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電頌

鎖定
《雷電頌》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的作品。這是歷史劇《屈原》第五幕第二場的高潮部分出現的抒情獨白,屬於結構嚴謹的散文詩,曾多次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這篇獨白是在屈原慘遭誣陷,被黜罷官,囚禁在東皇太乙廟時,面對茫茫黑夜,懷着滿腔悲憤而發出的,是屈原在自尊的靈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叩問天地表達自身理想的宣言書,集中體現了屈原的品格,和以生命作詩的特色,充滿了強烈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戰鬥意志。全文發泄出作者以及國統區人民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憤恨,是作者代表人民向國民黨當局的強烈控訴。它是屈原精神的藝術概括,是全劇思想感情的高峯,充滿了戰鬥豪情,堪稱無韻的詩。首先,激越的戰鬥情懷,磅礴的氣勢,和所向披靡的戰鬥力量,使這篇獨白具有撼天動地、迴腸蕩氣的衝擊力;其次,豐富的聯想,拓寬了思維的空間,使被囚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洶湧詩情,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大大地增添了獨白的形象性;第三,這篇獨白雖不押韻,但常用迭字複句,節奏鮮明,聲調鏗鏘。
作品名稱
雷電頌
作    者
郭沫若
創作年代
1942年1月
作品出處
《屈原》
文學體裁
散文詩

雷電頌作品原文

雷電頌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頸上並繫有長鏈,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髮,在殿中徘徊。因有腳鐐,行步甚有限制,時而佇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舉動時,必兩手同時舉出。如無舉動時,則拳曲於胸前。
屈原:(向風及雷電)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夢裏,都死了的時候,正是應該你咆哮的時候 ,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
儘管你是怎樣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們從夢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轉來,不能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塵,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動一些花草樹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長江,使那東海,為你翻波湧浪,和你一同地大聲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呀!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在這黑暗中咆哮着的,閃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你們宇宙中偉大的藝人們呀,儘量發揮你們的力量吧。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轟隆隆的,是你車輪子滾動的聲音?你把我載着拖到洞庭湖的邊上去,拖到長江的邊上去,拖到東海的邊上去呀!我要看那滾滾的波濤,我要聽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聲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進那沒有邊際的沒有限制的自由裏去!
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雖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樣,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了來,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暫時的一瞬的顯現,哦,那多麼燦爛的,多麼炫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這宇宙中的最偉大者呀,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
炸裂呀,我的身體!炸裂呀,宇宙!讓那赤條條的火滾動起來,像這風一樣,像那海一樣,滾動起來,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穢,燒燬了吧!燒燬了吧!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了吧!
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別人説你是太陽神,你,你坐在那馬上絲毫也不能馳騁。你,你紅着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這土偶木梗,你這沒心肝的,沒靈魂的,我要把你燒燬,燒燬,燒燬你的一切,特別要燒燬你那匹馬!你假如是有本領,就下來走走吧!
什麼個大司命,什麼個少司命,你們的天大的本領就只有曉得播弄人!什麼個湘君,什麼個湘夫人,你們的天大的本領也就只曉得痛哭幾聲!哭,哭有什麼用?眼淚,眼淚有什麼用?頂多讓你們哭出幾籠湘妃竹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們用來打奴隸的刑具麼?你們滾下船來,你們滾下雲頭來,我都要把你們燒燬!燒燬!燒燬!
哼,還有你這河伯……哦,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個安慰者!我是看得很清楚的呀!當我被人們押着,押上了一個高坡,衞士們要息腳,我也就站立在高坡上,回頭望着龍門。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我看見嬋娟被人虐待,我看見你挺身而出,指天畫地有所爭論。結果,你是被人押進了龍門,嬋娟她也被人押進了龍門。
但是我,我沒有眼淚。宇宙,宇宙也沒有眼淚呀!眼淚有什麼用呀?我們只有雷霆,只有閃電,只有風暴,我們沒有拖泥帶水的雨!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裏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 [1]  [2] 

