下,固着或硬化在承印物上,從而獲得乾燥的印跡。能量固化技術主要有UV光固化和加速高能電子束(EB)固化兩種形式,其中採用電子束能量固化的油墨稱為電子束固化油墨。下面主要介紹電子束固化油墨的固化原理及其化學組成。 [1] 

電子束固化油墨固化原理

普通油墨印刷後墨膜層的乾燥,一般是油墨中的連結料被承印物吸收和揮發,固態物質則保留在承印物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墨層。而電子束固化則是藉助電子束做照射能源,與活性液體化學配方進行輻射化學反應,在常温下迅速乾燥固化的過程。
由於電子束是一種輻射,所以也可以把電子束輻射歸於輻射固化一類。輻射固化是在現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它主要是採用一種掃描型的電子加速器,輻射固化中電子加速器的電子束對基材表面掃描從而實現固化加工,其基本含義就是利用紫外光或電子束為能源,引發具有化學活性的液體配方,在基體表面實現快速反應的固化過程。紫外光固化和電子束固化技術不同於傳統技術(例如熱固化)的最大優點在於輻射固化採用高效能源的紫外光或電子束作為引發手段,快速實現塗層固化。其中電子束輻射則是由一批經過加速的電子流所組成的,在高能電子束的作用下,產生自由基或離子基,自由基或離子基再與其他物質交聯成網狀聚合物,與紫外光相比,粒子能量遠遠高於紫外光,能夠使空氣電離,且電子束固化一般不需光引發劑,能夠直接引發化學反應,對物質的穿透力也比紫外光大。 [2] 

電子束固化油墨組成

EB墨的主要化學成分與一般油墨相似,主要由顏料、連結料、輔助劑、色料等組成。
(1)單體
單體是低分子量的化學物質,它能決定油墨乾燥後墨層光澤度、彈性以及硬化程度等方面的表面特性,另有一些單體是能量固化油墨有害性的源泉。在實際生產中,EB油墨一般採用多種單體結合以獲得滿意的固化速度、粘度、附着力、彈性、硬度、抗衝擊強度、耐溶劑性等性能。
(2)樹脂
樹脂是油墨的化學骨架,直接影響油墨的稠度、潤濕能力和交聯特性等。EB油墨中使用的預聚物一般為流動性較好的丙烯酸低聚物。常用的預聚物有環氧丙烯酸樹脂、聚酯丙烯酸樹脂、丙烯酸聚氨酯、氯化聚酯丙烯酸樹脂等。
(3)添加劑
主要是有針對性的改善油墨的物理、化學性能,一般的成分包括蠟、潤濕劑、改變油墨特性的調墨劑等。
(4)顏料
對於一般油墨而言,色料顆粒大小和濃度會影響油墨的固化速率,故選色料時還要考慮色料的顏色,但是由於高能電子束的能量足夠固化厚實的墨膜層,所以電子束油墨在選擇色料時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電子束固化油墨網印

電子束固化油墨同UV油墨一樣,在網印中也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綠色”油墨之一。由於電子束固化油墨不受墨層厚度的限制,操作起來也比紫外線光固化油墨更為安全。
美國芝加哥家電印製公司已利用這種油墨加工生產薄膜開關,將厚膜絲網印刷後的印品放入電子束輻射干燥裝置,油墨在電子束的輻射下只需幾毫秒時間即完全乾燥,印品光澤好,薄膜觸感強,又耐摩擦,效果令人十分滿意。但是這種油墨及其輻射干燥裝置的售價十分昂貴。推廣起來尚有困難,但由於它能節省乾燥時間,確保產品質量,不污染環境,因此具有發展前途。

