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工業

鎖定
電子工業是製造電子設備、電子元件、電子器件及其專用原材料的工業部門。主要生產電子計算機、電視機、收音機和通信、雷達、廣播、導航、電子控制電子儀表等設備,生產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印刷電路板接插元件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器件,以及高頻磁性材料、高頻絕緣材料半導體材料等專用原材料。 [1] 
中文名
電子工業
領    域
電子科學技術
背    景
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

電子工業簡介

電子工業 電子工業
電子工業是在電子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以來,電子工業發展很快,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加工工藝的改進,集成電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光纖通信、數字化通信、衞星通信技術的興起,使電子工業成為一個迅速崛起的高技術產業。電子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對軍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改進了作戰指揮系統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無線電通信成為軍事通信的基本手段,被稱作軍隊的“神經”系統。利用電子技術,通過由通信、雷達、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組成的指揮自動化系統,改變了傳統的通信、偵察和情報處理手段,大大提高了軍隊指揮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效能。改進了武器裝備系統。電子技術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現代武器的威力和命中精度電子器件成了現代武器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技術是導彈、軍事衞星及其他高技術武器裝備制導和控制的核心,無論是戰略武器,還是戰術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電子技術有密切關係。使電子戰發展成為獨立的作戰手段。電子偵察電子干擾電子摧毀等形式的電子對抗,在現代戰爭中越來越重要。
電子科技已有80多年的歷史,但在20世紀40年代前發展較慢。自從發明晶體管和計算機之後,電子工業才成為新興工業,發展很快,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各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電子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新興科學技術發展產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確定了中國電子工業的遠景目標 ―― 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計算機和通信設備
電子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飛躍發展,已逐步形成了經濟信息化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微電子為基礎的計算機、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光纖通信移動通信衞星通信等產品為發展主體的產品生產格局。 同時,也迅速發展了微波、電磁波、遙感、激光、家電和“金卡”工程等迅速拓寬了電子工業發展的空間。
電子工業產品的高新技術不斷地發展,促使電子產品生命週期正在進一步縮短,加速了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有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以適應新的發展思路,將分散的設計、開發、製造、裝配進行革新和整合,使電子產品更趨向於使用標準的零部件組合產品,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更多不同的產品。

電子工業產品特點

電子工業管理特徵

技術進步快從1916年開始生產電子管起,無線電工業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階段。從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技術飛速進步,正在向巨型、微型、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
應用範圍廣電子工業產品進入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各個領域。知識、技術、資金密集;產品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已突破製造業的範圍,形成了軟件、服務、信息等新興產業;許多國家都把電子工業的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作為一個帶頭產業

電子工業產品特點

1、產品屬於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科技含量高。
2、一般為自動化生產線生產,自動化生產水平高。
3、產品零部件品種、型號複雜,自制與外協並重。
4、產品競爭激烈,升級換代迅速,產品研發投入大。
5、產品注重節能和環保以及與國際標準的接軌。

電子工業生產管理特點

電子產品生產過程有圍繞產品結構組織生產,也有按專業化特點組織生產,其生產形式既有裝配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批量生產,又有連續生產、混合式生產,大批量生產
1.裝配生產,是一種流程式產品裝配線。其產品上所需零部件或元器件大都由供應商提供,少量的主要件自行生產,產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裝配整機測試合格出廠。也有的完全按照工藝過程自動流水線裝配成一個標準部件產品出廠。這種裝配生產特點是生產週期短,上市快。
2.大批量生產,是一種典型的備貨生產,生產的產品大都是標準型產品,都屬於大批量生產。產品裝配是按流水線裝配,其生產節拍工藝裝備都是固定的。這種大批量生產特點是產品製造生產週期短,上市快。
3.混合式生產,是一種既有離散加工生產,又有流程式裝配線。其產品零件從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件,然後將零件和採購件按需分配到流程式裝配線,組裝成產品。這種混合式生產方式被電子、電器、電訊等行業廣泛採納。
4.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是一種適合市場與客户需求的產品生產,其生產特點為品種多批量小,隔一定的時期重複生產同一種產品。生產方式採用離散型加工、裝配,生產控制有一定難度,生產過程經常出現瓶頸資源和等缺料缺件現象,以靠調度來緩解生產。為不使生產中斷,常通過加大庫存量來調節生產。
5.流程式生產,是一種完全按工藝流程順序連續加工而裝配成產品,從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部件與零部件組裝成產品。這種流程式產品生產廣泛地被電子行業、機械行業化工行業等許多行業的採納。