雷電頌詞句註釋

①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②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③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④鞺鞺鞳鞳(tāng tāng tà tà):原是鐘鼓象聲詞,這裏形容波濤聲。
⑤污穢(huì):不乾淨的東西。
⑥犀利:鋒利,鋭利。
⑦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
⑧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叩頭到地。
⑨迸射:向外濺出或四散噴射。
⑩東皇太一:天神,屈原作品《九歌》中的神靈。
⑪雲中君:雲神。
⑫土偶木梗:即土偶木偶,這裏指泥塑木雕的神像。
⑬東君:太陽神。《史記·封禪書》: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司命之屬。
⑭馳騁(chěng);奔馳。
⑮大司命:星名,也是神名,主宰人的生死。
⑯少司命:星名,也是神名,主宰人的禍福。
⑰播弄:擺佈。
⑱湘君:湘水神。
⑲湘夫人:傳説堯的女兒、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投湘江而死,死後成為湘水之神,稱湘夫人。
⑳湘妃竹:即斑竹,又稱淚竹。傳説舜南巡時死去,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之間哭泣,眼淚沾染在竹子上,竹上便有了斑點,故稱斑竹。
㉑河伯:河神,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原名馮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釋鬼篇》裏説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
㉒龍門: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東門。
㉓嬋娟:劇中屈原有兩個學生——男為宋玉,女為嬋娟。虐(nüè)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㉔雷霆:雷暴,霹靂。
㉕拖泥帶水:比喻説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乾脆。 [1]  [2] 

雷電頌創作背景

重慶話劇團《屈原》劇照(1943年) 重慶話劇團《屈原》劇照(1943年)
《雷電頌》節選自歷史劇《屈原》。《屈原》寫於1942年1月,那正屬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當時,日寇為着早日結束侵華戰爭以便抽出軍力配合德、意法西斯發動侵蘇戰爭的需要,對國民黨反動派採取誘降手段,而對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人民武裝力量則以主力發動瘋狂進攻,妄圖一舉消滅抗日力量。蔣介石製造了“皖南事變”,發動了新的反共高潮,破壞了團結抗日的大好局面,在國統區強化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妄圖以此獻媚日寇,為投降賣國鋪路開道。對國統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怒不可遏,揮筆疾書,寫下了《屈原》這出歷史劇,借古諷今,針砭時政,矛頭專指專制獨裁、投降賣國的蔣介石反動派,而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號召,則表達了由衷的擁護與熱誠的響應。他説:“全中國進步人民都感受着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裏去了。換句話説,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時的時代。”(《序俄文譯本史劇〈屈原〉》)郭沫若借歷史上的屈原的悲劇,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鋭、激烈的鬥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屈原》全劇分“橘頌”“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五幕,《雷電頌》節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 [3-4]  [5]  [6] 

