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對抗系統

鎖定
電子對抗系統是為完成特定的電子對抗任務,由若干電子對抗設備組成的、統一協調的整體。一般由偵察傳感設備、顯示操作設備和干擾執行設備,以及通信、指揮、控制等設備組成。較大的系統由若干分系統組成,各分系統具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特定的功能。
中文名
電子對抗系統
外文名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類    別
電子系統
組    成
偵察傳感設備、顯示操作設備
由若干不同功能的電子對抗設備和有關設備組成的統一協調的軍事電子信息系統。電子對抗系統按用途,分為通信對抗系統、雷達對抗系統、光電對抗系統和水聲對抗系統等;按運載平台,分為地面、艦載、機載、彈載和星載電子對抗系統等;按應用方式,分為綜合電子對抗系統、分佈式電子對抗系統等;按戰術用途,分為支援電子對抗系統和自衞電子對抗系統。支援電子對抗系統通常安裝在專用平台上,輻射大功率的電子干擾信號,壓制探測雷達和指揮通信鏈路,掩護集羣目標。自衞電子對抗系統安裝在被保護的作戰平台上,可對高威脅輻射源給出告警信號,並自動施放干擾、投放箔條和紅外誘餌彈,保障作戰平台自身的安全。有時把具有獨立功能、但比較複雜的成套設備稱為系統,如電子對抗偵察系統、機載輻射源定位與攻擊引導系統等。典型電子對抗系統主要由偵察接收、信號處理、顯示控制、對抗執行和系統通信等五部分組成。偵察接收部分為偵察、測向、接收設備,用於截獲敵方電子信息設備輻射的電磁信號、測量信號的技術參數和到達方向。信號處理部分為專用計算機和相應的軟硬件,用於從大量信號中分選、識別出敵方電子信息設備的輻射信號,經分析後給出最佳對抗策略。顯示控制部分由顯示器和操作控制設備構成,用於提供人機對話和人工干預的界面,並能自動或半自動地控制全系統協調一致地對敵方輻射源作出反應。對抗執行部分由有源干擾設備、無源干擾設備或反輻射攻擊引導設備構成,在系統的控制下,在特定的方向上對特定的目標發射干擾信號或投放無源干擾器材,以擾亂敵方電子信息設備的正常工作;或發射反輻射導彈,直接摧毀敵方電磁輻射源。系統通信部分由電纜或通信設備構成,用於系統內部各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遞,以及與外部的信息交換。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電子對抗設備基本上是單一功能的單機,雖然有的是多個單機組合在一起工作,但主要靠人工操作,還不能稱為電子對抗系統。60年代中期以後,在計算機和微電子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偵察、測向和干擾設備由計算機統一管理,信號處理能力、反應速度和自動化程度大為提高,出現了電子對抗系統。8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多功能一體化的電子對抗系統,與武器平台的作戰系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使電子對抗裝備的效能得以充分發揮。90年代以後,出現了區域性多平台綜合電子戰系統和集羣作戰的分佈式電子對抗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的發展趨勢是:提高電子對抗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實現高效、靈巧的干擾;進一步提高綜合化、一體化水平,使電子對抗系統與作戰系統更緊密地結合,或實現與其他電子信息系統的綜合;發展多平台的綜合電子對抗系統,實現區域電子對抗作戰;發展空間電子對抗系統,增加電子對抗的新手段,提高電子對抗的攻擊和威懾能力。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