電子束固化油墨優缺點比較

EB和UV油墨都具有一些優點。能量固化油墨與一般油墨相比,最主要的優點是能量固化油墨具有不污染環境的特點。UV或EB油墨和塗料的固化度幾乎達到100%,其成分中不含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的VOC(有機揮發物)。
此外,採用UV和EB油墨印刷的印刷品外觀漂亮,耐抗性能優越,為印刷品增加了光澤度和立體感。與普通油墨相比,能量固化油墨能夠在瞬間乾燥固着,使印刷、塗布上光和複合等工藝的聯機作業成為可能。
釆用UV和EB油墨印刷還能夠減少印刷機的清洗時間,因為墨斗或印刷機上的UV和EB油墨即使存放一個晚上,也不會出現結皮硬化現象,因此減少了油墨的浪費。
一旦印刷廠下定決心採用能量固化油墨印刷,權衡EB油墨與UV油墨的優缺點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就成本而言,EB油墨的價格與UV油墨很接近。EB油墨的配方中不需要昂貴的光引發劑(光敏劑),但是EB油墨配方中組合了另外一些昂貴的原材料,以賦予印刷品精美的印刷效果,且在特殊應用時具有良好的耐抗性。
UV油墨和EB油墨在功能方面的最大差異,應該是它們在食品包裝印刷中的應用不同。在食品包裝印刷中,EB油墨印刷效果穩定均勻,可重複性好,而且油墨成分中沒有光引發劑。所以,EB油墨的印刷品氣味小一些,油墨中的成分遷移少一些。
儘管EB油墨起初的成本比UV油墨稍微貴一些,但是EB油墨的性能更好些,有時印刷品可能需要複合三層薄膜到其表面上,使印刷品在瞬間完成雙面的乾燥固着。採用EB油墨印刷,印刷速度可高達3000英尺/分鐘,EB固化設備的耗能量呈下降趨勢,使EB油墨印刷的效率更高。
EB油墨的優點是固化程度充分,尤其是厚實油墨膜層的固化比較徹底,氣味較小,固化中不會出現導致承印物變形的強熱量;其缺點是資金投入大,運作成本高,EB固化裝置和氮氣容器的佔地空間受到限制。
製備EB油墨的原材料成本通常比UV油墨低一些。由於EB油墨中不需要光引發劑(光敏劑),因此EB油墨原材料的成本比UV油墨原材料低。但是,當我們衡量EB油墨的整體成本時,還必須考慮另外一個影響成本的因素,由於原材料的純度很高才能獲得低氣味的EB油墨,所以高度提純的原材料的價格要高一些,同時實驗室對原材料和成品油墨的純度分析也是要考慮的成本因素之一。另外,EB固化設備運轉和維護也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油墨產品的檢測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儘管如此,EB油墨和UV油墨各具特色,因此在它們之間取捨也是一個難題。EB油墨和UV油墨的比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真的應該把它們當作完全不同的工藝來對待。基本上,EB油墨印刷工藝侷限在輪轉印刷機上,將來可能會有所變化。EB油墨的固化必須處於惰性空氣中,因此固化時需要氮氣存在。EB固化系統的價格呈下降趨勢,實際上EB固化系統的費用可能比輪轉印刷機的機組間安裝UV燈的翻新費用還要低一些。
另一方面,EB油墨具有一些明顯勝過UV油墨的優點:不會釋放臭氧;不需熱源的冷固化;固化不受油墨顏色的影響;固化深度更徹底;沒有光引發劑因此氣味小。
每一家印刷公司對印刷品性能和印刷整體成本的底線都有不同需求。與UV固化油墨印刷相比,EB油墨印刷的產品質量更穩定,針對不同印刷活件的固化程度的預測性更可靠。與UV油墨相比,EB油墨的固化程度更為均勻穩定,與油墨顏色和油墨膜層厚度無關。由於EB油墨不需要光引發劑,EB油墨印刷品氣味很小甚至沒有氣味。UV固化燈結構複雜,因此維護比較困難。
由於EB固化設備的成本高,因此很多印刷公司往往到最後才作出購買決定。如果印刷公司採用EB油墨印刷塑料薄膜,印刷廠會擔心EB油墨對塑料薄膜有降解作用,最終影響塑料薄膜的完整性。此外,像UV油墨一樣,EB固化設備不適宜安裝在多色印刷機的機組與機組之間,如果採用這樣的策略,那麼設備費用是很昂貴的。一些印刷廠在機組之間安裝UV固化單元,而在印刷機末端安裝EB固化單元來固化印刷品。 [3] 

電子束固化油墨發展趨勢

電子束固化油墨技術的應用隨着新技術的不斷突破,尤其是油墨附着力方面的改善,電子束固化油墨開始在原來用量不太可觀的領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美國芝加哥家電印製公司,該公司已經利用這種油墨加工生產薄膜開關,將厚膜網版印刷後的印品放入電子束輻射干燥裝置,油墨在電子束的輻射下只需幾毫秒時間即完全乾燥,印品光澤好,薄膜觸感強又耐摩擦。但是由於這種油墨及其輻射干燥裝置的售價昂貴,推廣起來尚有困難,但由於它能節省乾燥時間,確保產品質量,不污染環境,因此具有發展前途。儘管不同廠家的油墨產品在性能方面有些許差異,但就形勢來看,未來的eb油墨應該向着下面幾個方向應用:
  1. eb油墨在配套固化設備上的改進eb油墨對配套的固化設備要求比較高,雖然電子束固化時,只需要一個離子陰極管,但卻必須嚴格控制固化處理室內的活性氣體含量,這也是導致固化設備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今後eb油墨在配套固化設備方面應該是向着連機固化單元組合方向發展,並不斷降低固化設備的成本,以期能在普通印刷機上進行印刷。
2.eb油墨在清洗上的改進由於eb油墨對橡皮棍、橡皮布有一定的侵蝕作用,所以eb油墨是採用專用的清洗液清洗以及相應的膠棍和橡皮布進行印刷。日後發展趨勢可能是隻需使用常規清洗劑即可清洗膠輥、橡皮布等。
3.印品質量方面的改進eb油墨對油墨黏度、粘着性的控制要求較高。在實際印刷操作中油墨的黏度是依印刷色序而降低的,但兩個色序之間的粘度差值不能太懸殊,否則會影響油墨的傳遞性能和傳墨量。eb油墨同樣要求黏度依次降低,但與普通油墨相比,eb油墨的差值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否則會產生一系列的故障。為避免故障,保證印刷的正常有序進行,今後需要對eb油墨中預聚物的改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提高印品質量。
4.eb油墨在印刷適性上的改進eb油墨在使用過程中,對潤濕液ph值和導電率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認為ph為3.8~4.1,導電率為1000~2800s/m較合適,相比於傳統油墨來説,其要求更為苛刻,所以未來eb油墨在這方面也應進行相關研究,以期達到在印刷機上的印刷加工適性與傳統溶劑型油墨不相上下的目的。
展望eb油墨在印刷業的應用前景,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油墨成本是否能夠降低到接近普通油墨的水平。不過隨着新技術的發展,相信eb油墨一定會有更為廣闊的前景。 [4] 
參考資料
  • 1.    郭彥斌. 電子束印刷油墨固化[C]// 全國輻射技術與輻射改性材料發展論壇. 2010.
  • 2.    嚴美芳. 電子束固化油墨的乾燥機理及應用[J]. 印刷雜誌, 2001(8):44-46.
  • 3.    徐海濤, 梁紅波, 熊磊. 一種電子束固化印鐵油墨: CN, CN 102321407 A[P]. 2012.
  • 4.    範錦文. 電子束固化油墨及其應用和發展[J]. 網印工業, 2006(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