雷電頌作品鑑賞

《雷電頌》是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第五幕中,屈原在對秦外交上的政治鬥爭中受挫,而遭楚王、鄭袖等人的迫害,被囚禁於東皇太一廟後,面對着空中的風雷電,怒視着廟裏的泥塑神像,以滿腔憤慨,放聲呼喊的一段獨白。這是一首熱情奔放的抒情詩,是一曲壯美的戰歌。它充分體現着屈原詛咒黑暗、抗爭邪惡的堅貞不移,充分表現着屈原嚮往光明、追求自由的如火狂熱;它是全劇思想感情的高峯,是屈原精神的藝術概括。
為現實的政治鬥爭服務,是郭沫若寫歷史劇的素旨。他曾説過:“作詩也是奮鬥啊,特別是屈原式的那種作詩,那是以生命的血肉來凝鑄塑造的。”《雷電頌》這首壯美的抒情詩,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生命的血肉”“凝鑄塑造”出來的。它集中地表現了屈原的那種嫉惡如仇、威武不屈、堅貞不移、追求光明的可貴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在《雷電頌》中歷史與現實、屈原與詩人統而為一,水乳交融。正是這一特點,《雷電頌》產生了巨大的魅力。
作品是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屈原對風及雷電的呼喚與讚頌,一是屈原對神像的詛咒與抨擊,一是屈原對自己堅貞不移的鬥志的表達。
第一部分中的“風及雷電”,象徵着革命的風雷,它是人民革命偉力的藝術寫照。詩的開頭就氣勢不凡,面對着“暗無天日”的現實,詩人(借托屈原的藝術形象)焦躁難耐地向着風發出了大聲的吶喊:“風!你咆哮吧!咆哮吧!”風,就是一種力,一種偉大的力,詩人希望它能把人們“從夢中叫醒”,讓尚未覺醒的人們醒悟過來,振奮起來,一齊投入抗日救亡鬥爭的激流中去。當然,詩人清醒地認識到:風,不管“怎樣咆哮”,對於醉生夢死中的人們,對於宛若死了的人們,對於“比鐵還沉重的”黑暗社會,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它終究能吹走一些塵土沙石花草樹木,這就是説,對黑暗的現實總能有所觸動,甚而能發動起像江湖大海翻波湧浪似的羣眾運動。這風及其所表現的力,象徵着進步的社會輿論及其所產生的力量。詩中的洞庭湖、長江、東海,是祖國美好河山的一部分,因為“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就是“偉大的力”,是人民力量的象徵。美好河山此刻雖遭受日寇的蹂躪,殘破不全,但詩人深信人民的“偉大的力”終能戰勝頑固派的倒行逆施,終能把侵略者趕出國門。詩人對人民的偉力高聲讚頌:“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就是由人民的“偉大的力”所寫成,風、雷、電就是人民力量的化身,它們在漆黑的夜空中“咆哮”“閃耀”,為國家和民族帶來了鼓舞與希望。寫到這裏,詩人把風、雷、電比作“偉大的藝人們”,多麼渴望着他們能儘量發揮力量,“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掉。這是詩人向受國民黨反動派迫害的進步的文藝戰士發出的號召、戰鬥的吶喊,也是詩人對黑暗現實發出的詛咒、反抗的強音,和對光明、未來的呼喚。聽着“轟隆隆”的雷聲,詩人滿懷喜悦地渴望着民主、自由生活的到來,因而向時代的車輪提出請求,希望能載着他到那“茫茫的大海”之濱,他“要看到滾滾的波濤”,“要聽那鞺鞺鞳鞳的咆哮”,從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出於對黑暗的憎恨與對光明的追求,詩人還“要漂流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上去”,那裏,才是一個明淨的世界。他甚至要隨着雷聲和大海,“一同跳進那沒有邊際沒有限制的自由裏去”,而這種自由,只有在“茫茫的大海”中才能享受得到。這奇妙的想象、狂放的語言,迸發着詩人渴求自由的理想的火星。
美好的渴求孕育於醜惡的現實。“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這就是詩人對國民黨反動派迫害進步文化、進步作家的暴行的揭露與反抗。這裏,詩人胸中燃燒着的熊熊怒火,把“自己心中的劍”與“宇宙中的劍”熔為一體,他要用“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去劈開“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連呼三個“劈開”,氣勢磅礴,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的無比憎恨之情和與黑暗鬥爭的無比堅決之志。儘管黑暗勢力暫時還很強大,“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樣,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來”,但詩人還是鬥志昂揚地去劈它,哪怕是劈開瞬間,也能使漆黑的天空呈現一瞬的光明。而這“多麼燦爛”“多麼眩目的光明”對人民對詩人十分重要,因為此刻人們都生活在鬱悶窒息的漫漫長夜中。
行文至此,詩人感情的潮水,潰堤而出。他以飽蘸激情的筆觸,極抒對光明的景仰、渴求之情。而詩人追求的光明本身就是“火”,詩人滿腔熱情地歌頌它,稱它為“這宇宙中的最偉大者”。詩人所以要讚頌“火”,是因為:第一、它是宇宙的生命,也是詩人的生命,失卻了“火”,生命就不能存在,所以人説“你就是我呀”;第二,它是革命烈火的象徵,沒有它就不能爆炸黑暗的社會,創造光明的社會。而詩人自己“熊熊燃燒着的生命”,“快要使”“全身炸裂的怒火”,便是迸射光明之源,它將與字宙之火合為一體,去劈開那漆黑的夜空!在這裏,詩人表明了:自己將投入億萬人民鬥爭的革命烈火中去,為驅除黑暗、創造光明貢獻自己的一切。”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這就是詩人的心聲。“炸裂呀,我的身體!炸裂呀,我的宇宙!”用“我”和“宇宙”炸裂所產生的“赤條條的火”,“滾動起來”,去“燒燬”“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這種徹底燒燬黑暗以創造光明的方式,正是詩人“鳳凰涅槃”式的療救中國的藥方,也是詩人徹底革命的生動體現。
但要“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就得燒燬那“罪惡的黑暗”的製造者,剷除產生“罪惡的黑暗”的根子。因此,《雷電頌》的第二部分,詩人將筆鋒一轉,把鬥爭的矛頭直指東皇大一廟中的大大小小的神像,而“這些土偶木梗”便是現實生活中的大小反動統治者的象徵,正是他們,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告難。對他們,詩人橫眉冷對,恨之入骨,燃起了熊熊的詛咒、抗爭的烈火。東皇太一和雲中君,在詩人看來,他們象徵着反動的最高統治者,“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他們造害人民,可是還“高坐神位”,詩人見了怒火燃胸,表示首先要燒燬他們。騎着馬的太陽神東君,神氣活現,不可一世,但這只是狐假虎威。他“坐在那馬上絲毫也不能馳騁”,不啻不能像真的太陽那樣給人間帶來光明與温暖,而且“沒有心肝”“沒有靈魂”地為東皇太一竭盡製造“罪惡的黑暗”之勞。詩人無情地揭開了他虛假的面紗,還了他廬山真貌:“你完全是一片假!”詩人簡直就是為現實生活中的腐敗無能、飛揚跋扈、欺騙羣眾、殘害人民的反動官僚和政客們畫下了一幅逼真傳神的醜像。對於這樣可憎可惡的“土偶木梗”,詩人連呼三次“燒燬”。要燒燬他座下的那匹馬,因為這正是他把人民當牛馬役使的罪惡象徵。詩人於怒斥之餘,兼施諷刺:“你假如有本領,就下來走走吧!”幽默的揶揄,正刺中要害,使之醜態畢露,鞭撻之深,可謂入木三分。手操生死大權而只知播弄人的“大司命”“少司命”以及只知痛哭、以淚竹製造抽打奴隸的刑具的“湘君”“湘夫人”,他們也都是助紂為虐、鎮壓人民的東皇太一的忠實爪牙,詩人也深表憤恨,三呼燒燬。至於河神河伯,則是同情人民苦難的下層官吏的象徵,詩人通過巧妙的構思,把他與因為屈原鳴冤和援救嬋娟而被押進龍門的劇情聯結起來,表達了他是屈原“最初的一個安慰者”的與對其它神像迥異的思想感情。這反映了詩人在對敵鬥爭中所採取的不同對象不同對待的策略思想,因為敵人並不是鐵板一塊的,何況在抗戰的統一戰線尚未徹底破裂的時候。
“獨白”的最後一部分,寫詩人面對着黑暗現實,仍堅強挺立,大聲高呼:“我沒有眼淚。”“宇宙也沒有眼淚!”因為眼淚不能代替戰鬥,而只是懦弱的表現。要改變現實,只有依靠雷霆、閃電、風暴的“偉大的力”,依靠“宇宙中最偉大者”——“火”的力,依靠自己“全身炸裂的怒火”所發出的力,來毀滅黑暗,來毀滅“沉睡在黑暗懷裏的東西”。這就是詩人堅定的鬥爭意志的表白。
《雷電頌》在抗戰時期沉悶的空氣下、染黑的夜空中,猶如春雷震地,恰似閃電劃空,它催促庸人覺醒,鼓舞鬥士向前;它也像高爾基的《海燕》,起着呼喚革命風暴來臨的歷史作用。作為一首壯美的戰歌,它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反專制、反迫害、反投降、反賣國的強烈心聲,有力地打擊着反動派的法西斯獨裁統治與投降賣國的罪惡陰謀。《雷電頌》與《女神》頗多相似之處。但《女神》中的那種狂飆突進的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雷電頌》中又獲得了新的內容,得到了新的發展。《雷電頌》這首壯美的戰歌,可説是詩人用自己沸騰的熱血寫成,用自己激情的音符譜成,全詩顯示着郭沫若所獨具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 [4] 

