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達兵

鎖定
雷達兵(radar troops)是指以雷達為主要裝備,獲取空中、海上、地面或太空目標情報的兵種或專業兵。分別隸屬各軍種。作為兵種,設有領導機關,編有部隊、院校、科研機構。國家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隊作戰指揮和武器控制的重要保障力量。 [1] 
中文名
雷達兵
學    科
信息工程
領    域
工程技術
英    譯
radar troops
主要裝備
雷達
主要任務
空中、海上、地面目標的警戒偵察、目標引導、武器控制等

雷達兵主要任務

雷達兵的主要任務是:①警戒偵察。發現空中、海上、地面或太空的有關目標,測定方位、距離和高度等座標,識別種類、型號和敵我屬性等;對敵方目標進行跟蹤,掌握運動要素和行動特點,判定威脅程度;向軍隊指揮機關、作戰部隊以及民防機構報知敵方目標的情報。②目標引導。引導己方的航空兵截擊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敵方目標;引導己方的艦艇截擊敵方艦艇;為對空、對海和對地作戰的炮兵、導彈兵指示射擊目標。③武器控制。對攻擊的目標進行連續跟蹤,並將測定的目標數據通過電子計算機(或指揮儀)控制導彈或火炮,對空中、海上、地面或太空目標進行瞄準射擊。 [1] 

雷達兵發展歷史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許多國家開展雷達研究。英國於1935年研製成世界第一部雷達,1936年開始配備部隊,並在泰晤士河口附近部署若干對空警戒雷達站,擔負警戒、引導任務。此後,美、蘇、德、日等國也先後研製出雷達,並組建雷達部隊、分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已經有大量雷達部隊、分隊參加戰鬥,擔負對空、對海的警戒、引導、目標指示任務,或控制高射炮、海岸炮進行瞄準射擊。戰後,各國雷達部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蘇聯於1952年將執行對空警戒、引導任務的雷達部隊擴編為國土防空軍的一個兵種。以後,東歐一些國家和越南也相繼在防空軍中成立雷達兵。50年代後期,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戰場偵察雷達在一些國家中陸續配備部隊。隨着彈道導彈的出現,從60年代開始,美、蘇等國組建擔負彈道導彈預警任務的雷達部隊,用以提供洲際、中程彈道導彈襲擊情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都編有雷達部隊。1949年9月,淞滬警備司令部在上海建立第一個對空警戒雷達隊。1950年,先後組建4個獨立雷達營,分別隸屬東北、華北和華東軍區的防空司令部,在一些航空兵部隊中建立引導雷達分隊。同年10月,海軍在青島建立第一個對海警戒雷達站。隨後,高射炮兵部隊開始組建炮瞄雷達分隊。50年代中期,隨着國產雷達的增多,雷達部隊有了較大的發展,地炮部隊和岸炮部隊組建了偵察校射雷達分隊。1955年,總參謀部決定將防空軍雷達部隊整編為對空情報雷達團。1957年,空軍與防空軍合併,成立空軍雷達兵,將防空軍的雷達部隊和空軍的引導雷達分隊合編為雷達團,擔負全國範圍的對空雷達情報保障任務。在此期間,海軍成立觀通區、段,統轄各對海警戒雷達站。50年代後期,隨着地空導彈兵部隊和海岸導彈部隊的建立,開始組建制導雷達分隊。1962年,海軍將觀通區、段整編為觀通大隊,以後又整編為觀通團,負責全國對海雷達情報保障任務。70年代開始,陸軍部隊逐步增編戰場偵察雷達分隊和野戰防空雷達分隊。進入21世紀,雷達兵部隊的體制編制經過調整改革,進一步適應雷達兵部隊的特點,提高了情報保障能力。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雷達的自動化程度和抗干擾能力將不斷提高,情報保障和裝備控制將逐步結合,對太空目標的警戒能力將逐步提高和完善,雷達兵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1] 

雷達兵隸屬編制

架設雷達天線 架設雷達天線
雷達兵部隊擔負的任務不同,隸屬關係、組織編制也有所不同。對空情報雷達兵分別隸屬空軍、防空軍(兵)、海軍航空兵、陸軍野戰部隊;對海警戒雷達兵隸屬海軍。對空情報和對海警戒雷達兵,一般按旅(團)、營、連(或站)的序列編組,通常沿國界線、海防線及其縱深地區部署,構成一至數道雷達警戒線;在重要地域和海域進行面狀部署,構成雷達網,組成區域或全國的雷達情報系統。地面戰場偵察雷達兵一般隸屬陸軍偵察部隊、分隊,編為排(站)或班,遂行情報保障任務。武器控制雷達兵一般以連、排為單位,在各軍種、兵種的炮兵或導彈兵的建制內遂行作戰任務。 [1] 

雷達兵主要任務

雷達兵警戒偵察

雷達兵 雷達兵
發現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有關目標,測定其方位、距離和高度等座標,識別其種類、用途、型號和敵我屬性;對敵方目標進行跟蹤,掌握其運動要素和行動特點,判定其威脅程度;向軍隊指揮機關、作戰部隊以及民防機構報知敵方目標的情報。

雷達兵目標引導

引導己方的航空兵截擊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敵方目標;引導己方的艦艇截擊敵方艦艇;為對空、對海和對地作戰的炮兵導彈兵指示射擊目標 [2] 

雷達兵武器控制

對攻擊的目標進行連續跟蹤,並將測定的目標數據通過指揮儀或電子計算機控制火炮或導彈,對空中、海上或地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

雷達兵情報系統

雷達兵通常沿國境線向縱深地區部署警戒雷達站,構成一至數道對空警戒線;在重要保衞目標周圍和航空兵戰鬥活動地域,部署警戒、引導雷達站,構成對空警戒和引導雷達網;再由各級情報中心負責蒐集、處理雷達情報,從而形成地區性或全國性雷達情報系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還組成了跨越國境的集團性雷達情報系統。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王德純, 丁家會, 程望東. 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技術[M].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
  • 3.    潘武, 尹怡輝, 李柚, et al. 基於光載無線技術的LTE系統設計[J]. 光通信技術, 2011(7):42-44.