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震春

鎖定
雷震春(?-1919) [2]  ,字朝彥,安徽廬州(今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1895年任袁世凱新建陸軍右翼步兵第三營領官。1905年任北洋常備軍第三鎮(次年改為北洋陸軍第三鎮)第五協統帶。後又任江北提督。1912年任河南護軍使,次年任長江查辦使,參加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1914年任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封為震威將軍。袁世凱稱帝時,封為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投附張勳,1916年任督軍團總參謀長。次年張勳復辟,任陸軍部尚書,復辟失敗後被判刑,後釋放。 [1] 
中文名
雷震春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919年
朝彥
原    名
雷聲

雷震春人物生平

雷震春,北洋將領,原名雷聲,字朝彥,祖籍合肥,自幼隨父母來宿州定居。後任新建陸軍步兵有以第三營後隊領官。清末任北洋軍統領、統制。民國時歷任河南護軍使、陸軍第七師師長、京畿軍政執法處處長等職。曾參與袁世凱稱帝活動。1917年7月參與張勳復辟,任陸軍部尚書。旋被北洋政府拘捕,判無期徒刑。1918年被釋放,1919年病逝於天津。 [2] 

雷震春人物事蹟

清朝光緒六年,雷震春因貧窮投軍入伍。光緒十四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入袁世凱新建的陸軍,先後任軍工兵營隊官,北洋將弁學堂總辦,奉天巡防營務處總辦,江北提督等職。
雷震春自幼喪父,母子倆過日子,家境貧窮。他自幼喜歡武術,且天生神力,因而特別引起族裏注意。有一天,族長為了除去一害,誣告雷震春通匪,被緝拿縣衙,吊了一夜。澄清事實後,雷震春覺得在家無法混下去,決定去投軍。為了體面,他向姨母借了一身衣服,惟恐姨母不給,就編造謊言説,自己去相親,姨母把衣服給了他。沒走多遠,有人向姨母告狀説,雷震春去當兵了。姨母聽後,趕到城北把衣服要了回來,為此雷震春很惱火,發誓不混成人樣,決不回鄉。
雷震春走後,家裏更加貧寒,母親在飢寒交迫中去世。死後無人料理後世,親房近支都推説跟她沒關係。這時宿州城西小河南街西頭,有一家姓雷人家,是個小地主,家境雖不富裕,卻樂善好施。他見雷母無人管理,便對兒子説:
“孩子,一筆不能寫出兩個雷字來,你雷聲哥不在家,你就是他親弟弟,這事咱來管。”
於是,城西雷家託人買了棺材,讓兒子作雷聲母親子披麻帶孝,把雷老太太葬於城西。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雷震春入伍多年後,由於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得到了上級軍官的青睞,不久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官拜提督。
雷震春寫信回家,詢問母親情況,祖叔照實回信。得知母親去世,雷震春很悲痛,他回信説:“將來不論雷震春官混多大,我都把替我領棺的弟弟,當做親弟弟”。
那一年,雷震春官拜江北提督,終於回家了。消息傳遍了整個宿州城,忙壞了熱衷附炎趨勢的地方官吏,他們組織了歡迎隊伍,長達十里之多。大家都紛紛請雷大帥吃飯,誰要能請到就是莫大的光榮。雷震春的那位姨母,為了冰釋前嫌,特別籌辦了盛宴,敦請雷震春,他堅決辭掉。姨母又抬着盒子,裏面放着山珍海味,送進雷府,雷震春堅辭不受。雷震春四處拜親,不論貧賤,即使是房無一間的窮親戚,也要去探望一下,且隨身只帶一個隨從。
他思念母親,認為母親生前沒過一天好日子,決定重新葬母,大肆鋪張,形成當時宿州空前的大出殯。出殯的那一天,大棺套小棺,龍頭鳳尾的大棺罩,各色的旗幡和紙紮的人、屋、房、用具等。前來觀看的四周百姓,人山人海,隊伍浩浩蕩蕩,長達幾里,好不風光。雷震春的父親去世時,由於家裏貧寒,葬在城北亂崗子上,當時雷震春很小,只模糊記得就在那一片,具體哪個墳墓無法確定,只好在兩墳墓間立起了雙碑,父母未能合葬。
雷震春非常感激那位替他葬母的族叔,給族叔在城西小河南街西頭路南舊宅處,建造了規模相當可觀的府第,自己則在東門內建造了宏偉壯麗的府第,宿州人稱雷家“東公館”、“西公館”。 [2] 
參考資料
  • 1.    政協天津市河東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河東區政協文史資料 第7輯 洋務運動在河東,政協天津市河東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4.12,第223頁
  • 2.    【宿州·歷史】北洋將領雷震春  .宿州先鋒[引用日期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