雷電頌作品評價

當代詩人李曉樺《〈雷電頌〉:郭沫若內心深處的吶喊》:與其説《雷電頌》是屈原追求自由和反抗侵略的聲音,不如説是郭沫若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 [5] 
天津師範大學副教授馬志英《劈開黑暗的長歌——從戲劇文本樣式角度解讀〈雷電頌〉》:從郭沫若五幕歷史劇《屈原》節選出的《雷電頌》,確實具有散文詩的特點,可以當成散文詩來教。 [6] 
池州學院研究員都術才《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淺談〈雷電頌〉的修辭藝術》:《屈原》就其表現手法而論,確是典型的象徵性的文苑大作,而《雷電頌》則是劇作中展示屈原精神的重要獨白,也是郭老的精心力作。 [7] 

雷電頌作者簡介

郭沫若像 郭沫若像
郭沫若(1892—1978),中國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四川樂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一生著述頗豐,詩歌與歷史劇的創作成就最大。有《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國史稿》等。 [8] 
參考資料
  • 1.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57
  • 2.    郭沫若.郭沫若作品經典[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251-256
  • 3.    郭沫若. 談《雷電頌》[J].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02(11X):17
  • 4.    俞越龍. 一曲壯美的戰歌——讀郭沫若史劇《屈原》中的《雷電頌》[J]. 語文學刊, 1983(4):12-14+18
  • 5.    曉樺.《雷電頌》:郭沫若內心深處的吶喊[J].初中生(二年級),2006(7):25-27
  • 6.    馬志英.劈開黑暗的長歌——從戲劇文本樣式角度解讀《雷電頌》[J].中學語文教學,2017(8):47-50
  • 7.    都術才.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淺談《雷電頌》的修辭藝術[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17):88
  • 8.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Ⅰ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