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化學擊穿

鎖定
電化學擊穿(electrochemical breakdow)是聚合物在高壓電場作用下發生介電擊穿的一種機理。聚合物表面或內部存在氣泡,其中的氣體在高壓電場作用下,首先發生電離放電,被電場加速的電子和離子轟擊聚合物表面,產生的熱量引起高分子的熱降解,放電生成的臭氧又使聚合物氧化老化,進而導致材料被擊穿。 [1] 
中文名
電化學擊穿
外文名
electrochemical breakdow
危    害
使聚合物氧化老化
特    點
電壓作用的時間相當長
原    因
局部放電
影響因素
電壓作用時間

電化學擊穿原理及特點

電力設備的絕緣內部常常因為含有氣泡或縫隙而使電場發生畸變,由於空氣的介電係數又比其他介質的介電係數小.氣泡內所承受的場強更大,所以氣泡在電場強度比較大時,很容易首先發生遊離,出現局部放電,遊離產生電子,電子又在電場中獲得能量,撞擊介質,這樣一方面增加介質損耗,另一方面又繼續加劇遊離,在空氣遊離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出臭氧和氧化氮等氣體,這些氣體起着腐蝕介質的作用。如此不斷地循環發展下去,在電、化學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絕緣逐漸劣化變質,性能下降,最終被擊穿。這種現象稱作電化學擊穿。
電化學擊穿的特點是:電壓作用的時間相當長(幾個月或若干年),擊穿是受到日積月累的腐蝕的結果;且往往在設備的運行電壓下產生;它通常出現在電氣設備的固體絕緣中,特別是耐遊離性能差的有機絕緣材料中。 [2] 

電化學擊穿產生原因

引起電化學擊穿的直接原因是絕緣內部的局部放電。
因為局部放電時會產生臭氧,很容易使材料發生臭氧裂解;局部放電時會產生氮的氧化物,它與潮氣結合生成硝酸,發生腐蝕作用;局部放電產生的高速粒子對絕緣材料的分子鏈轟擊,發生撞擊裂解;局部放電還使介質損耗增大.材料局部發熱,加速材料耐電性能劣化,最後導致絕緣體在無異常升高的電場強度下被擊穿。

電化學擊穿影響因素

影響固體介質擊穿的因素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電壓作用時間。電壓作用時間較長時,熱的過程起決定性作用。電壓作用時間越長,其擊穿電壓越低。在使用時應注意,很多有機絕緣材料的短時電氣強度很高,而其耐局部放電性能往往很差,以致長時間電氣強度很低。因此,在不可能用油浸等方法來消除局部放電的絕緣結構中(如高壓電機),則需要採用特別耐局部放電的無機絕緣材料(如雲母等)。
(2)温度。固體介質周圍温度越高,散熱條件越差,熱擊穿電壓就越低:不同材料的轉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介質材料,厚度越大,散熱越困難,熱擊穿電壓就越低,即在較低温度時就出現熱擊穿。因此,應改善絕緣的工作條件,加強散熱冷卻,防止臭氧及有害氣體與絕緣介質接觸等。
(3)電場均勻程度。均勻緻密的介質,在均勻電場中的擊穿電壓較高,且與介質厚度有直線關係;在不均勻電場下,擊穿電壓隨介質厚度增加而下降,當厚度增加時,散熱困難,可能出現熱擊穿,故增加厚度的意義更小。實際工程中使用的固體介質往往很不均勻緻密,即使處於均勻電場中,由於含有氣泡和雜質或其他缺陷都將使電場畸變,氣泡中先行遊離,也會逐漸損害到固體介質。
(5)累積效應。在不均勻電場中,當外施電壓較高而作用時間較短時,特別是在雷電等衝擊電壓作用下,雖然已發生較強的局部放電,但由於電壓作用時間較短,尚未形成貫穿的放電通道,只是在介質內形成局部損傷或不完全擊穿;在多次衝擊或工頻試驗電壓下,一系列的不完全擊穿將導致介質的完全擊穿,反映出隨着施加衝擊或丁頻試驗電壓次數增多,固體介質的擊穿電壓將下降的現象。
(6)機械負載。固體介質在使用時可能受到機械負載的作用,使介質發生裂縫,使擊穿電壓顯著降低。
(7)有機固體介質在運行中因熱、化學等作用,可能變脆、開裂或鬆散,失去彈性,從而使擊穿電壓下降。 [3] 
參考資料
  • 1.    馮新德.高分子辭典:中國石化出版社,1998
  • 2.    鄔偉民.高壓電氣設備現場試驗技術365問: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
  • 3.    徐登偉.電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與使用問答: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