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鋒在1959

鎖定
《雷鋒在1959》是由寧海強執導的勵志類型電影。該片是由遼寧省委宣傳部、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製,於2013年3月5日在北京首映,國家一級編劇黑紀文擔任編劇,鍾秋葛曉鳳等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雷鋒由農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曆程,重温了這位半個世紀的精神偶像那段鮮為人知的青葱歲月。 [1] 
中文名
雷鋒在1959
外文名
Lei Feng in 1959
類    型
勵志,劇情
出品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遼陽省委宣傳部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中國
導    演
寧海強
編    劇
黑紀文
主    演
鍾秋
葛曉鳳
寧寧
馮國慶
劉之冰 展開
主演
鍾秋
葛曉鳳
寧寧
馮國慶
劉之冰
肖婷佳 [2]  收起
片    長
90 分鐘 [3] 
上映時間
2013年3月5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雷鋒在1959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
1959年8月20日,雷鋒響應號召,離開鞍山,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參加焦化廠的建設。雷鋒用火一樣的青春,燃燒着自己,温暖着別人,在弓長嶺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最富情感、最為輝煌的142天。
在弓長嶺的142天裏,承載雷鋒了雷鋒很多情感,他認下了家徒四壁的呂家夫婦為義父義母,與徐師傅的父子般的情感,和李書記、餘政委的那段羣眾與幹部的感情,以及和小易那懵懂青澀的情感。
雷鋒用感恩的心投入到焦化廠的建設之中,他樂觀地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修建“乾打壘”職工宿舍的工作中,他不顧天氣寒冷,赤腳在結着冰茬的泥草中踩踏。雷鋒熱愛生活,他在弓長嶺的142天,弓長嶺的處處留下他寶貴的青春身影;雷鋒熱愛學習,他用青春的激情,在弓長嶺寫下了20 篇閃爍着哲理和青春氣息的日記 [4] 

雷鋒在1959演職員表

雷鋒在1959演員表

雷鋒在1959職員表

製作人 黃宏、顏品
導演 寧海強
編劇 黑紀文
攝影 楊燕娣
配樂 黃宏、徐向榮
剪輯 耿冀
美術設計 王茂喬
錄音 安韶峯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5] 

雷鋒在1959角色介紹

  • 演員 鍾秋

    雷鋒是一個有主見、有夢想、敢堅持的人,在19歲那年,他響應號召,離開鞍山,充滿着朝氣、陽光、積極向上,帶領着更多的同鄉、工友來到遼陽弓長嶺這個地方,建設創業,為國家建設盡心盡力。並且在142天后為完成夢想,走上了軍旅生涯。

  • 易秀敏
    演員 葛曉鳳

    雷鋒的知己,然而雷鋒與易秀敏的淳樸情感來源於老鄉、兄妹的相互關心相互照顧而逐漸萌生的好感,她與雷鋒一同去弓長嶺鋼鐵廠做工,一直對雷鋒心存好感,並對雷鋒一直默默地支持,在雷鋒不能去當兵實現夢想時,是她請求徐師傅舉薦雷鋒。

  • 徐寶財
    演員 馮國慶

    徐寶財是雷鋒在弓長嶺的師傅,是雷鋒這段工人生活時所引導他的榜樣,他低調、踏實。與雷鋒之間有着的父子般的感情。他教育着感動着雷鋒,使雷鋒將這種情感化為動力努力成長。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4] 

雷鋒在1959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雷鋒是“人”,不是“神”,整部作品中沒有多少人們想當然的“做好事”的情節,更多的是展現青春年少的雷鋒的內心情感、他的向上與陽光、他的矛盾與糾結,這是影片主創人員當初拍攝時的初衷。
演員選擇
飾演雷鋒的演員鍾秋是個土生土長的成都男孩,當時還在大學讀書。如何表現雷鋒那種從骨子裏透出的“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積極向上”的個性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鍾秋表示,真正地進入這個人物才讓他感動,每天演繹着面帶微笑的雷鋒,樂他人之所樂,憂他人之所憂,有時他甚至夢想過自己真的能成為雷鋒就好了。
拍攝過程
2012年11月,攝製組入駐遼陽市和弓長嶺區拍攝地進行拍攝。冬季的北方十分寒冷,寧海強表示,這是一部“在雪窩子裏拍出來的戲”。在拍攝雷鋒和他的工友們搶救被大雨淋濕的水泥那場戲時,遼陽當晚的温度達到-20℃,現場的人員幾乎都被灑水車噴射出來的水澆透。
寧海強表示,寫史就要寫實,讓看電影的人有這樣的感覺,這就是當年在現場拍的片子,使有那段生活經歷的人產生共鳴。 [6] 

雷鋒在1959製作發行

雷鋒在1959相關公司

公司類型
公司名字
地區
製作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國
中國
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
中國
中共遼陽市委
中國
中國
中共弓長嶺區委
中國
弓長嶺區人民政府
中國
發行公司
中國

雷鋒在1959上映時間

地區
時間
中國
2013年3月5日
製作髮型參考資料來源 [1] 

雷鋒在1959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23年3月5日 [9] 
CCTV6電影頻道

雷鋒在1959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
影片以雷鋒同志真實的生活經歷為敍事內容,展現了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對黨的堅定信仰、對人民的無私奉獻的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該片使觀眾深刻的感受到了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和進取的鋭氣 [7] (中國質量新聞網評論
影片講述了雷鋒從鞍山來到遼陽長嶺焦化廠投身建設的142天中發生的故事,反映了雷鋒由農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曆程。觀眾被雷鋒的敬業、好學、樂於助人等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感動的數次落淚 [8] (河北新聞網評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