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音寺

(潮州市饒平縣境內寺廟)

鎖定
雷音寺位於廣東潮州饒平縣城黃岡之北2公里棲雲山的雷音禪寺,因大雄寶殿以天然石壁為後牆故俗稱“石壁庵”。創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1984年起修葺、擴建,現瑰麗多姿,林巖映美,1988年10月21日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石壁及洞,寺似浮雕畫屏掛于山腰之壯觀,和清代童真和尚獲宰相蔡新贈聯動人故事,成為粵閩交界的禮佛旅遊勝地。
中文名
雷音寺
原    名
石壁庵
創建時間
1573—1620
位    置
廣東潮州饒平縣

雷音寺歷史傳承

潮州雷音寺風景
潮州雷音寺風景(7張)
明萬曆間,任過桂陽知州的餘熙捐建此寺。清嘉慶五年(1860)重修。1923年再修。1952年,住持釋純益(1906—1976)重建。雷音寺“文革”時荒廢。
1979年釋定意(1915—1989,有傳)入寺住持,修建大雄寶殿、廂房、齋堂、客堂、僧房及普同塔等,於1985年告竣。1987年再建慈悲亭、觀音亭、飛虹橋,古剎添彩。
1989年,定意之高足弘澈法師(生平詳見《開元寺》)住持該寺,面貌更是煥然一新。在1991年興工擴建。向東西拓建兩幢雙層僧樓。鏟削寺前山坡而築起三層樓閣,第一層為基礎;第二層外為走廊,內建大廳,可容百人習禪聽經;第三層建天王殿,它與大雄寶殿相對,中間隔一寬廣大院,可容數百人聚集。

雷音寺結構

寺坐北向南,築東、西兩外門。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底牆石壁並有洞)、藏經樓、般若堂、功德堂、祖師堂、講經堂、齋堂、客堂、僧樓、客舍等,並築有四亭。

雷音寺景點

雷音寺石壁山

石壁山(又稱棲雲門)風景秀麗,山上有怪巖奇石,嶙峋陡聳,其態萬狀,雷音禪寺點綴其間,如綿上添花。清廉熙翰林、饒平縣令郭於藩作詩讚美道:“遙雷音曲徑通,良朋引我入雲中。天然石壁煙籠黑,日照梵宮火樣紅......”

雷音寺漱玉泉

雷音寺景點
雷音寺景點(4張)
雷音禪寺東行數百步有漱玉泉,泉水自洞內淙淙流出,清純甘冽長年不絕,如卧龍吐水。洞頂為巨石覆蓋,縱橫十餘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組成。洞內供奉彌勒佛,半跏趺坐,開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禪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個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餘翁”。洞中有洞,孔道深邃。 [1] 

雷音寺觀間洞

據寺內觀間洞(原名長神洞)刻石記載,雷音禪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幾度興廢(據清《饒平縣誌》記述),至清嘉慶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該寺,中興雷音,並親題“雷音禪寺”石刻匾額嵌於寺門頂上,至今猶存。乾隆年間宰相漳浦籍人蔡新與童真和尚交情售篤,仰其道風,特書贈一聯:“法席撐持過去未來皆壯色,鉗錘直下銅頭鐵額盡寒心。”

雷音寺重建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師修建觀音閣,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純益法師又重修。至“文革”年間荒廢。1980年,定意法師入主該寺。1984年,香港三學寺、圓明講堂定因法師施捐人民幣12萬元,定意法師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廂房、廚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師再次倡議,旅港同胞鄭金松先生、顏巧柔女士、蘇將盛居士等施淨資,興建慈悲亭、觀音亭、飛虹橋,為佛地增輝。1938年,旅港同胞吳序泰先生捐資在山麓建一心亭。

雷音寺地理位置

雷音禪寺位於閩粵交通要衝,東通漳、廈,西臨汕、深,交通方便,且均屬涉外特區,因此海外信眾來寺禮佛參禪者絡繹不絕。禪寺北倚崇山,古木參天,山明水秀,風景宜人。東有“金龜朝北斗”,西有“龜鱉石”“仙翁牀”,大雄寶殿後有一天然石洞,古稱棲雲洞,供奉觀世音菩薩和善財龍女,現稱觀音洞。全寺置身大海羣山之間,令人心曠神怡。 [1] 

雷音寺重大事件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該山題“粵東一壁,靈秀以昭”八個大字,高度概括了此寺的特點,現已立為山門牌坊。騷人墨客來寺者無不忘返潑墨揮亳,至今仍珍存於寺內的,有明桂陽知州餘熙聯一對,南明禮部尚書黃錦詩一首,清黃督軍張殿雄詩一首民國監察院長於右任題字、旅港名僧定因法師聯二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聯二對及藏經樓匾額,現代知名人士戲劇家曹禺、郭啓宏、名畫家山月、書法家廖藴玉、名作家王蒙等紛紛題辭,琳琅滿目,邑異彩紛呈。
雷音禪師為黃檗宗法系,知名住持為童真和尚、怡經法師、純益法師。現任住持弘澈法師,廣東省揭陽市人,現年61歲,80年代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1997年任潮州開元鎮國禪寺方丈,嶺東佛學院院長。現任監院達照法師,廣東省饒平縣人,修學有索,眾所欽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