電子工業發展

電子工業 電子工業
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情況:中國的電子工業出現於20世紀二十年代。1929年10月,國民黨政府軍政部在南京建立“電信機械修造總廠”,主要生產軍用無線電收發報機,以後又組建了 “中央無線電器材有限公司”,“南京雷達研究所”等研究生產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十分重視電子工業的發展。最初,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電訊總局,接管了官僚資本遺留下來的11個無線電企業,並與原革命根據地的無線電器材修配廠合併,恢復了生產。1950年10月,政務院決定在重工業部設立電信工業局。1963年,國家決定成立第四機械工業部,專屬國防工業序列。這標誌着中國電子工業成了獨立的工業部門。1983年,第四機械工業部改稱電子工業部。中國的電子工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形成了軍民結合、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興工業部門。到90年代初,中國電子工業已經能夠主要依靠國產電子元器件生產20多類、數千種整機設備以及各種元器件,許多精密複雜的產品達到了較高水平,並形成了雷達、通信導航、廣播電視、電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電子測量儀器與電子專用設備等六大產業。中國電子工業已具有門類齊全的軍用電子元器件科研開發與配套能力,具有一定水平的系統工程科技攻關能力;基本能滿足戰略武器航天技術、飛機與艦船、火炮控制和各種電子化指揮系統的需要;所提供的產品都達到了較高技術水平,其中不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電子工業中國電子工業

建立集中統一的組織領導體制
截止21世紀,在電子工業的組織領導體制方面,部門分割,相當分散,難以形成國家意志,難以形成拳頭。在我國當前的具體情況下,如果不形成國家意志,發展電子核心技術是無法設定時間進程表的,結果將會是繼續拖延時日,貽誤國家的大事。可否採用抓重大專項的辦法,建立一個由國家領導人掛帥、有高度權威的專門委員會,直接組織領導電子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化等極其複雜的工作。要發揮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發展電子核心技術方面務期必克
電子核心技術問題正在發展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國防安全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矛盾和心頭大患,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必須採取有突破性的組織領導體制才有希望。
加大戰略驅動的力度:戰略驅動是發展核心技術的重要的成功經驗,這已經被我國和外國的經驗一再證明,而且不論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都在採用。
我國的“兩彈一星”、核潛艇以及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都是採用戰略驅動成功的範例。“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看看三峽雄偉、壯觀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到戰略驅動的偉大力量。
蘇聯在發展軍工、武器方面的成就,也無一不是依靠了戰略驅動的力量。至今看看俄羅斯強大的國防力量,仍令人震驚,給敵對勢力以威懾。我記得40年前曾經讀過雅科夫列夫寫的一本叫做《一個飛機設計師的故事》的書,這本書描寫了前蘇聯發展軍事航空工業的歷程,其中前蘇聯最高統帥表現出的堅強意志和巨大魄力仍縈迴腦際。我對前蘇聯建立起來的三個殲擊機設計局和三個轟炸機、大型飛機設計局讚歎不已,前蘇聯把戰略驅動運用到了極至。至今這幾個飛機設計局仍然是俄羅斯航空工業的中堅力量。我國買進了它們設計的大量飛機。
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均採用國家意志、戰略驅動的做法。據稱,曼哈頓計劃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有15萬人參加,頂峯時期達到53.9萬人,耗資25億美元,歷時3年,搶在“二戰”結束前完成計劃。阿波羅計劃耗資達240億美元,帶動了美國整個工業的發展,所創產值達20000億美元。2004年美國公佈了新的太空計劃,擬在5年內投入860億美元,開始新的航天探測研究。有人説,美國的電子核心技術主要是靠市場驅動搞上去的,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美國軍方為發展武器系統、攻克核心電子技術,向企業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支持了核心技術的攻堅工作。僅僅依靠市場驅動,當今美國的電子技術是無法領先於世界水平的。
啓動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兩彈”和空間技術成為大國地位的主要標誌。發展到今天,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水平已成為新時期大國地位的新標誌。這不僅因為三種戰略科技水平決定着信息威懾力量的建立,同時它們幾乎是一切高技術、武器系統和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如國家同意採取建立專門委員會的領導體制,可考慮在專委會的直接領導下,儘快啓動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國家戰略驅動計劃。
國家戰略驅動計劃要舉起國家目標旗幟,還要圍繞發展中國自己的計算機技術體系、軟件技術體系和微電子技術體系制定出戰役的、戰術的具體行動計劃,要保證國家戰略驅動計劃的逐步落實,要按照系統工程管理的辦法,作出周密部署。
整合國家的有生力量:發展電子核心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標分散,力量分散,部門各行其是,力量難以凝聚。確立國家目標後,將有利於凝聚力量,將分散在各方面的人才集合在國家目標的旗幟之下。
建議設立計算機、軟件與微電子三個國家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示範工程中心。這些中心的建立不要從零開始,可以動用國家行政決策,從相關部門中劃分出有生力量聯合組建,要形成國家最高水準的隊伍。只要各方面以國家利益為重,本着天下為公的精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非如此,很難保證核心技術發展的進程。我相信一句話,只要國家下決心,即使條件艱苦也一定會實現。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